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胡連馨對于角色的演繹和作品的追求,讓自己從不會拘泥于標簽拼貼起來的人設,她把自己“折疊”成無數種形態,無論是在年代大劇《人世間》中所飾演的馮玥,還是在懸疑劇《不可告人》中精神極端的陳雪迎,抑或是《天才基本法》中的天才學生包小萌,中央戲劇學院科班出身的她,慣于在作品的褶皺中生長出屬于自己的根系,讓每次出演都成為映照角色的棱鏡。而在全新的劇集《隱娘》中胡連馨飾演的越流沙,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一個像老虎一般擁有洞察力和攻擊力的刺客殺手”。與以往的青春少女角色反差極大。為塑造這種“刀鋒般的氣質”,胡連馨做了充足的心理準備和身體突破。她回憶到“我會通過觀看《動物世界》里老虎去捕捉獵物時的狀態來揣摩與角色的相似之處,還會通過拳擊的訓練,讓自己在搏擊中感受到了攻擊感,激發我內心深處的一些強烈的勝負欲和攻擊性。”可以看出胡連馨超乎尋常地對于這個角色的喜愛。即便是首次挑戰大量的武打戲份,也會提前練好套招,隨著拍攝的推進越來越熟練,那種“你追我趕”的動作拍攝,讓她直呼過癮。
其實,早在《人世間》拍攝的時候,胡連馨對于角色的把握和更深層的表演細節、情緒層次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考。在她的分享中,我們感受到了作為新生代女演員對于創作的探索和熱情。在遇到優秀的創作團隊和向前輩演員學習的機會時,胡連馨的表演仿佛被注入了某種“化學元素”就此迸發出無限令人欣喜的火花。“我認為最能打動人就是放松且專注的表演狀態。所以在這次塑造角色的過程中,是整個創作團隊給予了我極大幫助——不僅讓我在表演技巧上有所提升,也讓我對人物理解有了新的認知維度。”胡連馨在最后補充說道。
而隨著作品和角色的不斷增多,胡連馨也在不斷回顧和審視自己的成長和變化,那是一種來自于身份與挑戰的雙重跨越。《天才基本法》拍攝時,胡連馨還是大四的學生,而《隱娘》則是她的畢業首作。她完成了從校園到職業演員的身份蛻變。越流沙作為與自身反差極大的角色類型,胡連馨在古裝打戲領域實現了從“零”到“一”的突破。她坦言:“我對表演行業的認知從單純地‘完成表演’,轉變為對角色生命的深度思考與持續雕琢。”其實,多重身份的轉換不僅是對胡連馨表演技法的提升,更在職業規劃、生活節奏等層面形成了系統性的成長。
至于胡連馨鏡頭外的生活更像一場素樸的修行,自小喜愛繪畫的她有著對藝術獨特的表達。那種純粹到甚至有些“鈍感”的內心狀態恰是當下青年演員的珍貴底色——當行業加速制造爆款時,她選擇以植物般的耐心扎根,完成從“少女符號”到“敘事主體”的進化。對于生活的沉淀和觀察也不斷“反哺”著她自身關于角色的靈感和表達。胡連馨思索著說:“平時散步、逛街或和朋友相處時,我就會留意身邊人的狀態。在跟不同人接觸的時候,因為人們的神情舉止往往帶有故事感,我也會自己帶入和換位思考,從他們身上捕捉和感受真實的人物狀態。
當采訪接近尾聲,被問到自己有沒有做過什么瘋狂的事?胡連馨笑著回答道:“應該是有一次自己突發奇想,騎著自行車去了天津,最后實在騎不動了,就坐著貨拉拉回家了,哈哈。”那種真實而颯爽的狀態,也深深感染著現場的每一個人。她是會對角色無比投入和認真的演員胡連馨,也是在生活中潛心修行、寂靜生長的胡連馨,她會像當下所有年輕女孩一樣,通過社交平臺分享和記錄自己的生活,也會稱自己為“ENFP快樂小狗”,以最大的熱情擁抱和親近身邊人。作為一名新生代女演員,胡連馨不貪戀聚光燈的追逐,而是成為了流動的溪河,在演藝道路上刻下獨屬于自己的敘事紋路,最終與那個畫像中的自己重疊。
