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7歲的伊朗青年學者Moudi Mahdi(慕迪·邁赫迪)拖著兩個大行李箱走出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潮濕的空氣中飄著火鍋的香味,這是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成都。 “當時我連‘你好’都不會說,出租車司機幫我搬行李時,我只能不斷地重復‘Thank you’。”回憶起初到成都的場景,慕迪的眼中仍閃爍著光芒。 如今,作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副教授的慕迪正在準備永久居留申請材料。“成都已經成了我的家。在這里,我能安心做研究,也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慕迪·邁赫迪
求學之路:
跨越千里的學術機遇
“在伊朗,讀博士就像攀登一座高山。”在來中國前,慕迪已在伊朗擔任了九年的大學講師。“碩士畢業后就在大學工作,但我一直渴望繼續深造。”
他回憶道,轉機出現在2015年。當時他已獲得澳大利亞一所大學的錄取通知,“導師建議我考慮中國。”
他同時申請了中國的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四川大學,最終四川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錄取通知書最先到來。
“我的伊朗朋友在成都工作,他告訴我,‘成都的生活就像波斯的細密畫,需要慢慢品味’。”說到這里,他笑著模仿朋友的語氣,“成都的生活節奏很舒適,你一定會喜歡”。
初到成都時,慕迪對這座城市的認知還停留在網絡搜索的結果。“我來之前查到的都是‘四川人愛吃辣’‘成都大熊貓’這樣的信息。”他以為“這里就是個普通的內陸城市”。
現實很快打破了他的想象。“從機場到學校的路上,我就被震撼到了。”慕迪回憶道,“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完全是個現代化大都市。”更讓他驚喜的是,成都人的熱情,“大家會用英語主動問候我是否需要幫助。”
▲慕迪在成都生活
在四川大學攻讀博士期間,慕迪遇到了導師,他將這段時光視為受益一生的歲月。
“我的恩師是專業領域的權威專家。”他說,“剛開始我對國際期刊論文寫作一竅不通,第一篇SCI論文寫了整整11個月。”令他感動的是,盡管工作繁忙,教授總是耐心指導。
扎根蓉城:
教學科研的雙重收獲
2019年6月,慕迪順利通過博士答辯。同年9月,在導師的力薦下,他入職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然而,就在工作漸入佳境時,因個人原因,他不得不暫時離開中國。
后來,他接受了一份荷蘭科研院所的工作。但是,“荷蘭物價高昂,每個月根本存不下錢。”這段海外經歷反而讓他更加思念成都,“不僅是物價,更重要的是人情味。”
慕迪說,“在荷蘭,鄰居見面只是點頭微笑。在成都,無論科研,還是工作,我和導師、同事都是朋友,人與人之間的連接非常緊密,這也是中國文化吸引我的一方面。”
2022年,隨著中國入境政策調整,慕迪立即著手辦理返蓉手續。重返成都后,慕迪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管理學院找到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通過與學院科研團隊的通力合作,兩年間連續發表了4篇高水平SCI論文。
盡管在管理學院科研成果豐碩,但由于專業原因,慕迪的個人發展依然受限。
去年7月,他順利轉入資源環境學院。“我的研究方向是水資源管理結合AI技術,正好契合學院的學科布局。”他介紹道,在教學方面,他承擔了遙感科學、地理信息系統等四門課程;在科研方面,學院專門為他配備了科研團隊。
▲慕迪在成都生活
家的感覺:
從異鄉客到“新成都人”
工作之余,慕迪深度融入成都的市井生活。他時常去人民公園的鶴鳴茶社。“有一年在人民公園,一位阿姨攔住我問是不是單身。”慕迪模仿著四川口音,“我說是的,她馬上問‘好多歲嘛’,聽說我40多歲后扭頭就走,嘴里還念叨‘年齡太大了’。”這段經歷成了同事間的笑談。
美食是另一個重要紐帶。他特別鐘愛成都的串串,“圍坐在小桌子旁,邊吃邊聊,這種氛圍在伊朗很難見到。”
在慕迪的手機里,珍藏著一張特別的照片:去年春節,國際交流與合作處的同事邀請他去老家參加90歲奶奶的生日。“奶奶給我夾菜,叔叔拉著我喝白酒,雖然語言不通,但那一刻,七千公里的鄉愁突然有了著落。”
▲慕迪參加同事奶奶的生日聚會
這種歸屬感也體現在政策層面。國際交流與合作處的同事根據中伊兩國免稅協議,協助他辦理退稅2.8萬元;學校不僅提供人才公寓,還協助其進行四川省外籍高層次人才認定。慕迪說,“這些細節讓我真切地感受到被接納。”
如今,慕迪正在準備永久居留申請材料。“成都已經成了我的家。”他望向辦公室窗外的一片綠意,“在這里,我能安心做研究,也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作為成都快速發展的見證者,慕迪特別提到城市國際化程度的提升。“2016年,英語標識還很少。現在的醫院、地鐵都有雙語服務,年輕人英語水平明顯提高了。”
當下,他正積極推動成都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學術交流,“希望能誕生更多國際合作成果。”
他說:“我弟弟現在做中伊凈水設備貿易,我常勸他來成都看看。”
“成都是一座離開后會讓人魂牽夢縈的城市。”慕迪告訴記者,“這幾年,我有很多外國朋友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中國,但有趣的是,他們中的許多人最終又想回來。”
他提到一位曾輾轉荷蘭、澳大利亞的朋友,“那位朋友現在正計劃重返成都,他說最想念的就是這里的生活氣息。如果要用一種味道來形容成都,我想沒有比火鍋更合適的了——沸騰的紅油里翻滾著成都人的熱情,市井的煙火氣中藏著生活的本真。”
慕迪進一步解釋道:“火鍋的精妙之處在于它的包容與親和。就像成都這座城市,既有國際化的活力,又保持著宜居的特質。在歐洲,一頓簡單的晚餐可能就要花掉半天工資;而在成都,你可以用親民的價格享受熱騰騰的火鍋,這種‘可觸及的美好’,正是讓人念念不忘的原因。”
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攝影記者 周仕軍 部分圖據受訪者
編輯 于曼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