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間,4月已經過半,翻開日歷,谷雨將至,這意味著春天進入收尾的階段。難怪最近幾天越發燥熱起來,尤其是白天午后,溫度已經達到了28度,儼然已是初夏的既視感。季節的變換不僅在氣候里,更在于身邊的一草一木,一餐一食中。品嘗時令鮮蔬是我們感受季節的方式,也是適應環境的必需。
春末夏初,萬物都進入繁榮生長的模式,我們每一餐的選擇也豐富多了。不過除了菜場里的常見蔬菜之外,隨處可見的野菜更值得我們去品嘗。其是春鮮的重要組成,即使在春末依然如此。薺菜,金花菜,艾草,或許已經比較老了,但是如今馬齒莧開始滿地蓬勃生長了,其郁郁蔥蔥的,一棵就能長出一大片來。
莖紅葉翠鋪蹊旁,花若繁星點點光。這是古人對其的描述,每一個字都十分貼切,也由此可以看出,早在古代,其已經深受人們的喜愛了。據說早在9000多年前,人們便已經開始食用馬齒莧了,在南北朝時的《齊民要術》中,便有著關于腌馬齒莧的詳細記載。明代的《本草綱目》中更是道出了其名字的由來,“其葉比并如馬齒,而性滑利似莧,故得此”。
其不僅可以食用,還可以入藥,在《滇南本草》中便提到其有助于:“益氣,清暑熱,寬中下氣,潤腸,消積滯,殺蟲……"而現代研究則發現,其中蘊含著大量的氨基酸,脂肪酸,維C,黏液多糖,以及鈣,鉀,銅,磷,鎂等離子,有助于通便排毒,抗菌消炎,清熱利濕,提升免疫力等,是藥食兼修的佳品。
與其他的野菜相比,馬齒莧沒有什么特殊的氣味,嚼起來有著淡淡的酸味,吃起來十分開胃,可以勝任涼拌,熱炒,入餡,清蒸等各種吃法,葷素涼熱的百搭食材,下面就來跟大家分享2種家常做法,你也試試吧!
【馬齒莧蒸菜莽】
1、首先來準備面團的部分,其中要混合一點鹽,加溫水調成大的絮狀后,淋一點油,繼而揉至光滑,用碗扣住,醒面待用。
2、挑選鮮嫩的馬齒莧,比較粗壯的部分掐掉,先浸沒在鹽水里邊,十分鐘后撈出,在流動水下反復沖洗,清掉里邊的臟東西,瀝水待用。
3、準備3個雞蛋,分別敲到碗里,補充一點白開水,鹽,用蛋辰反復攪散。接著起鍋放油,燒熱后將雞蛋倒里邊,快速扒拉散,一直炒到凝固時關火。
4、待雞蛋晾涼之后,將馬齒莧撒進去,調些鹽,香油,生抽,然后攪拌混合均勻,將味道調好。
5、面團分成小份,在案板上按扁,搟成薄薄地橢圓形片,菜餡鋪到上邊,要多放一些。
6、把餡料裹起來,邊緣捏住,并將兩頭捏住,避免餡料漏出來。
7、在蒸屜上刷一點油,將包好的菜莽放到里邊,開火加熱,水燒開之后,繼續蒸十分鐘就熟了。立即夾出來,可以調個蒜汁蘸著吃,飯菜一鍋出,開胃好吃。
【涼拌馬齒莧】
1、挑選鮮嫩的馬齒莧,開花的不要,口感會比較老。將其在水中反復沖洗,把雜質去干凈,繼而瀝干。
2、在鍋里加入清水,徹底燒開后,加一點油進去,馬齒莧放里邊,煮熟后撈出來。
3、接著將其放到涼水里邊,沖洗兩遍,令其涼透,然后從中撈出來,瀝掉水分裝到大盆中。
4、另外準備個料汁,蒜蓉,粗辣椒,接著燒一些熱油淋進去,繼續加生抽,醋,鹽,些許糖,繼續用筷子調勻。
5、接著把馬齒莧倒里邊,用筷子繼續攪拌,讓料汁都裹到馬齒莧上,令其入味。然后就可以裝入盤中上桌了。天然的爽口小菜,每一口都十分爽口,而且營養滿滿。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如果您喜歡我的分享,歡迎大家點贊,關注和轉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