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人生觀、世界觀養成的關鍵時期,宋氏三姐妹均在美國留學,這段經歷在她們的人生軌跡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宋慶齡曾在各種場合談到她的留美經歷,她曾經說:“我在美國度過我的青年時代,受過美國偉大的民主傳統的熏陶,它已經成為我生活中偉大的力量之一。”
但是,由于研究的欠缺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人們很少知道宋慶齡是近代中國首批官費留美的女生之一,更不清楚宋慶齡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如何成為最早的官費留美女生的。
一、父親宋耀如未雨綢繆
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1861-1915)本身也是“海歸”,在美國生活了7年(1878-1885),從一名無知少年成長為一名接受了美國高等神學教育、要讓上帝之光照亮黑暗中國大地的有志青年。
回國后,他作為基督教監理公會在華布道團的一員,先后在昆山、七寶巡回傳教,后因不滿于布道團負責人林樂知的高壓和歧視而退出“監理公會在華布道團年議會”,從地位較高的“巡行傳道”自降為“本處傳道”,在川沙傳教,不久即徹底退出了布道團。
雖然退出了布道團,但宋耀如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終生都在恪守基督徒應盡的義務。
在近代中國歷史大潮的推動下,他逐漸從一個“土洋人”轉變為一名愛國者、革命者,不僅幫助孫中山從事反清大業,還從基督徒的角度為中國爭自立,號召基督徒投入到救國運動中,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圣經》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和博愛的精神。
在家庭中,他遵循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基督教倫理,對子女不論男女一視同仁,并尤為重視培養女兒們自尊、自立和自愛,經常對她們說:身為女人不應妨礙自己成為祖國有成就、有作為的公民。
在大女兒藹齡尚未滿14周歲時,宋耀如向美國大學好友、監理公會在華傳教士步惠廉尋求幫助,請求他幫助藹齡到美國讀書。步惠廉為他介紹了其家鄉佐治亞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學院。
該校屬于監理公會,是世界上第一所經特許專為女子開辦的學校,時任院長杜邦·桂利上校是步惠廉的摯友。
善良的“步好人”(教民們對歩惠廉的昵稱)不僅為宋藹齡爭取到了桂利院長的入院許可,還于1904年5月偕全家回國休假時,在妻子病重的情況下,依然遵守對宋耀如許下的諾言,帶上藹齡一起啟程赴美。
歩惠廉因妻子病情垂危而中途滯留日本,他把藹齡托付給了另一對監理公會傳教士夫婦,但他們并沒有盡到責任,藹齡經歷了很多曲折,但最終還是在一位熱心的女傳教士和曾為其父母證婚的李德牧師幫助下,順利上岸。
歩惠廉在把病故的妻子安葬在橫濱后亦隨后趕來,帶著藹齡抵達梅肯。
宋耀如在把大女兒送到美國留學后,隨即又在為二女兒慶齡做準備,他適時地抓住了清廷第一次派遣女生赴美留學的機會。
1901年1月29日,在鎮壓了戊戌變法運動近3年后,正在西安避難的慈禧下變法詔,宣布實行新政。教育改革是新政的重要內容之一。1906年1月,出洋考察政治大臣戴鴻慈、端方行抵美洲大陸后,先后參觀了斯坦福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美國海軍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美國軍事學院、維爾士女子學院、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威爾斯利女子學院、耶魯大學。
在參觀時,他們與各校校長商談有關向美派遣留學生的事宜,其中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威爾斯利女子學院表示愿贈給學額,但學生必須程度合宜方可免收學費。
美國各大學愿意有條件地免費贈送學額,這主要是出洋考察政治大臣端方的功勞。端方素來重視辦學,提倡出洋留學,并關注女學的振興,不久前(1905年)向日本派出了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批官費留學的女生。
