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通過調整償付能力監管規定、養老賬戶規定等方式,助力提升保險資金作為長期資金入市,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逐步拓寬權益投資和總投資收益彈性,發揮險資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的特性,保險行業有望在促進市場平穩發展的同時共享資本市場發展的成果。
本刊特約 方斐/文
2025年4月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優化保險資金比例監管政策,加大對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此次《通知》聚焦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創業投資基金投資集中度及稅延養老保險賬戶管理三大核心領域,為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支持科技創新提供了制度保障。《通知》通過優化保險權益投資監管規定,進一步提升險資資金入市積極性,打開中長期權益投資比例上限。從中長期來看,險資作為“耐心資本”的定位將進一步強化,同時對險企投研能力、風控水平及償付能力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強化保險資金“耐心資本”角色
《通知》上調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上限,打開險資權益配置空間。此次調整將原有的分檔標準簡化,由過去的七檔縮減為五檔,重點依據保險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劃分投資比例上限。《通知》將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上限按償付能力充足率劃分為五檔,最高檔(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超過350%)的權益類資產比例上限提升至總資產的50%,將部分高于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限要求的檔位對應的權益類資產比例上調5%。
通過簡化檔位和上調比例,償付能力強的頭部險企獲得更大投資空間,而償付能力較低的機構仍受嚴格限制,體現“扶優限劣”的監管導向,有助于在加強行業風險管控的同時,提升保險資金入市積極性,為資本市場注入更多長期穩定資金。
由于歷史政策的檔位設置包含更細化的償付能力區間(為50%),導致監管復雜度較高。此次調整通過簡化分檔、統一上調5%比例上限,提升監管效率的同時,為優質險企拓寬了權益投資空間。長期來看,這一政策將強化保險資金作為“耐心資本”的角色,為保險資金配置帶來更高的靈活性,但也對險企的風險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針對創業投資基金,《通知》明確提高保險公司投資集中度比例。《通知》提出保險資金投資單一基金的賬面余額占該基金實繳規模的比例不得高于30%。這一規定集中度比例從20%提升至30%,允許險資更深度參與單一基金的運作,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同時,通過設置上限避免保險資金過度集中于單一基金,有效防范流動性風險。《通知》有助于鼓勵險資加大對科技、大數據、新能源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股權投資力度,體現“精準高效服務新質生產力”的政策導向。
《通知》同時明確稅延養老保險普通賬戶不再單獨計算投資比例,與其他保險產品賬戶合并管理。此舉簡化了保險賬戶管理流程,有助于保險公司提升資產配置靈活性,推動稅延養老保險產品創新,進一步激活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市場潛力。稅延養老保險賬戶的合并管理,有望降低險企運營成本,推動更多差異化、長期化的養老金融產品落地,在提升養老產品供給的同時,優化保險資金配置及運作效率。
拓寬上市險企權益配置空間
總體來看,此次《通知》簡化檔位標準,將部分檔位償付能力充足率對應的權益投資比例上調5%,進一步拓寬險資權益投資空間,有望提升險企權益投資彈性并助力資本市場發展。
具體來看,《通知》將上季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在150%至200%、250%至300%、350%以上的權益類資產比例上限分別提升5%,分別從25%、35%、45%提升至30%、40%、50%。此外,提高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的集中度比例,引導險企進一步支持新質生產力等實體經濟;放寬稅延養老比例監管要求,明確稅延養老保險普通賬戶不再單獨計算投資比例,提升稅延養老普通賬戶的投資靈活性,有望推動長期養老金入市和養老第三支柱發展。
根據民生證券的測算,截至2024年年末,主要上市險企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人保、中國太平、陽光保險的總資產分別為67695億元、129578億元、28349億元、16923億元、17664億元、17343億元、5818億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07.8%、204.1%、256%、217.6%、281%、186%、227%。根據《通知》的調整規定,償付能力充足率區間在150%至200%、250%至300%、350%以上的,權益投資規模/上季度末總資產比例可上調5%,因此,中國太保、中國人保和中國太平理論上可以將比例提升5%,由此帶來的理論權益增配規模分別為1417億元、883億元和867億元,合計約3168億元。
從理論上權益潛在配置空間來看,根據2024年年末主要上市險企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總資產規模,《通知》調整后,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人保、中國太平、陽光保險理論上配置上限規模分別為20309億元、38873億元、11340億元、5077億元、7066億元、5203億元、1745億元,截至2024年年末實際的權益配置規模(股票+基金+其他權益投資等)分別為15712億元、12154億元、3892億元、4061億元、2995億元、2462億元、833億元,合計89613億元。
因此,理論上各家上市險企潛在配置空間為: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人保、中國太平、陽光保險分別為4597億元、26719億元、7448億元、1016億元、4071億元、2741億元、912億元,合計47504億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險企綜合償付能力是動態變化的,在提升權益資產投資的同時,險企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通常將發生變化,上述測算僅為理論空間上限。
從A股上市險企來看,截至2024年年末,A股5家上市險企權益類資產(包含股票、基金及其他權益投資)投資規模達3.2萬億元,占其總投資資產的17.5%,較監管要求上限仍有一定的空間。截至2024年末,上市險企償付能力充足率均顯著高于監管要求,其中,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07.8%、204.1%、281%、256%、217.6%。按照本次《通知》的要求,上市險企權益投資規模占總資產的比例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截至2024年年末,中國保險行業投資規模達33.3萬億元,同比增長15.08%,此次《通知》打開了償付能力水平較高公司的權益類資產配置上限,預計相應政策或將為市場帶來1.5萬億元左右的增量資金。
整體來看,《通知》通過調整償付能力監管規定、養老賬戶規定等方式,助力提升保險資金作為長期資金入市,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逐步拓寬權益投資和總投資收益彈性,同時有望促進“長錢入市”,助力資本市場穩健發展,發揮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的特性,保險行業有望在促進市場平穩發展的同時共享資本市場發展的成果。
頭部險企憑借更大規模的可投資資產和成熟穩健的投資能力而充分受益,從測算來看,本次《通知》將使中國太保、中國人保和中國太平理論上可以將權益配置比例提升5%,帶來的理論權益增配規模分別為1417億元、883億元和867億元,合計約3168億元增量資金。
從投資角度分析,近期因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權益市場和保險板塊出現波動,估值仍處較低位置的保險板塊是資金配置的舒適區,伴隨后續宏觀政策的逐步落地,有望進一步提振市場預期,帶動資本市場活躍度提升,保險資產負債兩端均有望受益而帶動估值反彈。
(作者系資深投資人士。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本文刊于04月12日出版的《證券市場周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