因為在《御賜小仵作》中的出色表現,蘇曉彤通過古靈精怪的萌妹楚楚一角走入大眾視野。在這之后又頂著那張被人們公認為“最強娃娃臉”的形象,在刑偵懸疑劇《黑白密碼》里飾演了獨立清醒、不屈不撓的古藺娜一角。這種角色性格與外表的反差,就像“砂糖”外殼里包裹的“跳跳糖”內核,在甜妹與御姐的臨界點翩翩起舞。或許真正的演員成長從來不是收斂本色,而是把天生特質煉成獨門兵器——既能織就童話,亦可挑破所有刻板印象的泡沫。
作為蘇曉彤第一個出圈的角色,《御賜小仵作》中的楚楚必將占據她演藝生涯中很重要的位置,因為從最開始這個角色身上就有能夠深深吸引她的特質,“女仵作”的職業特性更是難得一遇。令人欣喜的是,雖然仵作在古代被視為邊緣職業,但在拿到劇本后,蘇曉彤發現劇中的楚楚沒有那些所謂光怪陸離的套路。與之相反,她身上的善良、正直、果敢、單純和獨立,包括在面對自己專業時的認真與執著,都是蘇曉彤努力想成為的樣子。
所以,為了演好這個角色,蘇曉彤力求臺詞的嚴謹和一些專業手法的到位。她邊回憶邊說:“如果出現錯誤,就會顯得這個仵作很不專業。而劇本中又有很多專業的名詞、話術,所以當時在拍攝的整個過程中,我都在花大量的時間去記住這些專業性的臺詞。”當被問道面對這樣的角色,要如何平衡“專業感”與“人性溫度”時,蘇曉彤給出了自己堅定的答案——其實對于我們很多人來說,仵作要不斷面對一個個已故之人,這是一個非常冰冷,甚至是令人害怕的職業,從事這一職業的人肯定也“不正常”。但看完整個故事就會發現,作為仵作的楚楚一絲不茍地工作,把自己的專業能力發揮到極致,去發現問題,找尋答案,這何嘗不是在給生命最大的尊重?代入到現實中自己的演員職業,蘇曉彤坦言:“熱愛與敬畏之心是永遠不會改變的。”所以她也是這樣踐行著自己的表演之路,通過一遍一遍地熟讀劇本,和導演、編劇討論角色、吃透角色,了解她們的內心世界,就是對角色“專業感”與“人性溫度”的最好詮釋。
而隨著作品和角色的積累和增多,或許人們會期待蘇曉彤在每部戲都能展現出“新面孔”,但現階段的她清晰地知道自己不會刻意拒絕同類角色。她說:“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去和每個角色共情,剖析角色的個性與故事,然后再去認真演繹。”因為,作為新生代演員,“年輕和敢于試錯”就是最大的優勢,也為角色的塑造提供無限可能性。蘇曉彤也堅信,隨著閱歷和時間的沉淀,有些現在無法駕馭的角色,終有一天會被你“遇見”。“就像人們常說的演員的‘標簽’,我沒有想要撕掉過,因為那也是大家對我的一種認可。”蘇曉彤思索著說,“目前希望自己多一些成長,不疾不徐,在自己的節奏中就是最好的步伐。”
隨著采訪的深入,當我們聚焦于生活中的蘇曉彤時,發現她一直是個比較獨立的女孩,面對問題都會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勇敢地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而不是永遠活在別人的要求和評價里。就像期待自己今年的滑雪技術能更上一層樓,架子鼓也能打得更好一些,甚至去挑戰自己想嘗試但又不敢的事情,比如蹦極、跳傘。生活中的蘇曉彤更像闖入三次元的“吉卜力精靈”踩著柔軟的云朵而來,卻是個十足的硬核少女。
