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7日),2025年長寧區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推進會在北新涇街道吾愛家召開。近年來,長寧區聚焦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持續提高服務質量,創新服務模式,為精神障礙困難人群帶來“暖流”。
自2021年全市“精神障礙社區康復試點項目”開展以來,長寧區作為全市起步最早、試點成效比較突出的中心城區,積極探索、主動作為,服務覆蓋率從20%逐漸增加至今年的100%,實現街鎮全覆蓋。
長寧區建立完善了由區民政局、衛健委、殘聯、試點街鎮、精衛中心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同參與推進的工作機制,主動協調區衛健委、區殘聯,共同組建長寧區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區級專家組。各試點街鎮積極建立項目工作小組,持續提高服務質量、創新服務模式。
北新涇街道愛馨苑智慧康養服務中心
心理咨詢(輔導)室
咖啡烘焙室
手工作品義賣區(展示區)
心理咨詢(輔導)室、咖啡烘焙室、手工技能(職業技能)培訓室……北新涇街道愛馨苑為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對象提供心理援助、活動支持和技能指導服務的設施齊全。作為長寧區首個智能化、精準化、精細化的智慧康養服務中心、智慧型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愛馨苑承載著“科技為人”的理念,為北新涇街道“數字+精康融合2.0”模式搭建平臺基礎。北新涇街道強化數據融合、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深化精神障礙患者的日常管理和康復,科學落實“防治-康復-轉介”精康體系建設,提供“全維、全面、全程、全心、全力、全效”的服務。
虹橋街道建立了精神障礙社區康復的多方力量融合服務協作平臺,創新“民政資金+社區資源+專業機構”與醫療衛生專業機構的協同工作服務模式,逐步建設成適合區內發展的“社區康復中心”,自主運行特色康復團體,拓展社區深化服務;新涇鎮聚焦患者需求,逐步構建起以家庭為基礎、專項社工站為支撐、社會力量為推動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體系,通過“標準化”引領,進一步推進康復工作提質增效;天山路街道以“康復成效”為核心目標,堅持“大膽創新、穩步推進”的原則,設計“一人一案”康復計劃,總結出一套“1+2+N”服務體系,形成常態化康復機制。
在各街鎮精康團隊的服務支持下,不少服務對象已有了明顯改善。居民G先生(化名)患重度精神發育遲滯,長期自卑退縮,社交能力嚴重受限。精康團隊介入后,通過心理社會評估、問題根源分析,制定個性化干預計劃,教授他家務技能、建立獎勵機制,增強其自信心。在G先生有了一定康復后,精康團隊聯系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為其爭取到咖吧實習機會。G先生認真完成了實習工作,社交能力和精神狀態顯著提升。
為進一步增強服務專業性、穩定性、可及性,形成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的長效機制,今年,長寧區將進一步規范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在服務對象選擇、評估轉介等方面發揮協同機制效能,逐步完善長效推進機制,深耕細作、注重個案,建好長寧特色品牌,共同推進“精康融合行動”落地見效的長寧探索。
圖片來源于區民政局
撰稿:譚奕茂
編輯:程 前
責編:高 琴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