在國際政治的風云變幻中,烏克蘭的命運一直是個繞不開的話題。
2021年,俄羅斯媒體人瑪加麗塔·西蒙尼揚在頓涅茨克的俄羅斯頓巴斯論壇上拋出了一個重磅觀點:烏克蘭的領土遲早會被分割,俄羅斯會拿回屬于自己的那部分。
四年后的2025年,美國特使基思·凱洛格又提出了一個類似但更具體的方案,建議把烏克蘭像二戰后的柏林一樣分區管理。
這倆人的說法雖然背景不同,但都指向了同一個敏感問題:烏克蘭的土地還能不能保住完整?
1980年西蒙尼揚出生在俄羅斯南部的克拉斯諾達爾,家里條件一般,爸媽都是普通人。她從小就喜歡讀書,尤其對歷史和政治感興趣,后來考上了莫斯科國立大學新聞系。
2002年畢業后,她進了俄羅斯國家電視廣播公司,從基層記者干起,跑過地方新聞,還去過車臣報道戰爭。
2005年,25歲的她被任命為俄羅斯今日(RT)的總編輯,這個年紀能坐上這么高的位置,確實挺厲害的。
在RT,西蒙尼揚把這個媒體打造成了俄羅斯對外發聲的大喇叭。她推的多語種頻道,主打跟西方主流媒體對著干的敘事,尤其在烏克蘭問題上。
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時,RT的報道一邊倒地支持俄羅斯,她自己也在社交媒體上頻頻發聲。
到了2021年1月28日,她在頓涅茨克的論壇上直接放話,說頓巴斯的人民想加入俄羅斯,俄羅斯有責任接納這片土地。
她這話的意思很明顯: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在她眼里,跟俄羅斯是分不開的,遲早得“回家”。
西蒙尼揚這話不是隨便說的。俄羅斯一直認為烏克蘭東部,尤其是頓巴斯和克里米亞,跟自己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聯系。她講的“拿回屬于自己的那部分”,其實是基于俄羅斯對這些地區的主張。
頓巴斯有大量俄語人口,2014年那會兒,當地就爆發了親俄武裝和烏克蘭政府軍的沖突,后來還成立了兩個“共和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西蒙尼揚的觀點,就是站在這個背景下,放大俄羅斯的立場。
當然,她這話一出,國際上炸了鍋。烏克蘭政府立馬跳出來,指責她煽動分裂,歐盟和美國也盯著她不放。
2022年,歐盟直接把她列為制裁對象,理由是她是“俄羅斯宣傳的核心人物”。但在俄羅斯國內,她的支持者不少,覺得她敢說真話,捍衛了國家利益。
烏克蘭領土現在啥樣?
要弄明白烏克蘭領土會不會被分割,先得看看現在的情況。2025年的今天,烏克蘭的土地基本上分成三塊:烏克蘭政府控制的區域、俄羅斯實際控制的區域,還有雙方拉鋸的沖突地帶。
先說俄羅斯控制的部分。2014年,克里米亞通過公投并入了俄羅斯,這事雖然國際上大部分國家不認,但俄羅斯實打實管著那兒。
后來,頓巴斯的沖突升級,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個“共和國”在俄羅斯支持下獨立出來。
2022年俄烏沖突全面爆發后,俄羅斯又拿下了烏克蘭南部的一些地方,比如赫爾松和扎波羅熱的部分地區。
到現在,這些地方加起來占烏克蘭領土的20%左右,俄羅斯在這兒駐軍、設行政機構,基本是鐵了心要長期占著。
烏克蘭政府這邊,控制著中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地區,包括基輔、利沃夫這些核心城市。西方國家給的武器和資金支持,讓烏克蘭還能守住陣地,尤其是第聶伯河以西的區域。
不過,東部前線壓力不小,烏克蘭軍隊一直在跟俄羅斯硬碰硬。
沖突地帶就更亂了。頓巴斯有些地方,比如巴赫穆特、馬里烏波爾,打得稀巴爛,雙方反復爭奪,平民早就跑光了。這些地方既不算完全歸誰,也沒個安穩日子。
所以,烏克蘭的領土現狀已經有點“分割”的味道了。西蒙尼揚說的“將被分割”,某種程度上,已經在發生,只是還沒到徹底一分為二的地步。
俄羅斯到底想干啥?
俄羅斯在烏克蘭領土問題上的立場,從來沒含糊過。官方說法是,烏克蘭東部和南部的俄語人口是“自己人”,得保護他們的權利。
普京2021年還寫過一篇長文,說烏克蘭和俄羅斯本來就是一個民族,蘇聯解體硬生生把他們分開了。這話聽著挺有歷史感,但實際操作起來,就是軍事行動和領土控制。
從2014年克里米亞開始,俄羅斯的動作就沒停過。2022年2月,俄軍全面進攻烏克蘭,打的口號是“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但目標很明確:拿下頓巴斯和南部沿海地區。
后來,俄羅斯在占領區搞了公投,宣布這些地方“加入俄羅斯”。雖然國際社會不認這個賬,但俄羅斯自己是當真事辦的,憲法都改了,把這些地方寫進去了。
軍事上,俄羅斯投入了大量資源。2025年4月的最新數據,俄軍在烏克蘭東部有超過15萬兵力,坦克、火炮、無人機滿地跑。
外交上,俄羅斯也一直在拉攏一些國家,比如伊朗、朝鮮,給自己撐腰。經濟上,占領區的資源,比如頓巴斯的煤炭和鋼鐵,早就被俄羅斯整合進自己的供應鏈。
西蒙尼揚說的“拿回屬于自己的那部分”,跟俄羅斯的行動高度一致。她嘴上講的是文化和歷史,但背后是真刀真槍的地盤爭奪。
俄羅斯的目標很現實:控制黑海沿岸,把烏克蘭變成一個內陸國,再把東部的工業區牢牢攥在手里。
國際社會咋看?