端方有意向美派遣女留學生,此消息宋耀如事先就知道,這得益于他的連襟溫秉忠。溫秉忠時為端方門下紅人,他同宋耀如的另一位連襟牛尚周均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留美幼童”。
三位連襟的結緣起于牛、溫二人在美留學時期,當時正在養父店中當店員的宋耀如,正是在牛、溫等中國近代第一批官費留學生的影響下,才強烈地萌生了上學求知的欲望。
溫秉忠回國后,先后任鎮江美國領事館通譯、兩江總督署通譯兼秘書、鎮江及天津洋務局總辦。1902年婚配倪家幼女秀貞。在兩江總督署任職時,他曾為端方處理過不少有關外交及教育事務。
1905年末端方赴歐美考察憲政,他也一同前往,并被公推為干事,專任一切庶務。溫秉忠名列三干事之首(其余二位是施肇基、伍光建),可見其的確在端方門下地位特殊。
宋耀如聞訊亦隨之同往美國,宋藹齡得知后即向校方請假,去華盛頓看望溫姨父,同時與父親見面。出洋考察政治大臣戴鴻慈在其《出使九國日記》中記到:“晚八時,煙葉公司總理某君請往紐約市大劇場(New York Hipodrome)觀劇。”
不知道這位日記中的“某君”是否就是宋耀如。
在美國,宋耀如曾隨溫秉忠至新澤西州薩密特鎮參觀柯拉拉·波特溫辦的一所規模很小的私立學校——波特溫學校。該校招收少數中國學生,為他們補習功課,以準備進入美國的大學讀書。
宋耀如對學校的環境頗感滿意,打算以后讓宋慶齡和宋美齡到該校修習。這為日后宋慶齡在被錄取后沒有像其他女生那樣入威爾斯利女子學院附設的預備學堂打下了伏筆。
二、參加兩江范圍內擇優錄取的考試
端方出洋考察回國后不久即蒞任兩江總督,一年后,他下令在江南各學堂“詳慎挑選”兩江范圍內的蘇、皖、贛三地男女學生,“由各該學司及教育總會咨送投考,分科考試,評定錄取”,送往美國留學。
挑選工作始于1907年4月上旬,原定由江寧提學司和江蘇提學司分別挑選包括3名女生在內的男女學生20名,6月13日截止。學生挑選出來后,統歸江寧提學司考試錄送。
江蘇巡撫陳啟泰接到端方電飭后,遂札飭江蘇提學使周樹模照辦。但由于兩司分別挑選的具體人數未得明示,周特電請南京江寧提學司核復,而江寧提學司又去詢問學部。
學部核復的結果是江蘇提學司負責挑選男生10人,女生3人。那么剩下的7人就應該單獨由江寧提學司挑選了。
鑒于時間倉促,在各方請示之下,端方同意將挑選截止日期推遲10天。這次考試的主考官是時任上海復旦公學兼安慶安徽高等學堂監督的嚴復,嚴復因此而奉命延期赴寧。
6月11日,端方在《申報》上發出牌示,向社會公布選送男女生赴美留學的名額、期限和條件。公告曰:
前飭寧、蘇兩學司挑選男女學生二十名赴美游學,當經分別飭行在案,查現在財政支絀,擬督送男學生十名赴耶路、干尼路兩大學,女學生三名赴威爾士利女學肄業,均以在中學堂以上畢業,程度較深能直接聽講者為合格,定于本月二十三日飭寧學司考選,將試卷呈候核定再行咨送。
凡寧、蘇、皖、贛學生皆可向寧學司署內報名,其由蘇學司挑選之學生亦須咨送寧藩司,就近同日匯考,以省周折,而歸畫一。
該生等如有以上所列程度者,務須先期赴司報名,毋得觀望自誤。此次考試,選擇綦嚴,如自揣程度不能合格者,毋庸僥幸一試,徒勞往返也。
錄取人數從原定20人降為男生10人、女生3人,考試日期實際也延期了20天,直至7月3日方進行。
也許是端方的公告起了作用,考試雖然最初報名者踴躍,有200余人之多,其中女生也有30人左右,但及至臨考,男生僅70余人,女生也不過10人而已。
考試地點在南京江寧提學司衙門內,所考科目除了語文和英文外,還有數學、歷史、地理,以及合為一門的物理和化學。出題者即嚴復,閱卷人均由嚴復安排,分別由嚴復族侄嚴家騶(字伯鋆)管數學一門、南洋公學數學教員陳諸藻管理化一門、復旦公學教務長李登輝管歷史、輿地兩門,嚴復本人負責兩門主科目。
對這次考試的情況,宋慶齡曾在美國留學期間撰寫的《現代中國婦女》一文中述及:
“1907年,教育部門為派遣女學生出國留學而舉行了擇優錄取的考試。被選派的留學生享受由威爾斯利提供的獎學金。這場考試的成績使那些男主考官們認識到,女學生在智力方面并不亞于男學生。”
看來宋慶齡對包括她自己在內的女學生們當時的考試表現相當滿意,但事實上,嚴厲的考官嚴復并不這么認為,他批評男女考生程度都很差,“女子程度尤淺,接到題紙,與之對覷,不能下筆;英文勉強寫出半板,而文法亦多支離”。
也許考生中以上海務本女塾學生居多,他特別向甥女何紉蘭提到了務本女生、出身蘇州著名世家大族東山王氏的王季昭,說她“甚為拼命”,無奈“本領太低”。
至于其他務本女生,更不足論,“勤讀四五年,不識夠得上應考否耳?”
