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晴天傍晚,滇池畔便上演著一場自然界的絕美盛宴。紅日緩緩西沉,天際由湛藍漸變橘紅,遠處的西山隱現于霞光之中。
在絢爛的晚霞里,海晏村靜靜地佇立著。這個有600多年歷史的云南古漁村,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觀賞滇池落日的絕佳之地。站在海晏村的古碼頭遺址望去,霞光映照下的粼粼湖面泛著金光,幾只水鳥掠過水天相接處,定格了一幅“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的動人畫卷。此刻,游人如織,共賞這浪漫的美景。
圖為2025年3月25日,兩名游客在海晏村拍攝落日。(受訪者供圖)
歷史上,海晏村曾以魚米之鄉與繁華碼頭而聞名遐邇。然而,在城市化進程的浪潮中,它一度沉寂。如今,憑借著這絕美的落日景觀,海晏村再度煥發生機,搖身一變成為昆明鄉村旅游的新名片。
落寞古漁村何以逆襲為文旅新地標?
幾年前,海晏村的落日景觀偶然被游客發現,口口相傳后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最美落日打卡地”,但村容村貌的建設較為滯后,也沒有像樣的旅游業態,停車、用餐等服務都難以滿足游客需求。
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大漁街道黨工委宣傳委員馬彥坤介紹,當地敏銳捕捉到落日美景背后的“浪漫經濟”發展機遇,探索出“政府+村集體+企業”模式,政府引導支持、村集體提供資源、銀行給予資金、企業投入運營,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
海晏村位于滇池保護“兩線三區”內,生態保護的紅線碰不得。如何在發展文旅產業的同時,保護好滇池的生態環境,成為了海晏村必須面對的難題。
為此,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對海晏村采取了以自然修復為主、工程措施為輔的生態環境系統修復和整治方案。從2021年起,大漁街道陸續完成了海晏村生態停車區、河道護欄的建設。2024年,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投入2億多元資金,開展了雨污分流、河道整治、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一系列工程。
昔日古漁村逐漸蛻變,迎來了全新的面貌。走進村里,紅霞漫天的碼頭、青石板街巷與古宅老院相映成趣,漁家民宿、貝丘漁場、咖啡館、文創集市等各具特色,吸引著游客紛至沓來。
圖為2025年3月25日,兩名游客在海晏村拍照留念。(受訪者供圖)
其中,海晏村依托當地民居改造的咖啡館、餐廳、民宿等已有100多家,構建起文旅業態的發展矩陣。2024年底,保留傳統民居格局和鄉土氣息的山隱筑民宿開業后不久就持續客滿,頂樓露臺更成為熱門觀景打卡地,提升了鄉村旅游的品質。
“在對這座民居的改造中,我們特意在保留原有土木結構的基礎上,對外立面和內部功能進行優化,將農房變成觀賞滇池落日的絕佳地標。”上海山隱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健明介紹。
在各方努力下,滇池生態治理與傳統村落保護在海晏村“雙向奔赴”。今年一季度,昆明海晏村文旅發展勢頭強勁,共接待游客115萬人次,其中省外游客23萬人次,實現旅游消費收入3750萬元,較2024年同期顯著增長。
鄉村旅游的火爆讓這個古漁村實現發展的“自我造血”?!按謇锔髀糜螛I態帶動就業超過360人,98戶村民通過房屋租賃收入780萬元,全村戶均年增收10萬至15萬元。”海晏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龍介紹,今年春節期間村里就接待游客20萬人次,拉動消費480萬元。
如今,海晏村“落日經濟”正形成全天候消費鏈?!斑@樣的美景和生活太浪漫了?!眮碜再F州的丁女士與朋友專程來海晏村游玩,她們認為這里完美詮釋了“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
圖為2023年1月22日,游客們在海晏村觀賞壯美的落日美景。新華社記者胡超 攝
“落下去的是紅日西沉的極致美景,升起來的是鄉村振興的美好希望?!钡岢貒衣糜味燃賲^文旅投促局局長安向輝說,作為昆明重點打造的“環滇池鄉村生態旅游圈”中46個傳統村落之一,海晏村是滇池生態文明和鄉村振興同頻共振的縮影,2024年入選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漫步滇池沿岸,還有諸多令人流連忘返的景致。在杜曲村內,民居墻體上的一幅幅鄉愁漫畫讓人思緒綿長;在小漁村,清波蕩漾、蘆葦搖曳,漁家民宿與四圍香稻相得益彰。
今年1月底,滇池綠道開通長度增至108公里,更將環滇池美麗鄉村“串珠成鏈”,繪出一幅幅鄉村發展新畫卷。
“我們將繼續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導,以‘一村一策’的個性化發展策略,給游客更美的風景、更好的體驗,在滇池生態保護和鄉村振興中走出一條多贏之路?!卑蚕蜉x說。(記者吉哲鵬、易嘉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