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沉浸式欣賞臺北故宮博物院里的“頂流明星”——清金鑲東珠朝冠頂!
有官方大片質感,也有網友實拍圖,即便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東珠那溫潤又迷人的質感。
臺北故宮博物館官方圖
網友拍的圖,也能感受到質感很溫潤
東珠可是純天然野生淡水無核珍珠,這意味著它完全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孕育,沒有人工干預。
和那些靠人工植入內核養殖的澳白、大溪地珍珠比起來,就像是天生貴族與后天新貴的區別,格調截然不同。
這是乾隆婉貴妃的遺物
這是乾隆帝舒妃的遺物
令妃的金點翠嵌東珠菊花鈿花
上面鑲嵌的也正是東珠。
親眼看過就會明白,難怪老祖宗總念叨“東珠”,這品相,隨便一顆都是頂級的存在!
無核的特性讓東珠的“含金量”超高,每一顆都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孤品。
這獨特性和稀有度,直接把格調拉滿。
在清朝,東珠可是皇家專屬的“奢侈品”,普通人要是敢私自使用,那就是妥妥的僭越大罪。為啥它能有這么高的地位呢?
為啥它能有這么高的地位呢?因為東珠只產自東北那一小片區域,分布少、產量低,采珠人要在寒冬臘月跳進冰窟窿里采珠,艱辛程度難以想象。
更讓人惋惜的是,如今產珠的河蚌已經滅絕,東珠徹底成了有錢也買不到的“限量版”,每一顆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價值。
而且東珠來源單一,作為嚴格的貢品,只能從皇宮流出,在皇帝、后妃們的首飾里,東珠永遠占據C位,象征著至高無上的皇家威嚴。
這里還有一對東珠耳環,簡約卻盡顯奢華,戴上它仿佛就能穿越回那個繁華的清宮時代。
不過話說回來,在我心里,中國品質最高的珍珠還得是合浦的南珠。
南珠屬于海水珍珠,生長在廣袤無垠的海洋中。復雜的海洋環境,比如鹽分、水壓等因素,造就了南珠比淡水珍珠更致密緊實的珠層,光澤也更加迷人。
這種光澤是鮮活靈動的,隨著光線的變化而閃爍,淡水珍珠很難與之媲美。
溫暖的熱帶、亞熱帶海域就像是給珍珠打造的“高配產房”,更有利于高品質大點位珍珠的產出。
看看世界著名的珍珠產地,法屬波利尼西亞、菲律賓、廣西合浦等地都在這個黃金區域,這里溫度適宜,浮游生物豐富,為珍珠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養分。
東珠呢,產自東北淡水,主要占一個滿族龍興之地的優勢,被清王室文化認同,在清朝成了皇家專屬。
但論起珍珠品質,和南珠比還是有差距。雖說東珠是無核野生,但珠層不夠厚,時間長了容易失光。
不過,現在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東珠,會發現它們沒那么亮了。
現在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東珠,就會發現它們已經沒有當年描述的光彩照人了。
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水,時間久了,碳酸鈣分解、水分流失,再加上氧化作用,自然就會“老花”。
想想伊麗莎白女王的珍珠之所以一直光亮如新,是因為有專人定期進行拋光保養。
要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里的這些東珠也能得到精心保養,說不定還能重回顏值巔峰,再次閃耀世人的目光。
這些如今略顯黯淡的東珠,靜靜躺在展柜里,卻承載著幾百年的歷史變遷,見證了朝代的興衰榮辱。
每次凝視它們,都不禁讓人感嘆世事的滄海桑田。如果有機會去臺北故宮博物院,一定要去親眼看看這些身世不凡的東珠,感受歷史與美的交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