7月7日,嚴復判卷結束,結果僅有五六人及格,女生全不及格。他最終還是照原議選定10名男生和3名女生赴美,但“女生只好送往中學堂,不能入大學堂也”。
江寧提學司于7月12日揭曉了考試結果。據江寧《學務雜志》丁未(1907)年第六期揭曉結果,被錄取男生的水平“為中學堂以上畢業程度能直接聽講”,女生水平只是“中文通暢,洋文亦有門徑”。
10名男生分別為:胡敦復、辛耀庠、王鈞豪、韓安、倪錫純(筆者按:即宋慶齡的小舅舅)、陳達德、李謙若、鄭之藩、蔡彬懿、侯景飛,由于王、侯兩人想完成在北洋大學的學業,遂由備取生楊景斌、楊豹靈遞補;3名女生分別為胡彬夏(筆者按:即胡敦復妹妹)、宋慶林(筆者按:即宋慶齡)、王季茝(筆者按:即王季昭妹妹),另備取兩名為王季昭和楊蔭榆。
備選的王季昭和楊蔭榆未能赴美求學,后經申請獲準方轉赴日本官費留學。
但是發榜名單里原本沒有的曹芳蕓和曹云祥姐弟倆日后卻出現在端方的上奏中,這是嚴復力保的結果。
曹氏姐弟是浙江嘉興人,曹芳蕓是中西女塾的學生,與深受嚴復喜愛的何紉蘭是校友,何向舅舅推介了曹氏姐弟。
嚴復根據判卷結果認定,如果曹家姐弟來應試,“保管可以入選”。
經過嚴復“再四與端督商量”,不屬于兩江范圍的曹芳蕓和曹云祥姐弟倆,在沒有參加筆試的情況下,“見過制臺和學臺”,最后同其他被錄取考生一起,被端方傳見。
同曹氏姐弟有主考官嚴復關照一樣,宋慶齡和倪錫純也有他們的溫姨丈關照,更何況溫秉忠還是負責這次挑選工作的遴委候選道。不過,與曹氏姐弟不同的是,宋、倪二人是通過嚴格考試的。
端方傳見諸生后認為,這些學生“學業氣質均堪造就”。于是,赴美留學人數最后變成男生11人、女生4人。
三、偕妹妹在姨父溫秉忠護送下赴美
按照學部規定的標準,宋慶齡等在美期間享有留學經費,入大學的每人每月美金80元,入預備學堂的每人每月美金64元。另外每人月給“贍家銀”12兩,赴美前還有治裝費、川資旅費等項。
為了趕在美國學校下半年開學時入校,錄取結果確定后,端方即迅速安排落實了各項經費,并委派溫秉忠為“護送員”,專門負責一路照料,所有治裝費以及川資旅費等項,均由他負責核實、支用、造報。把學生們在美國安置妥宜后,他的使命便告結束。
同時,端方還分別請學部有關人員和駐美使臣梁誠均到場,為此,梁誠特地由美回國,于8月2日抵滬。
奉端方之命,梁誠派駐美使館二等參贊候選知府容揆擔任學生們在美時期的留學監督,由江南匯給津貼每月美金100元,學生留學經費即由該監督收領轉發。
7月31日,宋慶齡等獲江南海關道臺瑞澂簽發的留學美國護照。宋慶齡護照號碼為“新字第叁佰貳拾肆號”。
護照華洋文合璧,正面中文內容有:
“大清欽命監督江南海關道瑞為發給護照事,茲有華人宋慶林確系中國,并非工作等輩,愿照西歷一千八百八十四年七月五號美國議院增修一千八百八十二年五月六號限制華工條例第六款定章,請領護照前往美國。本道查得該領照之人,確不在禁約之列。為此,印給華洋文合璧護照,請駐滬美總領事官查驗明確,蓋印證實,準其前赴美國境內居住。所有領照人姓名、年貌、身材、籍貫開注于后,請煩美國稅關查照放行可也,須至護照者。”
在背面的英文內容中,姓名欄由宋慶齡按要求自己填寫時用名“Soong Chung Ling 宋慶林”,此外還填有宋慶齡痣認“右眉上有疤痕”、生日“光緒18年12月 28日”、身高“5英尺”、原身份“學生”、入學時間“1902年”、入學地點“中西女塾”、最后居住地“上海”等內容。
8月1日,上海美國總領事館副總領事波愛德批準簽發護照。
