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這兩天在電動汽車領域達成重要共識,取消在2024年加征的中國電動車輸歐關稅,同時設立3.5萬歐元的最低價格,折合人民幣約29萬,換句話說就是低端市場不能參與,只能玩高端汽車市場。
歐洲估計也看明白了,新能源電動車是趨勢,擋是擋不住的,而且現在美國又突然搞關稅戰,吃不掉中國的話最后肯定還得來薅歐洲的羊毛,為了能讓自己有點底氣,索性就跟中國談和,同時繼續吸引中國前去投資。
據說歐洲做過調研,有超過半數的人表示不會買超過3.5萬歐的汽車,也就是說歐洲不希望中國電動車參與這塊市場,但是高端汽車市場可以參與競爭,不過歐洲很可能打錯了算盤。
如果中國電動車加配置加營銷策略,說不定會有很多人愿意去買,到時候不但高端車市場被擠壓,低端車市場也有可能被席卷,我覺得車企不會傻到直接把國內賣9.9萬的車拉到歐洲賣29萬,更可能是把中國20多萬的車拉到歐洲賣29萬,那性價比就超高了。
因為中國電動汽車的競爭力擺在那里,比如合資品牌在歐洲賣39萬的車,國內同等也就20萬,加征關稅我們確實沒招,但是限價這個事不重要,畢竟我們車型、配置這些可以不斷優化,總能找到一條最合適的出路。
其實只要歐洲不要出幺蛾子,中國電動汽車去歐洲投資設廠不是問題,帶動的是投資和就業,這是最根本的,至于電動汽車的技術,歐洲就不要想太多了,這個基礎上再怎么迭代也已經落后太多。
跟美國想搞制造業回流一樣,如果不采用中國這套產業鏈玩法,回流到美國也沒什么意義,成本比中國高太多,如果最終還得依靠關稅來解決,那只會更加封閉落后。
歐盟之前就出臺了2030年禁止銷售燃油車的法律,剩下的時間不多了,中國在西班牙和匈牙利都已經落地了整車廠和電池廠,德國走的是中德合資路線,反正都在各出奇招,爭取能在產業鏈上分得一杯羹。
歐洲汽車工業沒什么前途了,還不如早點讓中國廠家收購了然后統一規劃呢,要不然到最后也只有倒閉一條路,趨勢已經無法改變了,不如早點準備好,說不定能談個好價錢。
美國現在已經開始利用關稅談判給貿易伙伴施壓了,要求他們限制與中國的貿易,阻止中國在其他國家投資設廠,我怎么覺得美國想把其他國家都壓服了,然后自己來當中國制造的唯一代理商呢。
只不過現在中國不理美國,反倒是跟歐洲、東南亞等國繼續玩,加拿大這次也是堅決反制,接下來估計也會想辦法靠近中國的,就讓美國自己慢慢去玩關稅戰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