作為新人演員,大眾對于張楚文的名字似乎還有些陌生,但當你真正見到她,便會由衷地感嘆這樣一張面龐所流露出的獨屬于電影的文藝質感。眼神中那抹不經修飾的純粹狀態,也讓張楚文的表演在虛構與現實的頁碼間悄然咬合。其實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表演系的她,對于角色有著自己的解讀和塑造,并在作品中釋放出野草般生猛的表演直覺。張楚文正在用非典型路徑撕開“學院派“與”體驗派“的結界,將生活現場與電影文本煅燒成自己的表演風格,仿佛一首光影與膠片的吟游詩,向大眾娓娓道來。
不可否認,張楚文作為一名青年女演員在這幾年的成長迅速,隨之而來的困惑和自身的變化,也成為了她演員之路上終將面對的挑戰和磨練。張楚文坦言:“做演員之前我還蠻容易被困難和挫折打倒的,現在的我在明確了自己的熱愛與喜好后,反而變得更加堅強了。”其實無論是堅強還是溫柔,都需要強大的內心去成就柔軟的流露,兩者相輔相成。在張楚文的理解中,表演就是體驗各種情感的過程,相較于其他職業,感受這個世界的途徑也會更多。與此同時,演員還需要保持敏感,不過度消耗自我,在沉浸角色與保護個人情感之間,張楚文一直在努力尋找著平衡點。“我自己會有一個進入和抽離角色的儀式感。”張楚文思索著說道。
她在進入角色的時候,往往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她”的生活中,始保持與其相同的生活習慣和每一個細節同頻。張楚文笑著說:“我可能會去染一個符合人物的發色,或者去做‘她’會做的美甲,甚至聽‘她’會喜歡的音樂和看過的書籍,并用這種方式提醒自己——我已經不完全是張楚文了。”而在殺青時從角色中的抽離,張楚文則會尋求一切讓她回歸真實的辦法,例如和家人或朋友待上一段時間,或是去旅行,在這個過程中重新找到“本我”與角色之間的界限。但是對于表演的熱愛,讓張楚文永遠不會丟失對生活細微的觀察,并在點滴中汲取表演的靈感。喜歡看紀錄片的她,就會在觀影的過程中感受那些真實的人物狀態和表達,很多故事和他們的人物性格也成了之后張楚文在塑造角色時的素材。她分享道:“我有一個小習慣,會在準備角色時寫寫角色的心情日記,因為我自己也有寫日記的習慣,所以會以角色的口吻來記錄她的心情和一天發生的事情,那些更當下和更細節的記錄,也使我更貼近角色。”
隨著演藝事業不斷走上正軌,張楚文的2025年也變得逐漸精彩起來。天馬行空的想法不斷從她腦海中迸出,她有計劃正兒八經地學習一門語言,還想重新把現代舞練起來。“雖然不是專業學舞蹈的,但之前在畢業大戲的時候有嘗試過現代舞元素的肢體戲劇,覺得很有意思,對這個很感興趣,哈哈。”張楚文笑著說道。或許在大眾的內心,對于有著那么點“文藝”的女生總是感覺很高冷和難以琢磨,但真實的張楚文遠比人們想象的要鮮活可愛。在她的回憶中,還在讀大學時因為特別喜歡李安導演,所以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剛剛上映時,為了去聽他在清華的講座,和大學同學一起“說走就走”,終于在極限趕路和經歷了一些“坎坷”后順利入場,見到偶像后的激動,也讓當時的她哭得像個孩子。
直到自己也置身于影視行業中,每天伴隨著劇組的燈光和不斷更迭的鏡頭,張楚文從圈外的觀察者步入成為真正的演員,用目光丈量演藝之路的走向,無論是現實主義題材中的角色靈魂,還是真實生活中的鬼馬女孩,張楚文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眾人“安利”那個有點文藝又有點小跳脫的自己。
