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之友網原創
www.ecv360.com
微信公眾號:ecv360
作者:張怡文
2013年,當第一輛比亞迪電動大巴駛入歐洲時,這片大陸對“中國制造”的商用車依然帶有審視眼光。十年后,比亞迪電動巴士已穿梭于羅馬古跡、倫敦金融城、挪威峽灣公路,并成為英國純電動雙層巴士市場的領跑者,這場十年滲透正在成為比亞迪“長期主義”的具象化表達。
從都靈到倫敦:星星之火的市場滲透
意大利市場堪稱經典樣本。2016年比亞迪拿下都靈23輛訂單,以此為起點將業務延伸至佛羅倫薩、那不勒斯等地。截至到今年3月,近300輛比亞迪電動大巴已覆蓋意大利的十多座城市。
事實上,這種“星火燎原”式的戰略同樣在歐洲持續復制:從西班牙最大純電動大巴項目到英國單筆最大訂單突破;從北歐寒帶考驗到南歐古城改造,累計6500輛的訂單已覆蓋歐洲20個國家的110座城市,比亞迪僅用了十二年的時間就完成從新軍到主流供應商的蛻變。
技術遷徙:乘商協同的適應性密碼
2024年,比亞迪在德國IAA首發E-VALI輕型商用車,搭載源自乘用車的刀片電池技術,在載貨空間、維護成本上展現獨特優勢,如今,這種技術遷徙的能力正在成為比亞迪建立歐洲技術信任的關鍵點。
源于強大的乘用車技術實力,乘商協同戰略正在成為比亞迪特有的競爭力:為倫敦定制搭載刀片電池的雙層巴士BD11,為挪威打造600公里續航的B12車型。匈牙利工廠本土化生產和歐盟認證突破,其本質,就是技術“歐洲化翻譯+定制化服務”的一種飛躍。
與比利時UNVI合作的13米定制雙層巴士,既保持了電池的核心技術,又融合了歐洲車身設計的傳統?!昂诵恼瓶?局部開放”模式則破解了技術主權的敏感,確保了中國智造的不可替代性。
本土化深耕:從產品輸出到生態共建
比亞迪突破傳統貿易思維,構建本土化生態:匈牙利設廠突破歐盟壁壘,倫敦專供車型開發,德國最后一公里解決方案設計。在嚴苛的英國市場,比亞迪雙層巴士已占據最大供應商地位。
當西班牙、意大利接連斬獲標志性訂單,可以說,成功已不能簡單的歸因價格優勢,而是技術實力+本土化適配的聯合勝利。歐盟的認證突破也不僅是市場的通行證,更是技術話語權的獲取。
破局與重構:中國商用車的新敘事
比亞迪電動大巴駛過倫敦塔橋的場景具有象征意義——西班牙最大電動大巴項目擊敗本土巨頭,印度市場斬獲2325輛底盤訂單,這些高光時刻背后是年均數百億研發投入支撐的技術革命。
這種價值的重構源于對產業痛點的精準打擊。當歐洲公交運營商苦于高昂的油費與碳稅時,比亞迪給出全生命周期成本更優的解決方案;當全球都在焦慮電池安全時,刀片電池技術建立起新的信任錨點。更大的意義在于,比亞迪用實力證明發展中國家企業不僅能參與技術革命,甚至可能成為規則的制定者。
結語:技術積淀與戰略耐心夯實品牌實力
比亞迪商用車海外市場征戰的步履并非一帆風順,但在新能源汽車的新賽道上,有技術積淀、有技術實力的比亞迪,堅持“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用乘商協同的適應性密碼+從產品輸出到生態共建的本土化深耕,通過十數年的深耕,扭轉了海外客戶對中國制造深入骨髓的低端、低質、低價的刻板印象,以綠色出行的非凡體驗,展現了汽車強企的卓然風采。
可以說,今天的比亞迪商用車,早已超越單純交通工具的范疇。這場始于亞非拉,但不限于歐洲的綠色遠征,正在重新定義中國高端制造的全球坐標——不是通過低價傾銷,而是憑借技術積淀與戰略耐心,在曾經遙不可及的市場上夯實自己的品牌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