就在宋家緊鑼密鼓地準備送宋慶齡赴美留學時,宋家小幺妹美齡不樂意了,在姐姐起航的前三天,年僅10歲的小美齡開始對自己被留在家里感到不滿,尤其在得知倪錫純也在準備去美國后,她更加難過,因為那將意味著這位小舅舅會比她“搶先一步”赴美。
然而,慶齡嫌妹妹在學校里不夠乖巧,總是跟在她身后給她惹事,讓她丟臉。宋氏夫婦對他們的幺女要離家的想法也感到可笑,但是她再三地哀求著。
當父母終于同意了她的請求后,她生病了,但是因為怕父母改變主意而沒敢告訴他們。
大約在8月5日前后,在溫秉忠、梁誠等的護送和陪伴之下,4名近代中國首批官費留美女生連同11名男生,以及一位編外的倔強小女孩一起,乘坐“滿洲里”號太平洋郵船起航赴美。
他們于8月28日抵達美國。胡彬夏、王季茝、曹芳蕓入威爾斯利女子學院附設的預備學堂,宋慶齡則獲允“另擇相當學堂送入”。
在小姨和姨父的護送下,宋慶齡帶著妹妹來到新澤西州薩密特鎮,在父親一年前選定的波特溫學校注冊學習。
在經過一年苦讀后,宋慶齡考入姐姐所在的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文學系,年幼的美齡也以特別生資格注冊入學。
無論是從學校知名度,還是從辦學規模而言,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是絕對不能與威爾斯利女子學院同日而語的。威爾斯利女子學院是美國最為著名的私立女子大學,戴鴻慈在出使日記中也謂其“程度頗高,甚有名譽”。
照道理,宋慶齡應該進威爾斯利女子學院才對,她是為了三姐妹同在一校互有關照才進了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的。不過宋慶齡依然享有官費待遇,在官方登記表上,她仍然進的是“惠斯來大學”(即威爾斯利女子學院)。
辛亥光復后,江蘇軍政府因本省以往遣派的留學生紛紛歸國,“未回各生的學費亦莫之或繼”,由于留學案牘散失尤多,無從稽考,曾于1912年4月25日制定了調查表格,分送駐英、法、德、比、美、日等國游學監督,“轉飭蘇寧兩屬官費學生填寄匯額”,“以便規定給費辦法”。
在嗣后根據寄回的調查表決定“準給公費”的名單中,有著“宋慶林”的名字。1913年,《江蘇教育行政月報》第一號上亦刊登了當年1月編制的《本省資遣留學各國學生調查表》,從表格上可知,宋慶齡原打算畢業后“加習三年”。
1913年5月,宋慶齡畢業于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獲文學士學位。臨畢業前,她在院刊上發表《現代中國婦女》一文。
在文中,她告訴母校:在國外留學學成歸國的中國女留學生們在國內擔任了重要職務,“由于受過更高層次的教育,她們比其他國家的大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為了共同的幸福,她們要比別人承擔更多的義務。她們所取得的畢業文憑,并沒有使得她們自命不凡,自視高人一等;她們也沒有因此而希望自己成為置身‘象牙之塔’的精神貴族”。
此時,亞洲歷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已經在中國誕生,這位躊躇滿志的中國女留學生懷著滿腔的報國熱情踏上了歸國之路,前方等待著她的是她未來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