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對美國關稅政策的反制,中國宣布對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此舉被認為將對美國的軍工等行業(yè)造成重大影響。然而,多家德媒報道稱,德國也將“躺槍”。
德媒“焦點在線”的文章報道說,中方這一措施持續(xù)的時間越長,“對我們經濟的影響就越糟糕。”
文章稱,為了避免被列入管制名單稀土從中間途徑流入美國,中方必將制定新的出口許可證審批程序。這意味著,中國對全球各國的稀土出口都將陷入停滯。
報道指出,中國可能會出于經濟利益,恢復對美國以外其他國家的稀土出口。但目前尚不清楚,這需要多久的時間。
具體而言,中國實施的出口管制涉及釤、釓、鋱、鏑、镥、鈧、釔等中重稀土相關物項。這些稀土元素被廣泛用于磁體制造、核技術、光源與激光以及燃料電池等關鍵領域。
▲圖源:Reuters
“焦點在線”報道稱,盡管稀土不像它的名字暗示的那樣稀有,但重點在于,中國幾乎壟斷了這種金屬。
2024年,中國開采的稀土約占全球總量的70%。在用稀土生產磁體方面,其市場份額更幾乎達到100%。這主要是由于從中國購買材料的價格非常便宜,以至于其他國家根本不愿意建立自己的生產設施。
正因為如此,德國經濟也依賴于中國稀土的進口。2023年,德國進口稀土總量314.4噸中約有三分之二來自中國。其中鈧和釔幾乎100%進口自中國。
▲圖源:REUTERS/David Becker
報道說,德國進口的稀土主要用于制造電動汽車、風力渦輪機、醫(yī)藥、醫(yī)療技術以及工業(yè)中的合金和傳感器;有些還用于國防工業(yè)。
文章進一步稱,德國在短期內可以承受中國的出口管制,因為相關公司也有庫存;但從長遠來看,德國相關產品的生產恐將陷入停滯。
這篇報道還指出,中國將其原材料作為貿易爭端中的武器的做法,既不令人驚訝,也不新鮮。早在2010年,當中日兩國圍繞釣魚島周邊海域的漁業(yè)權發(fā)生爭執(zhí)時,中國就曾一度暫停向日本出口稀土元素。此外,自2023年起,中國就已經限制了對美國出口某些材料。
▲圖源:Dpa, Imago, Bloomberg
盡管在這次中美貿易爭端中,德國只是受到了“附帶傷害”,但德媒也從中看到了某種警示意義。報道即指出:“歷史表明,如果德國政府在其他領域與中國搞對立,情況可能很快就會發(fā)生變化。”
(歐洲時報德國版紫蒿綜合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