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控問題頻發,投行及經紀業務執業水平亟待提升
《中國科技投資》張婷 何梓嫣
2024年,平安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13.82億元,同比增長7.83%;實現凈利潤43.76億元,同比增長5.42%,實現雙增長。盡管業績呈現向好態勢,但平安證券在內控方面卻狀況頻發。
日前,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下稱“廣東證監局”)公布了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書,涉及發行人昆騰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昆騰微”)通過規避股份支付,在2020年虛增了利潤3200萬元欺詐發行事宜。而平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平安證券”)作為該項目的保薦機構,已被認定在上述欺詐發行中為昆騰微設計解決方案并推動實施,以掩蓋真實交易。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4年平安證券收到了六張罰單(含涉及工作人員,下同),而2025年開年至今,其已收到了七張罰單,超過了去年全年水平,違規事宜涉及投行業務及經紀業務。
幫公司掩蓋股份支付問題
4月9日,廣東證監局發布的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昆騰微通過規避股份支付,在2020年虛增了利潤3200萬元,占當年利潤總額的60%以上,涉及欺詐發行。廣東證監局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分別給予責令改正、警告和罰款。
行政處罰書亦披露了該起交易的具體細節。2020年1月,昆騰微第一大股東李某華以2元每股的價格向曹某、孫某、劉某志、顧某雪等轉讓800萬股昆騰微股份,該價格明顯低于同期公允價格6元每股,轉讓交易形成了3200萬元差價,構成主要股東對公司管理層和員工的股份支付。 而昆騰微在創業板披露的證券發行文件披露中恰好覆蓋了2020年的財務數據,但其在證券發行文件中隱瞞重要事實,未如實披露股份轉讓價格。上述事項未作股份支付會計處理,未確認當期費用3200萬元,導致2020年虛增利潤總額3200萬元,占2020年利潤總額的61.13%,披露的2020年度財務數據存在虛假記載。
今年1月,平安證券及兩名保代就已因該項目收到警示函。彼時警示函披露,平安證券是昆騰微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的保薦機構。 為避免昆騰微第一大股東向管理層及員工低價轉讓股份事項構成股份支付,平安證券項目組為昆騰微設計相關解決方案并推動實施,以掩蓋真實交易。上述事項導致昆騰微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存在虛假記載。
保薦機構作為證券發行的“看門人”,在公開發行保薦過程中,應當誠實守信、勤勉盡責,保證招股說明書及其出具的發行保薦書、上市保薦書等文件的真實、準確、完整。平安證券項目組卻主動為發行人設計規避股份支付的解決方案并推動實施, 并在證券發行文件中隱瞞重要事實,不僅違背了保薦機構的職業道德及發行上市要求,還在一定程度上損害投資者的權益。
招股書顯示,昆騰微在科創板申報上市選擇的標準為“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2018-2019年及2020年1-3月,昆騰微營業收入分別為1.04億元、1.55億元、3332.76萬元,凈利潤分別為1319.86萬元、3380.17萬元、808.12萬元。因2020年1月發生的股份支付事項在招股書報告期內,且2019年凈利潤僅3380萬元,若股東以2元每股進行轉讓,需確認當期費用3200萬元,這會使2020年一季度財務數據大幅虧損。從2020年全年看,凈利潤增速將劇降,或致難以申報IPO。即便全年凈利潤為正值,昆騰微因轉讓價格合理性等問題,IPO難度大增。
若昆騰微股東按6元每股公允價值轉讓股份并披露,需確認4800萬元費用,2020年恐不止一季度虧損,全年虧損則不符上市標準。由此推測,平安證券或為幫助昆騰微達到科創板申報上市標準,設計方案掩蓋真實交易。
在提交申報材料后至尚未獲得注冊的階段,昆騰微便因欺詐發行問題被查處,成為繼上海思爾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案之后,又一例被查辦的欺詐發行案件。
投行及經紀業務頻收罰單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4年平安證券收到了六張罰單,而2025年開年至今,其已收到了七張罰單,超過了去年全年水平,違規事宜涉及投行業務及經紀業務。
聚焦到投行業務罰單,2025年1月,平安證券合計收到了四張投行執業違規相關的罰單。涉及昆騰微項目的罰單就占了三張,另外一張罰單則是相關人員在過往開展保薦業務中,未能主動識別、控制相關執業行為的合規風險的警示函。值得注意的是,平安證券在2024年亦因保薦職責不到位遭到處罰。
2024年6月,平安證券在保薦百花醫藥(600721.SH)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中,亦因履行保薦職責不到位而被上交所監管警示,并要求其提交書面整改報告。該罰單顯示,2024年2月4日百花醫藥公司實控人變更,平安證券在2月22日獲知此事,卻直到3月6日才上報變更事項。保薦人未按規定及時向上交所報告并申請中止相應發行注冊程序,履行保薦職責不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據2025年4月14日大眾證券報報道,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樂視網”)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于本周再次開庭審理。在2023年9月的一審判決中,平安證券作為樂視網IPO保薦機構,因未勤勉盡責、內控缺失,被判承擔10%的連帶賠償責任,約2.04億元。若此次再審維持原判,平安證券或面臨一定的負債風險。中國平安(601318.SH)財報顯示,2024年平安證券的資產負債率已達到83.68%。
2024年,平安證券各終止了兩個IPO項目和再融資項目,保薦的IPO項目僅有亞聯機械(001395.SZ)成功上市。目前,平安證券A股IPO項目儲備數量為兩個,其中江蘇艾科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處于中止狀態,蘇州鼎佳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25年4月7日過會,僅剩的一個再融資項目亦已于同日通過。截至2024年末,平安證券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7.25億元,同比下滑18.04%。
此外,平安證券在經紀業務方面亦問題頻出。2025年1月10日,平安證券因在從事證券經紀業務中存在個別分支機構合規人員配備不到位、對營銷宣傳推介材料審核把關不嚴、未及時發現并處理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異常情形和相關業務協議保存不完整,對于投資者信息核對不充分被深圳證監局出具警示函。2月8日,平安證券浙江分公司工作人員從業期間,存在違規向客戶提供開通創業板交易權限的知識測評答案,在投資顧問服務協議已到期的情況下向客戶提供投資建議的情形,被浙江證監局出具警示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今年“315”期間,黑貓投訴平臺數據統計,2024年3月15日至2025年2月20日,其收到有效投訴51起,涉及15家證券公司,主要為平安證券、廣發證券(000776.SZ)、中信建投(601066.SH)等。其中平安證券有效投訴量居于首位,為11起,占據總投訴量的21.57%,投訴處理的完成率為18.18%,投訴內容主要涉及交易時間無法登錄交易軟件導致虧損、銀證轉賬延遲、未及時報送處理客戶委托單、亂扣手續費等。
2023年,平安證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21.28%、6.84%。2024年,平安證券業績回暖,實現營業收入113.82億元,同比增長7.83%;實現凈利潤43.76億元,同比增長5.42%。具體來看,經紀業務、財富管理手續費凈收入和投資收益增長都較為樂觀,分別同比增長28.38%、21.37%、95.61%,整體盈利能力增強。
記者就昆騰微項目、合規內控及業績問題致函平安證券,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