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看到多彩田園就被吸引了,和朋友商量后就決定把咖啡店開在這里。”近日,在寧波市江北區甬江街道外漕村的一家咖啡店里,老板娘陳女士正指尖翻飛,調制著拉花咖啡,咖啡與窗外田野交織成趣。
近年來,近觀荷花、遠聞稻香的外漕新農村,憑借優越的區位條件、優美的田園景觀環境,吸引了一批像陳女士這樣的“青創客”來到這里創業。如今,當地業態已涵蓋民宿、餐飲、文創等,吸引了百余名青年入村發展。
咖啡店邊上,坐落著一家農家小院,這里經營著一家川渝小館,是外漕村“巴蜀文化村”內首批入駐的商家。當時,“巴蜀文化村”項目一經落成,來自重慶的吳毅就在此開辦了這家川菜館,依靠良好的口味、熱情的服務,積攢了許多回頭客。來就餐的王先生對店里的菜贊不絕口,已然成為一名“鐵粉”,“這家的川菜跟川渝當地的一樣正宗,麻辣鮮香,來吃了好多次了。”
“鄉村美景吸引到青年創業者。通過發展民宿、餐飲等項目,他們在這里找到了創業新天地。如今,村里的青年越來越多。”外漕村黨支部書記李根華說。
在二十多年前,外漕村曾被戲稱為“老鴨生蛋村”,村經濟只能靠一個“養鴨場”來維持。轉機始于甬江街道成立北郊片大黨委,將畈里塘、外漕、河西等五個村黨支部“捏成一拳”,五位村黨支部書記成為片區大黨委委員。通過黨建聯建方式,五村集體啟動“農田流轉計劃”和“農房激活計劃”,激活沉睡的鄉土基因。
北郊片大黨委一方面對兩千多畝農田進行集中流轉,規模化、景觀化種植農作物,另一方面對村內農房進行整體回租,統一實施改造提升。通過沃野連阡的規模集聚與白墻黛瓦的形象升級,當地不僅成功吸引了“達人村”和“巴蜀文化村”項目的落地,也極大地濃厚了外漕村的創業氛圍。
“巴蜀文化村”吸引青創客落地項目,“達人村”則與之形成功能互補效應,并在帶動居民就業創業、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創造新的機遇。
甬江街道將青年創業項目與鄉村特色產業深度融合,將農產品開發銷售與農旅產業有機串聯,依托達人村農旅融合共富工坊,制作推出“村里優選”村醬,每年約1600公斤新鮮蔬菜被制作成約4000罐村醬推向市場。村醬產業提供創業就業崗位10余個,讓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增收致富,形成了生態美、產業強、群眾富的良性循環。
“入住青年人才驛站,求職創業省心又省力,讓我更堅定了要留在寧波發展的信心。”來寧波求職的安徽畢業生小楊道出了眾多青年人的心聲。近日在獲得了寧波企業的面試邀請后,小楊便在網上申請了“達人村”里的青年人才驛站,可免費住宿7天,并額外獲得了長租優惠。“離地鐵近,環境也好,面試完還可以游玩一下寧波。”小楊一邊辦理入住一邊說。
青年人才驛站提供多項服務。甬江街道供圖
該驛站負責人介紹,驛站有400個床位,“我們也會將求職者的信息納入我們的人才庫,向適合的畢業生發出邀約,讓更多的青年可以留在北郊,共同發展。”同時,驛站聘請“人才小二”,由機關干部擔任專屬顧問,全天候為求職者解難題、鏈資源。入住者還可免費享受職業性格測評、簡歷優化指導、面試技巧培訓及勞動權益科普等專項服務。
甬江街道黨工委相關負責人說:“我們將努力為青年營造鄉村就業創業的良好環境,進一步完善配套服務、政策支持,搭建更多空間平臺,努力讓更多青年投身鄉村建設浪潮,實現自身成長和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吳天云、羅秋玲、童思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