烏克蘭領土這事,國際社會意見分得挺開。西方國家,比如美國、歐盟,立場很硬,說俄羅斯是侵略者,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必須尊重。
聯合國2022年通過決議,譴責俄羅斯吞并烏克蘭領土,143個國家投了贊成票。但也有5個國家反對,35個棄權,說明這事沒那么一邊倒。
美國從2022年起就給烏克蘭砸了上百億美元的軍援,2025年還在繼續,最近一次是4月10日批的20億美元裝備包。
歐盟這邊,德國、法國帶頭,提供了坦克、防空系統,還幫著訓練烏克蘭士兵。北約雖然沒直接參戰,但一直在邊上敲邊鼓,警告俄羅斯別越界。
不過,西方內部也有分歧。2025年4月,基思·凱洛格拋出那個“分區管理”的方案,把烏克蘭分成東、西兩塊,中間弄個緩沖區。
這話一出,美國國內都吵翻了,有人覺得這是向俄羅斯妥協,有人覺得是實在沒辦法的辦法。
歐洲國家更不買賬,波蘭直接說:“絕不能讓俄羅斯得逞。”烏克蘭自己就更別提了,澤連斯基直接拍桌子,說這是拿他們國家當籌碼。
其他國家態度各異。印度、巴西這些國家也差不多,喊著談判解決,但不摻和具體的事。俄羅斯的盟友,像伊朗、朝鮮,倒是實打實幫忙,送武器、賣資源。
國際社會的分裂,讓烏克蘭問題更復雜。西蒙尼揚的“分割”預言和凱洛格的方案,都在這堆亂麻里攪和,誰也說服不了誰。
這事的歷史根兒在哪兒?
烏克蘭領土問題的根子,得往回翻好幾百年。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的發源地,9世紀那會兒,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的祖先都混一塊兒。
后來蒙古入侵,基輔羅斯散了架,烏克蘭這片地先后被波蘭、立陶宛、奧斯曼帝國折騰過。
17世紀,哥薩克起義后,烏克蘭東部跟俄羅斯靠攏,1654年簽了《佩列亞斯拉夫協定》,算是正式投靠沙皇。
沙俄和蘇聯時期,烏克蘭一直是“老大哥”的地盤。蘇聯搞工業化,頓巴斯成了重工業基地,俄語人口越來越多。
克里米亞1954年被赫魯曉夫從俄羅斯劃給烏克蘭,當時誰也沒想到這會是個雷。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帶著克里米亞和頓巴斯走了,俄羅斯心里一直不痛快。
2014年的導火索是烏克蘭想靠攏歐盟和北約,俄羅斯覺得這是威脅,直接動手拿了克里米亞。頓巴斯的沖突也是那時候起的,親俄武裝跟烏克蘭政府干上了。
西蒙尼揚說的“屬于自己的那部分”,就是基于這段歷史,俄羅斯覺得自己有理由要回來。
但烏克蘭不這么看。他們覺得自己是獨立國家,領土是自己的,誰也別想搶。歷史上的糾葛,在今天成了血淋淋的現實。
分割真能成嗎?有啥后果?
西蒙尼揚的預言和凱洛格的方案聽著挺唬人,但真要分割烏克蘭,沒那么簡單。
首先,烏克蘭自己不干。從2014年到2025年,烏克蘭人打了十多年,死了好幾萬人,流離失所的更多,他們不可能輕易認輸。澤連斯基2025年4月還說了:“只要我們還有一口氣,就不會讓步。”
其次,國際社會不答應。聯合國憲章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俄羅斯的做法已經被定了性,分下去只會讓更多國家跳腳。
西方要是真按凱洛格的方案妥協,等于開了個口子,以后誰都能隨便吞別人地盤,國際秩序還怎么玩?
再者,分割后咋管?俄羅斯占了東邊,西方管西邊,中間18英里的緩沖區誰來守?
凱洛格說讓英國、法國出兵,可這倆國家自己都一堆麻煩,哪有心思趟這渾水?波蘭、羅馬尼亞倒是盯著西部,但烏克蘭人能同意外國人管自己地盤嗎?
后果也不好說。分割可能暫時停了戰,但烏克蘭人不會服氣,游擊戰、抵抗運動估計少不了。
俄羅斯占了東邊,黑海沿岸到手,戰略上是大賺,可經濟制裁和國際孤立也得接著扛。
西方這邊,烏克蘭要是真裂了,北約的東擴計劃就得重新算,歐洲的安全格局也得大洗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