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向宇宙傳遞文明信息的征程,早在 20 世紀中葉就已悄然開啟。
1946 年,美國工程師實施的戴安娜計劃,成為了這一偉大探索的開端。他們向月球發送了一束無線電波,令人振奮的是,成功檢測到了回波。這一突破性的實驗,標志著人類首次嘗試星際信息傳遞。
隨著二戰的結束,電視廣播逐漸普及,人類開啟了向宇宙傳播自身文化與故事的新篇章。這些承載著人類智慧與情感的波束,以光速向宇宙各處傳播。
它們組成了一個巨大的無線電波層,如同一個不斷膨脹的泡泡,環繞地球向外擴張。
地球的故事每年以 1 光年的速度在宇宙中旅行,在近 80 年的時光里,已跨越數千星球。理論上,倘若外星文明存在,他們理應能夠接收到這些來自地球的信號,知曉人類的存在。
人類傳遞文明信息的方式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發展演變。早期如戴安娜計劃,主要依賴無線電波發送簡單的信息。
后來,FM 廣播、電視與雷達發送的信號成為主流,在 20 世紀,這些信號就早已以光速向四周發送,涵蓋了新聞、影視、音樂等豐富多樣的內容,全方位地展示著人類文明。
如今,科學家們的視野更加廣闊,思維更加大膽,提出了利用激光發送文明信息的創新方案。他們計劃將文字、電影、音樂甚至 DNA 序列等海量數據,通過光信號發送到太空。
美國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的科學家就曾設想,在地球上建造一臺高能激光器,將所有數據編碼成光信號,向宇宙各個方向發射。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承載更多的信息,而且激光的方向性強、能量集中,在宇宙中傳播時衰減較小,有望傳播到更遠的距離,大大增加了被外星文明接收的可能性 。
在人類積極向宇宙傳遞文明信息的同時,卻始終未收到外星文明的回音,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技術層面的限制、外星文明的未知狀況以及宇宙環境的復雜因素等。
信號衰減與距離難題:人類發送的無線電信號在太空中呈球形傳播,隨著傳播距離的不斷增加,信號范圍雖然不斷擴大,但強度卻會逐漸衰減。這是因為信號在傳播過程中,能量會不斷分散到更大的空間中。
根據平方反比定律,當距離加倍時,信號強度變為原始的 1/4;當距離增加 10 倍時,信號強度僅為原始值的 1% 。目前人類的信號傳播范圍相對銀河系的直徑而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即便信號抵達了其他星球,外星文明也可能因技術水平不足而無法接收和破解這些極其微弱的信號。就好比在一片浩瀚的海洋中,一艘小船發出的微弱燈光,很難被遠處的其他船只發現。
監聽范圍的局限性:自 1960 年起,科學家們開始監聽來自外太空的無線電信號,試圖捕捉外星文明的蛛絲馬跡,但監聽活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他們可能只關注了特定的頻率和方向,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信號。例如,戴安娜計劃中,電波經過 2.5 秒的來回時間后回到地球,而那些沒有抵達月球的電波仍會繼續旅行,但人類的研究卻只局限于天空中的某個部分。
這就如同在一個巨大的圖書館里,只查找特定書架上的書籍,而忽略了其他書架,很可能會錯過重要的信息。隨著宇宙的不斷膨脹和天體的運動,信號的傳播方向和頻率也可能發生變化,進一步增加了監聽的難度。
通訊方式的差異:外星文明可能已經發展出超越傳統無線電的通訊方式,如中微子通信、引力波通信等,而人類目前的技術還無法識別和捕捉這些信號。
=中微子是一種無電荷、質量極小的基本粒子,幾乎沒有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的能力,能夠穿越地球,甚至穿越整個宇宙,將信息傳遞到遙遠的地方。
引力波則是由爆炸性事件,如超新星爆炸或黑洞碰撞等引起的,是一種由時空彎曲傳播的擾動,傳播速度與光速相同,且能穿越整個宇宙。
就像我們的祖先在一個多世紀以前察覺不到無線電呼救信號一樣,外星文明的信息很可能此刻就圍繞在我們周圍,但我們卻不懂得如何去捕捉。也許在未來,人類能夠突破技術瓶頸,掌握這些先進的通訊方式,從而開啟與外星文明交流的大門。
文明的盛衰與壽命:地球上的文明,無論多么輝煌,最終都可能因自然災害、戰爭或自我毀滅等原因而消亡。
外星文明也可能面臨同樣的命運,它們可能在發展出星際通訊能力之前就已經滅絕。根據德雷克方程,銀河系內可能與我們通訊的文明數量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其中科技文明持續時間在行星生命周期中占的比例是一個重要因素。
如果一個文明存在發展的時間超過十萬年,人類還有可能從存活的文明中探測到信息;反之,如果文明存活時間較短,人類接收到的信息可能來自一個 “死亡” 的文明。這就如同在一片森林中,有些樹木在成長為參天大樹之前就已經枯萎,我們很難發現它們曾經存在過的痕跡。
星際距離的阻隔:銀河系的直徑超過十萬光年,人類的信號傳播范圍與之相比微不足道。
即便外星文明存在,它們可能距離地球非常遙遠,信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到達地球,或者人類的信號還未到達它們所在的星球。
例如,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系 —— 比鄰星,距離我們也有大約四光年遠。這意味著,如果我們向比鄰星發送信號,至少需要四年時間才能到達,而如果要收到回復,還需要再等四年。
在如此漫長的時間里,信號可能會受到各種干擾而變得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消失。而且,宇宙中還有無數的星系和恒星,外星文明可能存在于更為遙遠的地方,使得星際通訊變得異常困難。
外星文明的策略選擇:外星文明可能出于對自身文明的保護,選擇不回應人類的信號。
他們可能在默默地觀察人類文明的發展,或者認為與人類文明接觸存在風險。就像地球上的一些原始部落,當他們發現外來的探險者時,可能會選擇隱藏自己,避免與外界接觸。
此外,也有可能外星文明已經接收到人類的信號,但由于路途遙遠,尚未到達地球,或者正在前往地球的途中。畢竟,宇宙中的距離尺度是如此巨大,即使以光速旅行,也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跨越星際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