當打歌舞臺的鎂光燈逐漸變暗,片場監視器的幽藍中出現了一抹鮮活的亮色,那時的周潔瓊抱著琵琶華麗轉身,完成了一場驚艷的表演……其實,從PRISTIN時期在舞臺的活躍到轉型為演員,她將女團偶像的精準控制力最終熔煉成了表演時的綿長呼吸。那些在練習室磨破的舞鞋,也終于化作橫店青石板路上浸透晨露的腳步,拓印著她的破界軌跡。在這個過程中周潔瓊的內心也產生了微妙的變化,包括面對質疑時那份更加堅定的決心。她說:“我希望打破自己重新出發。回想剛開始轉型的時候,的確有點像小學生,經常問表演老師這個情景下要怎么演,要怎么去感受角色。被質疑當然有過,但因為我知道我的目標就是要成為一個合格的演員,所以不會懼怕,反而更想證明自己。”
的確,那種把偶像追夢的拼勁移植到表演中的周潔瓊,恰似她近乎執拗的轉型,手中的劇本筆記那用5種顏色標記的情緒層次,就像自己未來演藝之路的最好注解。因為作為非科班演員,周潔瓊一直在努力彌補表演上的青澀,無論是和表演老師學習,還是觀察其他演員的表演方式,讓自己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去吸收、融合。終于在2024年,周潔瓊等來了吳姍姍。在《小巷人家》中的出色表演,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關注,被評價演活了小人物身上的復雜和艱辛,同時也充滿了真實和韌勁。對于在劇中爭強好勝,卻也敏感自卑的吳姍姍一角,周潔瓊坦言:“她身上有許多特質深深地打動著我。”那種看似的“不完美”,就像我們身邊的很多人,所以才顯得格外真實,周潔瓊也精準地抓住這一點,即便是“不完美”,也要勇敢地盡情釋放。
不得不承認遇到吳姍姍這一角色,讓周潔瓊在優秀劇本中本就飽滿的人物基礎上得到了最大的發揮。為了讓人物的臺詞、表演更加生活化,讓人們感受到吳姍姍就是真實生活在小巷里面的人,周潔瓊在前期做了充足的準備。“我自己雖然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生活,但是通過一些圖片和影像資料,我了解了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習慣。拍攝現場導演也會告訴我那個年代下人們的一些狀態,幫助我快速地了解角色并投入拍攝。”周潔瓊在最后補充說道。
隨著新的一年,周潔瓊新劇《淮水竹亭》進入待播期,她的身影也再次活躍到觀眾眼前。而這次由周潔瓊飾演的“翠玉鳴鸞”是一個雙生角色,這同樣也是對她演技的又一次考驗。而這也是吸引周潔瓊的原因,她笑著說:“這個角色的確很有挑戰性,首先是造型上,因為需要讓觀眾非常清晰地區分兩個人物的不同之處,所以會佩戴不同顏色的美瞳。通過造型的輔助,我自己也會根據角色的性格,在神情、動作等方面投入不同狀態來詮釋角色。” 在周潔瓊看來對“翠玉鳴鸞”的塑造,完成度還是很高的,她也真心希望觀眾能夠喜歡。其實,無論是之前活躍于舞臺,還是如今專注于影視,周潔瓊都堅信,熱愛可抵一切艱辛,想要做就得全力以赴。
采訪進行到這兒,我們也就此了然周潔瓊一路走來的篤定——在不斷地挑戰與磨練中淬煉自己的演技,無論是《淮水竹亭》還是另外的待播劇《衡門有狐》和《山河枕》,我們最終拼湊出的從不是什么演員的“孤傲標本”,而是周潔瓊對于自己表演的一場盛大的“人生試驗場”。如果當愛豆時是學會如何發光,那么做演員就是在練習如何收斂光芒。或許真正的偶像轉型從不是褪去光環,而是讓光流動成更遼闊的形態——正如琵琶之聲既能起舞為刃,也能述說屬于女孩的無限心事。
監制:張娜
攝影:謝天
編輯:李希
造型:倪新童
藝統:高珊
妝發:盧明悅、文龍
撰文:靳雯
制片:S
場地鳴謝:一天自然Wood Mood
新媒體編輯:平面鏡
新媒體設計:霹靂小熊
視頻策劃:More
視頻剪輯:Random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