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陳毅提出“上海人民按自己的意志建設人民的新上海”,開啟了以人民城市為導向的城市改造運動。其三個項目一個愿景是上海建設人民城市最早的空間重構和社會再造。
本文字數(shù):2426字
閱讀時間:7分鐘
作者 | 諸大建
同濟大學特聘教授
解放后五十年代出生的上海人,從小熟悉人民廣場周圍那些用“人民”命名的上海城市標志物,除了人民廣場,還有人民大道、人民公園、人民飯店,甚至大世界也曾經(jīng)叫作人民游樂場。現(xiàn)在上海建設人民城市,我常常想到陳毅(1901-1972)解放后擔任新上海首任市長,以人民為導向對舊上海進行的更新與改造。這是上海建設人民城市的開篇與先聲。我想說,如果陳毅司令戰(zhàn)上海是“瓷器店里抓老鼠”,那么陳毅市長建上海是“沒有地方抄作業(yè)”。
與改革開放40年后在高質量發(fā)展背景下上海建設人民城市的任務不同,解放后上海建設人民城市的挑戰(zhàn)是如何將資產(chǎn)階級的舊上海扭轉乾坤轉化成為無產(chǎn)階級的新上海。1949年上海一解放,被毛澤東委以重托從野戰(zhàn)軍司令同時兼任上海市市長的陳毅,開始考慮上海的城市發(fā)展。陳毅接管上海時,這座遠東第一大都市正深陷泥潭。面對滿目瘡痍,陳毅提出“上海人民按自己的意志建設人民的新上海”,開啟了以人民城市為導向的城市改造運動。就像打仗那樣,陳毅的辦公室掛著巨大的《上海市地形現(xiàn)狀圖》,當時上海面積612平方公里,人口500萬,主要聚集在市區(qū)86平方公里的狹小空間。陳毅認為,上海發(fā)展不能在租界的十里洋場打轉轉,而是要從600多平方公里的整個上海考慮問題,特別是要考慮南市、閘北等原來華界地區(qū)的勞動人民發(fā)展。陳毅建設上海人民城市的歷史遺產(chǎn)最有影響的有三大項目一個愿景。
一是將舊日公共租界的跑馬場變成新上海的市中心。占地300畝的跑馬廳是上海公共租界的標志物,自1862年起被英國殖民者占據(jù)。陳毅在入城后不久的工作會議上指出:“賭馬場是壓迫者的樂園,必須還給人民”,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上海的市中心。改造行動包括北部改建為勞動人民可以休閑娛樂的人民公園,南部建成可容納10萬人的集會廣場。人民廣場的改建終結了舊上海的殖民空間標志,奠定了紅色上海政治文化中心的新格局。1952年人民公園建成開放,陳毅親筆書寫園名。1954年國慶,上海在人民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從解放后開始,我們小時候遇到國慶節(jié)習慣到人民廣場看煙火,小學讀書時會組織到到人民公園春游,長大后談朋友也要到人民公園去。今天上海圍繞人民廣場建設國際大都市的公共文化活動核心圈,可以看作陳毅上海城市中心藍圖的進一步發(fā)展與光大。
二是將肇嘉浜從舊日污水溝變成新上海的通衢大道。空間上,改造跑馬廳周圍地區(qū)是改造舊日的公共租界,改造肇嘉浜則是改造舊日的法租界對上海城市造成的負面影響。肇嘉浜全長4.7公里,曾經(jīng)是法租界與華界的界河。因法租界長期排污,從原來的清水河淪為露天的臭水溝,兩岸聚集幾萬棚戶居民,霍亂發(fā)病率超過全市均值好幾倍。陳毅投入人財物啟動肇嘉浜改造工程,建成了寬42米的雙車道和中間的林蔭道,遷移棚戶居民進入新居,打通了徐家匯-打浦橋交通動脈,在世界上樹立了社會主義新上海的城市改造標桿。小時候我家住在南市老城廂,讀中學是在新龍華地區(qū)的上海中學。因為是住宿,周末來回走路經(jīng)常會晃悠肇嘉浜路中央的林蔭道。
三是在中山路外圍建設2萬戶適宜生活的工人新村。上海解放后的發(fā)展要務是激發(fā)工人階級的主人翁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生產(chǎn)性城市。解放初上海居住在棚戶區(qū)的人口超過100多萬,占了上海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強,主要是工人群眾。1951年開始,陳毅領導下的上海,首先探索性地建設了1002戶的曹楊一村工人新村,引進當時城市建設的鄰里社區(qū)新理念,把工人新村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新上海的“上只角”。然后面上推開,在工業(yè)區(qū)集中的中山路外圍規(guī)劃建設了一大批工人新村,后來稱之為2萬戶。至1957年上海全市建成工人新村21個,解決了15萬產(chǎn)業(yè)工人的住房問題。今天在楊浦區(qū)長白228街坊可以看到工人新村展覽館,展示了當時這場引起國內(nèi)外贊譽的面向工人群眾的新城市主義運動。
《解放日報》1952年7月6日報道的曹楊新村
四是思考和展望上海城市發(fā)展的新藍圖。查閱紀念陳毅誕辰90周年的《陳毅與上海》(1992)一書,看到有人回憶當時的情況,說陳毅研究過解放前工務局長趙祖康組織專家研制的大上海都市規(guī)劃,曾經(jīng)對著《長江口水域圖》說過下列一番詩與遠方的戰(zhàn)略思考:上海的地理形勢多好呀,外有舟山群島,內(nèi)有長江沿線和南北鐵路。把長江口整治好,讓海輪進長江,萬噸輪可以直接到武漢,上海港的壓力就可以減少。到崇明能不能搞江底交通,如果寶山有海底鐵路過江,對蘇北可以起到一下子而活全局的作用。浦東是塊處女地,以前交通不便,變成了遙遠的地方,可惜呀。蘇、滬、杭三角洲的物質是否都要到黃浦江,沿海沿江能不能搞新港區(qū)把外港、內(nèi)港連接起來,黃浦江要改造,這樣浦東就開發(fā)起來了。
1958年陳毅辭去上海市長到北京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和外交部長,1964年他回上海經(jīng)過淀山湖寫過一首詩,說“此富最近大上海,繁榮可以更速乎?”。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建設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可以看到陳毅當年的許多愿景在后人的接力棒中一個接一個實現(xiàn)。1988年朱镕基擔任上海市市長,他在就職講話中提到上海是陳毅擔任過市長的城市,他要努力干出成績,不愧對老市長的形象。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上海,在新的高度上提出上海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民城市。
現(xiàn)在經(jīng)過南京東路外灘,看到老市長陳毅的雕像—這是上海公共空間唯一的市長雕像,我會想到陳毅代表了上海城市發(fā)展歷史上最重要的轉折點,三個項目一個愿景是上海建設人民城市最早的空間重構和社會再造。這些項目超越了單純的城市物質更新,在城市發(fā)展思想和城市制度層面確立了“人民性”是城市發(fā)展的根本邏輯。今天我們建設人民城市,需要進一步發(fā)揚光大從陳毅時代開始的上海城市發(fā)展新精神,努力讓魔都上海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空間給人民帶來溫度、創(chuàng)造溫暖。
本文來源:澎湃研究所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fā)布的內(nèi)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進行牟利。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協(xié)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nèi)容。內(nèi)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讀城 | 從“1+8”到“1+13”,重新認識上海大都市圈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讀城 | 重新開放!巴黎圣母院有哪些令人驚嘆的變化?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讀城 | 袁遠剛:往事并不如煙——尋跡屯堡的集體記憶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