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下,尼勒克縣畜牧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得益于牲畜品種改良工作的扎實開展,養殖戶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車道”,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尼勒克縣克令鎮克令村村民海正江家的規模化養殖棚圈內,小羊羔活蹦亂跳、盡情撒歡,不遠處的母羊腹下,幾只湖羊羔正吮吸著乳汁。海正江告訴記者,為提高養殖效益,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今年,為自家的82只生產母羊進行了同期發情人工授精,使用該技術將實現“兩年三產”生產模式,這讓海正江對養殖充滿了信心。
牲畜品種改良期間,尼勒克縣農業農村局和伊犁州畜牧總站的技術人員(科技特派員)們嚴格按照操作規范,先對每只母羊進行健康檢查,隨后運用同期發情技術,為后續精準配種奠定基礎。在人工授精環節,技術人員(科技特派員)憑借豐富經驗和精湛技術,確保每只湖羊都能得到科學、高效的配種操作。據悉,人工授精的羔羊出生15-20天后,補飼開口料至60天,活體體重在18公斤以上的羔羊進行斷奶,縮短母羊哺乳期,母羊經營養調控后,進入下一個繁殖周期。母羊懷孕期為5個月,哺乳期2個月,配種期1個月,一個繁殖周期為8個月,從而實現“兩年三產”生產模式。
伊犁州畜牧總站技術人員(尼勒克縣科技特派員)巴音花
“目前,我們協助尼勒克縣開展牲畜品種改良工作,結合羔羊早期斷奶技術,致力于實現綿羊兩年三產,達成高頻高效繁殖的目標,推動肉羊經濟雜交,提升肉羊品質與產量,促進畜牧業提質增效,促進農牧民增收。”
據悉,2024年,尼勒克縣加大牲畜品種改良推廣力度,擴大覆蓋面,推動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全年對4萬余只羊實施了人工授精。2025年,尼勒克縣將在該技術的持續助力下,計劃對7.5萬余只羊實施肉羊經濟雜交人工授精,畜牧產業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發展前景,為鄉村振興和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記者 布麗恒]
來源:尼勒克縣融媒體中心
監制:陳露杰
審核:王正偉
責編:曹 明
編輯:達 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