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人稱為“楊哥”,是扶貧戰場上雷厲風行的“女戰士”;她也被稱為“隆陽第一嫂”,常用一桌家常菜征服親友的舌尖。駐村的4年里,她用腳步丈量黃泥塘村的每一寸土地;34年工作生涯,她以熱忱寫就“奉獻”二字。她的名字叫楊學紅。
一場別樣的送行
對于楊學紅來說,3月29日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日子。她結束了為期4年的駐村工作,同時也結束了在保山市隆陽區林草局的工作旅程,光榮退休了。
得知楊學紅即將離開,保山市隆陽區蒲縹鎮黃泥塘村的鄉親們自發地殺豬宰羊,前來為她送行,滿心期待她退休以后能常回村看看。
對于黃泥塘村的父老鄉親來說,在這過去10多年間,駐村工作如同接力賽一般,隊員們來了又走,走了又來,一批接一批地為鄉村發展奉獻力量。這期間,駐村隊員們就如同新時代的“戰士”,他們扎根鄉村,為村民們的致富路出謀劃策,為鄉村的建設不辭辛勞。他們的付出,村民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所以,當駐村隊員完成使命要離開時,村民們就會用這種最淳樸、最熱情的方式,表達著內心的感激與不舍。
在這頻繁的人員更迭里,各種暖心事、感人場景雖也不少,但老百姓自發地殺豬宰羊,熱熱鬧鬧地為駐村隊員送行卻還是第一回。每念及此,楊學紅心中都會泛起一陣感動。在這場跨越時空的情誼傳承中,楊學紅感受到了新時代下依舊熠熠生輝的軍民魚水情。
泥地里扎下根的女漢子
2019年底,受隆陽區林草局選派,楊學紅奔赴蒲縹黃泥塘村,成為了一名肩負重任的脫貧攻堅工作隊員。在過去的4年多時光里,她始終保持著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不斷充實自己,宛如一顆深深扎根于黃泥村的種子,與這片土地緊密相連,難舍難分。
在蒲縹黃泥塘村,沒人把楊學紅當“外人”。這個渾身散發著蓬勃朝氣,總比男同事多扛一袋化肥,深夜還在核對貧困戶檔案的女干部,被大家稱為“楊哥”。那一聲聲親切的“楊哥”,飽含著對她的認可與贊譽。
在扶貧工作中,楊學紅盡心盡力,4年里,她像莊稼一樣把自己“種”進黃泥,積極配合鄉鎮、村委以及各級各部門,將上級交付的各項任務完成得十分出色。她時刻心系困難群眾,積極奔走,為他們爭取生活所需;對于困難優秀學生,她更是不遺余力地給予幫助,助力他們在學業的道路上繼續前行;面對殘疾人,她也給予關懷與支持,為他們的生活帶去希望。她的付出與努力,如同點點繁星,照亮了蒲縹黃泥塘村的每一個角落,得到了當地黨員干部和群眾的高度認可、充分信任與一致好評。
“隆陽第一嫂”的煙火溫情
工作中的楊學紅熱情似火,生活中的她活潑開朗,還有一手令人叫絕的好廚藝。隨便露一手,就能讓兄弟姐妹大飽口福。
每當家里來客人時,楊學紅就如同一位臨危不亂的大將,迅速投身“廚房戰場”。熱菜、涼菜、下酒菜,蒸、燉、炸、煮……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她全神貫注,從食材的挑選、清洗,到調料的精準調配,再到火候的巧妙掌控,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當一桌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擺滿餐桌,她總會熱情招呼著每一位朋友,以最誠摯的態度,讓大家乘興而來,滿意而歸。正因如此,她也獲得了朋友們給她送上的“隆陽第一嫂”這一飽含敬意與喜愛的稱號。
退休當天,回到家的楊學紅瞬間切換成另一種“戰斗模式”。朋友笑稱她的廚房是“扶貧第二現場”:“連炒菜的鏟子都帶著雷厲風行的勁兒,但端出來的每道菜都寫著溫柔。”
愛的非典型方程式
在工作時,楊學紅雷厲風行,在生活中,又是一位好妻子、好母親。和丈夫老宋共同生活的30多年里,她用無盡的溫柔與包容撐起了一個溫暖的家,贏得了同事、朋友和街坊四鄰的好評。
清晨,陽光悄然穿過紗簾,灑在廚房,楊學紅早已輕手輕腳地開始準備早餐。她的每一個動作都滿含著對家人的愛。當丈夫老宋工作壓力大時,楊學紅從不針鋒相對,而是選擇以微笑回應,用溫柔的話語安撫他的情緒。老宋身體欠佳的日子里,她更是不辭辛勞,每日按時提醒他服藥,精心熬制營養豐富的滋補湯羹。她以一顆包容的心,守護著家庭的溫暖港灣。
身為母親,楊學紅于言傳身教中引領孩子成長。她和女兒之間的關系,是許多人羨慕的典范。她注重言傳身教,無論是品德修養,還是生活技能,都以身作則。在女兒學習上遇到難題時,楊學紅總是耐心陪伴,與她一起探討,引導女兒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閑暇時光,母女倆如同親密無間的姐妹,一同漫步在公園的小徑,分享生活中的趣事。遇到分歧時,楊學紅尊重女兒的想法,以平等的姿態與之溝通,宛如摯友般坦誠相待。
正是在這日復一日的悉心照料與陪伴中,楊學紅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愛,將家庭經營得溫馨和睦,成為家人心中無可替代的存在。
謝幕與啟程
退休儀式上,在聲聲鼓樂與真摯祝福中,楊學紅交出了高分的人生答卷,正式開啟了退休生活的新篇章。
伴隨著親友們扮成的“笨笨非洲鼓樂隊”奏響歡快的樂章,楊學紅笑著擦淚:“黃泥塘是我的第二故鄉,但廚房才是永遠的戰場。”有人問她下一步計劃時,楊學紅表示:“先教村里婦女做電商,再給老宋研發降糖食譜——扶貧和過日子,不都是解決問題的藝術?”
從“楊哥”到“隆陽第一嫂”,從扶貧一線到家庭廚房,楊學紅為大家提供了一種更樸素的活法:不必糾結“女強人”或“賢內助”的標簽,真正的力量,在于能穿著雨靴踏遍田間地頭,也能系著圍裙把生活熬出滋味。所謂圓滿人生,不過是在每個角色里都全情投入——就像她在駐村筆記扉頁上寫的那樣:“做顆好種子,落在哪片土,都認真長。”
開屏新聞記者 崔敏 通訊員 楊光麗 攝影報道
一審 何曉宇
責任編輯 何丹
責任校對 易科彥
主編 武熙智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