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吳為)4月17日,記者從海淀區發改委獲悉,在今年啟動的四大類32項“疏整促”任務中,海淀南路公共空間改造提升項目就是其一,海淀南路已被納入2025年道路大修計劃中。隨著海淀區2025年“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的持續推進,將有越來越多精細化、高質量舉措改善市民的日常生活。
海淀南路公共空間改造提升項目效果圖。海淀區發改委供圖
海淀南路素有“3.5環”之稱,道路兩側分布有6個社區、3所醫院、2所中學、1所大學,7個地鐵出入口,既是中關村西區的南界面,也是北京馬拉松賽事的重要賽段之一。自2008年后,海淀南路所在街區未進行成規模更新。此次改造提升,改造區域面積為6.82公頃,涵蓋海淀南路兩側及周邊公共空間、綠地及人行道樹池(不含車行道、人行道)。
記者從海淀區發改委獲悉,該項目以片區融合更新為理念,以“一線三區”為空間結構。此次改造將拆除海淀南路街道周邊現存違建、擋墻和圍欄,以及遮擋視線的綠籬,梳理和優化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空間,統籌設計海淀南路兩側公共空間、慢行體系、綠地空間。
項目聯動三山五園綠道提升、中關村大街片區更新、蘇州街一體化項目等重點更新項目,有機串聯并激活社區及商業空間,改善市民生活環境,促進街區業態優化,整體推進片區高質量發展。
同時,充分利用海淀南路街道周邊復合城市功能和密集人流的優勢,打造以“共健花園、城市聚場”為主題的街旁公共空間,創建以健康、綠色、科技為特色的片區融合更新發展模式。
項目完成后,將改造提升公共空間9950平方米,更新人行道樹池400個,改造提升公園綠地19000平方米,改造街旁綠地2130平方米,恢復及新增綠地2000平方米,伐移綠籬900平方米,協調新增車位283個,解決約200輛非機動車有序停放,極大緩解目前海淀南路周邊社區停車困難的問題。
不僅如此,海淀南路公共空間改造提升項目還將以青年需求為導向,把科技創新、文化融合與生活便利性有機結合,推進國際化青年友好型街區建設,助力國際化青年友好優秀街區開篇。
改造過程中,將建設“青春活力廊”“海街劇場-活力小舞臺”等多功能活動場地和沿線全民共享衛生間友好行為,構建“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和“一刻鐘產業服務圈”,搭建中小型開放空間、商業街等公共交往空間,打造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在文化融合與社區治理中,在保留現狀“法治會客廳”文化宣傳廊基礎上,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增強青年文化的認同;在青年參與社區共建過程中,通過“海街之友”行動,構建“海街”合伙人隊伍,凸顯街區的公共性、協同性,強調共建、共治、共享,與周邊企業、社區、中學合作,推出系列合伙人計劃。
未來,海淀區將持續打造人民的城市和人民的公園,讓海淀南路真正成為城市公共生活的舞臺和客廳。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張彥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