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的沉默像塊燙手山芋,3月底長和實業宣布暫緩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后,這場原本暗流涌動的交易徹底陷入僵局。美國貝萊德財團和李家的默契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巴拿馬總統穆利諾的突然"反水"。這位拉美小國的領導人4月14日公開嗆聲美國,直言所謂"中國干預巴拿馬運河"的指控純屬無稽之談,甚至當面質問到訪的美國防長和國務卿要證據,結果對方支支吾吾拿不出半毛錢實錘。這一記耳光不僅打在華盛頓臉上,更讓這場持續半年的港口交易徹底變了味。
事情要從去年說起。李嘉誠旗下長和實業突然宣布以228億美元向美國貝萊德財團出售全球43個港口,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這兩個港口掌控著全球6%的海運貿易量,中國商船貨運量占比高達21%,堪稱中美博弈的"咽喉要道"。消息一出,中國官方迅速出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啟動反壟斷審查,商務部和外交部輪番發聲譴責美方脅迫,連香港《大公報》都連續發文警告"切勿因小失大"。但李家似乎鐵了心要把資產往美國送,直到巴拿馬政府突然甩出一記"王炸"——審計署指控長和在2021年續簽合同時存在8.5億美元的稅務違規,直接讓交易陷入法律泥潭。
現在看來,這場交易從一開始就是個精心設計的陷阱。美國想要通過貝萊德財團間接控制全球海運節點,尤其是巴拿馬運河這一戰略要沖,而李嘉誠可能以為能借"在商言商"的幌子套現離場。但他們都低估了中國的反制決心和巴拿馬的政治智慧。穆利諾總統的表態堪稱神來之筆:他不僅駁斥了美國的指控,還特意提到華人參與運河建設的歷史貢獻,甚至提到巴拿馬為華人勞工修建的墓地。這種"挺華駁美"的姿態,既打臉了美國的霸權邏輯,也為長和解套提供了可能。畢竟,如果巴拿馬政府認定長和續約合法,所謂的審計指控就成了笑話。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騷操作反而幫了中國大忙。他剛上臺就宣稱要"收回巴拿馬運河控制權",甚至放言不惜動用軍隊。結果呢?丹麥拒絕賣格陵蘭島,加拿大抗議領土主權,連墨西哥灣更名這種小事都鬧得灰頭土臉。在經貿領域,特朗普對190多個國家加征關稅,卻換來中國和加拿大的強力反制,美國金融市場虧損嚴重。這種四面樹敵的做法,讓原本騎墻的巴拿馬看清了美國的虛弱。穆利諾總統在特朗普關稅戰受挫后公開挺華,就是最好的證明。
現在的局面已經很清晰:長和實業正在成為最大輸家。自交易曝光以來,長和系市值蒸發超780億港元,股價跌得慘不忍睹。更要命的是,中國官方明確表態反對這筆交易,香港社會輿論一邊倒地批評李嘉誠"吃里扒外"。即便交易最終完成,長和也將失去中國市場的支持,而這恰恰是其核心利益所在。相比之下,中國在這場博弈中反而占據了主動:通過反壟斷審查和外交施壓,成功阻止了美國的戰略圖謀;巴拿馬總統的表態更是讓中方在輿論戰中扳回一局。至于美國,除了收獲一堆"莫須有"的指控和盟友的不信任,什么都沒得到。
這場港口交易的背后,是中美博弈的新常態。當特朗普還在用"美國優先"的老套路四處碰壁時,中國已經通過制度型開放和務實合作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越南、歐盟、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近期密集訪華,就是最好的例證。而李嘉誠的教訓告訴我們:在大國博弈的棋盤上,任何試圖火中取栗的商人,最終都將淪為棄子。當國家利益與資本逐利發生沖突時,沒有祖國撐腰的資本,不過是無根浮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