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的營收規模、出貨數量,是所有家電企業和商家在一線市場上持久生存下去的“生命線”。2025年的家電市場競爭更是如此,所有廠商守不住規模的“基本盤”,就只能交出市場經營的“主動權”出局了。
寧言撰寫
今年以來,一輪又一輪頭部家電廠商拼價格、內卷式競爭,打擊并搶奪不少中小廠商的市場份額和生存空間,更引發了市場競爭的亂局與亂象。
在家電圈看來,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很簡單:小企業有小企業的難,大企業有大企業的苦,所有企業都必須面對營收規模的基本盤不能動搖、不受影響。在市場蛋糕已經非常穩定,需求“只降不漲”的背景下,所有廠商要想活下來,就只能搶奪同行的蛋糕和份額了。
至今還有不少的家電廠商,對于今年3月以來頭部廠商突然發起的這輪拼價格惡斗,不理解不認同,甚至頻頻炮轟。在家電圈看來,在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競爭中,所有企業和商家面對的困難和挑戰是一致的:成本的壓力、存貨的壓力、出貨的壓力等等,要想緩解只能靠在一線市場上尋找機會。
說白了,在這種局面之下,所有家電廠商都面臨著“搶訂單、保規模”的經營壓力,也都需要依靠一定規模的出貨保證企業的正常運營,包括生產線動起來、一線員工能留得住和養得起。
今年以來的家電市場局面非常清楚:一是,主流消費需求相對疲軟,缺乏強勁的增長空間和動力;二是,市場競爭非常的激烈,各家看似搶蛋糕實際就是搶生存空間,寸土必爭絲毫不讓;三是,過去家電廠商搶奪拼的是效率、速度和執行力,現在還要增加實力、耐力和抗擊打能力,缺一不可。
所以,面對今年以來的家電市場主要頭部廠商率先打響的“規模守衛戰”,實際上這也是一大批中小廠商的“生死保衛戰”。訂單是有限的,需求是稀少的,被搶走一單就會少一單,這就是產業的現實、商業的殘酷和競爭的結局。對于所有家電廠商來說,如果以2025年為發展的新起點,那么必須要搞定兩件事情:
首先,不管是理解還是不理解,是認同還是不認同。所有廠商接下來,唯一的目標和任務,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出貨,保證規模化的出貨基本盤不動搖。所以,即使一些特殊時期,經營可能出現虧損,也必須要敢于出手和戰斗。不能退讓,更不能觀望和退縮。
其次,中國市場很大,需求很多樣化,很多用戶也多變。只要家電廠商足夠用心、有心,就一定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商業機會和生存空間。所有廠商必須要沉下去、耐下心,從走村串巷中、從掃街掃樓中、從社會關系和資源精準轉化中找到出路。沒有什么不可能,也沒有什么不能干,只有一條路就是“干不死,那就拼命干吧”。
最后,家電圈還想強調一點:沒有一定的營收規模為基礎,一切場景體驗、套系方案轉型,都是空談;在最近幾年,一輪家電廠商加速擁抱“性價比”背后,也正是看到了“只有保證一定的規模化出貨”,才能守住經營的生命線。所以,家電廠商不要被市場亂象所迷惑和誤導,就堅守一點:想辦法出貨,關鍵時期少賺一點甚至虧損一點,也需要守住規模化的底盤。
聲明: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