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開始,韓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漢字清除”行動。
可如今翻開漢語字典一看,60%的內容都是漢字,中國人一秒鐘就能輕松搞定。
甚至有人調侃說,韓語簡直就是“中國拼音”!
消息一出,韓國人頓時覺得心里不是滋味,紛紛表示“太扎心了”。
明明好不容易才“創造”出了韓語,怎么最后卻變成了“中國拼音”呢?
本文內容和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內容為作品完整存在虛構成分,如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
?——【·“去漢字化”·】——?
1945 年之后,韓國剛剛擺脫日本長達 35 年的殖民統治,便迅速開始推廣韓文。
為此,韓國通過了《諺文專用法》,明確規定所有公文必須用韓文書寫。
不過在轉型階段,允許在韓文詞匯后面加上括號標注對應的漢字,比如寫成“??(學校)”這種形式。
當時,漢字在韓國依然十分普遍,中小學都開設了專門的漢字課程,學生們能夠系統地學習漢字的讀音、寫法和意義。
到了 20 世紀 50 年代,韓國總統李承晚再次推動了第二輪“去漢字化”運動。
這一時期,官方文件發生了巨大變化。
以前混雜著漢字的文檔,現在全部改成了純韓文書寫,教育體系也徹底轉向韓文教學。
1970年,韓國總統樸正熙直接宣布廢除漢字。
政府公文、報告中原本使用的漢字,統統換成了韓文。
中小學教材完全改成韓文編寫,首都漢城更名為首爾,建筑物上的漢字也被清除……
但半個世紀過去了,韓語真的把漢字完全清除了嗎?
?——【·自食其果·】——?
雖然努力去除了漢字,但最終卻陷入了困境。
韓國上千年的歷史文獻和古籍,幾乎全是由漢字書寫的。
廢除漢字后,年輕人根本無法讀懂本國的古籍,甚至連名勝古跡上的漢字名稱都成了謎。
2010年修復光華門時,韓國文化部門只能頂著壓力恢復漢字牌匾,因為韓文根本無法展現歷史的厚重感。
韓文是一種表音文字,一個發音可能對應多個漢字。
像“柳”和“俞”、“鄭”和“丁”這些姓氏,發音完全一樣,在正式場合很容易出錯。
婚禮上送禮金時,如果只寫韓文,新人可能會認錯對方的名字。
2010年,韓國還發生了一起嚴重的高鐵事故。
由于圖紙上“防水”和“放水”的發音和寫法都是“bansu”,結果防水材料被誤認為吸水材料,導致15萬根枕木報廢。
此外,即使廢除了漢字,韓國人的身份證上仍然需要保留漢字姓名。
因為韓文無法區分同音姓氏,如果不標漢字,同名同姓的人數可能會達到數萬。
還有議員因同名問題,被調侃“連座位都得靠漢字區分”。
面對這些問題,韓國社會不得不重新審視漢字的價值。
2005年廢除了《韓文專用法案》,2008年恢復了中小學的漢字教育,不過只是作為選修課。
然而效果并不理想。
調查顯示,韓國本科畢業生的漢字識別率平均僅為29.5分(滿分100),有6.6%的人甚至不會寫自己名字的漢字。
廢除漢字就像砍掉了文化的根基,現在連韓文都失去了支撐。
折騰了一圈,最終還是選擇“回歸”。
?——【·重學漢字·】——?
從2010年起,韓國中小學的教學體系發生了新變化,重新將“漢字基礎課程”納入其中。
初中階段,每學期規定學生必須學習80個漢字詞;到了高中,要求掌握800個常用漢字詞。
再到2022年,韓國教育部在高考中推出了“高級語義題”,題目使用“原文漢字注音標注”。
在文化領域,對漢字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升。
以韓國企業為例,當他們輸出韓流文化時,發現無法繞開“漢字身份”。
像SM娛樂、CJ集團這樣的知名韓企,在申請商標時大量使用漢字注冊。
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在香港、臺灣以及東南亞地區,漢字具有極高的影響力和辨識度,使用漢字注冊能讓他們的文化產品更容易被接受,更受當地消費者的青睞。
2010年,韓國首爾光化門修復時,特意恢復了朝鮮王朝高宗時代武將任泰瑛用漢字書寫的匾額。
在經濟界,尤其是大企業,錄用新員工或老員工升職時,特別看重漢字水平和漢語能力。
例如三星集團明確規定,擁有漢字能力三級證書的應聘者可以加20分。
另外,韓國人的身份證上,名字依舊采用漢字書寫。
這并非多余之舉,因為韓語中有許多發音相同但寫法不同的名字,用漢字書寫可以有效區分,避免混淆。
?——【·結語·】——?
經歷了幾十年的“去漢字化”,韓國如今重新重視漢字教育及其在文化中的應用。
這就像走了一大圈,最后又回到了起點。
但這種改變并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韓國社會在經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綜合考量后的明智決定。
漢字在韓語中的重要性,無論是詞匯構成、文化傳承,還是國際交流,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就像一條無形的紐帶,連接著韓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信息來源:觀察者網,2023年6月25日,魔幻的韓國文化
澎湃新聞,2017年2月24日,曾經在韓國使用了二千多年的漢字如何成了“天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