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調解很公平,群眾信任;因為調解有溫度,群眾認可;因為調解有結果,群眾滿意。去年11月30日甘孜州首個以個人命名的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解室——呷呷調解工作室在新龍縣公安局如龍派出所揭牌成立以來,這位曾榮獲全省、全州“最美輔警”,連續8年被評為縣公安局年度優秀工作者的呷絨降澤深受轄區群眾信賴。
近日,由 呷絨降澤主導,派出所、鎮黨委協同調解的一起沉積十年的矛盾糾紛,贏得了當事雙方獻哈達致謝,整個調解過程有力踐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深刻內涵,“楓”味十足,和諧滿滿。
2016年,尼瑪某某和仁孜某某因村內入戶路硬化占道,引發土地糾紛。原本和睦的相鄰兩家,從冷眼相對演變成激烈爭吵甚至肢體沖突,雙方多次報警,如龍派出所與鎮黨委政府曾數次介入調解,但由于當事雙方各執己見、積怨太深、互不相讓屢遭失敗。
這起看似不起眼的鄰里糾紛,隨著時間的沉淀,逐漸形成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同村相鄰的尼瑪某某和仁孜某某兩家就這樣在長達近10年的時間中,始終心存芥蒂、爭執不斷。作為全州“深耕善治”觀摩點的“呷呷調解工作室”成立后,“如何找準癥結、解開十年心結”“如何讓雙方情緒冷靜、換位思考,達成共識”率先被如龍鎮黨委政府、如龍派出所及呷絨降澤納入工作室調糾解矛重要議事日程。
調解工作專班先后數次深入現場實地勘查,同時,呷絨降澤結合前期收集到的各種有利線索證據,幾度深入雙方當事人家中講政策、講法律、講情義。最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調解工作專班歷經1個多月的普法析理、用心開導,尼瑪某某和仁孜某某被調解團隊的真誠與執著打動,彼此逐漸打開心結冷靜反思后意識到,多年的爭斗不僅讓彼此身心俱疲,也破壞了原本和諧的鄰里關系。4月9日,在如龍派出所呷呷調解工作室,當事雙方達成和解協議,長達十年的的糾葛在握手互諒中,不計前嫌,重歸于好。調解成功后,尼瑪某某和仁孜某某心懷感激,為調解團隊獻上了象征敬意與感謝的哈達。
矛盾糾紛無小事,百姓民生大問題。今年以來,新龍縣公安局認真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如龍派出所“呷呷調解工作室”為窗口,大力實施主動警務、預防警務,矛盾糾紛調處工作成果顯著。據統計,今年以來,工作室依托如龍派出所,已成功調處各類矛盾糾紛 6 起,涉及金額15.95 萬元,涉及利益雙方 15 人。
在被譽為"甘孜腹心"的新龍縣,初春的雪域丹霞訴說著千年一吻的嬌羞,盛夏的拉日馬草原綻放著格桑花海,深秋的措卡瑤池倒映著鎏金般的星河,凜冬的卡瓦洛日神山閃耀著圣潔的光芒。在這奇美壯麗的高原之上,呷呷調解工作室的民警輔警們時刻秉承著為民初心,以藏藍之名,守護著轄區的安寧。
圖文:任文波、洛絨尼瑪
視頻:四郎擁措、張文勇
編輯校對:宣傳科
一審:楊志軍
二審:陳有偉
三審:李曉霞
@甘孜警方微博
?甘孜警方抖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