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海車展還有一周不到的時間,本以為大家要攢著新貨到車展期間搶眼球,最不濟,也要耗到展前的“之夜”再放縱。但僅僅是在4月15日-16日兩天里,一堆新車“搶灘”上市。
單15日中,就有豪華品牌的沃爾沃XC90,新勢力的極氪007GT和小鵬X9,還有主流合資的廣汽本田P7,以及自主品牌的捷途山海L9。這當中,不全是新品,也有年款,但對于每家品牌來說,他們都很重要,都值得市場和行業審視。
“P7定價過程非常痛苦!”4月15日晚,廣汽本田副總經理袁小華用“痛苦”二字給新車P7最終定價做了背書。
雖無其他言語解釋如何“痛苦”,但圈內都能感知一二。實際上,廣本的P7相比40天前東風本田上市的S7賣25.99萬元起,同源的本田中型純電車售價“直降”了6萬元,可以看到來自主流合資品牌本田,已經在嘗試理解中國市場的定價體系和風格。特別是所有定價前,那個“一口價”,既有跟風,又顯潮流,還有些無奈。不得不提的是,在P7上市之后,東本S7也應聲下調了其銷售價格和權益,并將這個優惠保價延伸至已購車主。
無論廣汽本田,還是東風本田,足見本田可以對自己更狠。
單論產品價值,記者認為P7/S7都對得起最初26萬元的價格。從2024年廣州車展亮相,到現在正式上市,廣本在這款既定車型上又打磨了半年時間,這還不包括之前4年的研發周期,打磨操控細節,在供應鏈、耐久測試、碰撞安全等方面保持偏執式的堅守。
但市場和反饋,以及用戶的聲音更重要。最終廣本P7一口價定在“19.99萬元起”,一方面是“聽勸”最直接表現,也同樣需要魄力。至少從成本來看,20萬元以下的價格,P7的成本不一定能Hold住。另一方面則是本田期望通過降低購車門檻擴大用戶基盤,著眼全生命周期服務價值,能更好地用規模化市場反饋反哺技術迭代,這種長期主義的發展思路,更代表著本田在用自己的方式,吹響合資電車反攻新號角。
在“彩電/冰箱/大沙發”的魔性傳播下,好像中國消費者評價一輛新能源SUV的好壞就僅剩下這一個價值標定。而今年,眼看著理想、問界等品牌靠著一眾類似的產品溜到飛起,大量同類型新車魚貫而出,似乎更加驗證這個評判標準的正確性。
當然,基于現實因素,沒人會覺得將車打造成第二家有什么問題,但與此同時,倒也衍生出了一個新的問題。難道中國2500萬輛的汽車市場就只允許存在一種風格嗎?
至少對于P7這款新車,廣汽本田副總經理袁小華很堅持,“我們就是要讓痛點變爽點,不造千篇一律的網紅車!”
在品牌近80年的發展史中,幾乎所有人都有著這樣的感覺。每一次向市場推出一款新車時,本田總是想著如何讓消費者一眼就能感覺到這就是“本田”。從小車飛度到主打家用的雅閣、奧德賽等各類型的產品,無一例外。
現在本田告訴我,“既要迎合市場”,“又要很本田”……這不是腦分裂,就是性格割裂。
當我們在P7身上看到,考究的用料,電子液晶屏遍布,還配上電子外后視鏡、變色全景天幕時,不由反問,“這還是本田嗎?”
人人都盯著低價的彩電、冰箱、大沙發,就連咨詢專業人士買車,也很少再問底盤、發動機、變速箱。天變了,世道變了!
但事實就真是這樣?
你可以懷疑本田豪華和科技的塑造力,但對于如何調動用戶的駕駛熱情,又該如何用最具樂觀積極的方式塑造個性,本田沒有理由讓出身位。
相比彩電、冰箱、沙發,對于P7前后50:50的配重、雙電機四驅或是單電機后驅、前雙叉臂后多連桿懸架,我并不清楚,中國消費者已經有多久沒有在合資品牌身上,因這些專用名詞而興奮了。
可以猜測到,廣本P7入市,肯定要遇到理想、問界這樣的網紅車,而此次作為純電的它,更少了“可油可電”的功能作為兜底,但偌大的中國車市,依然期待那些有趣的靈魂。
這其中,有小米做了鋪墊,那本田自然也不該落下。
突然憋到我的手機殼背后那句話:放棄不難,但堅持一定很酷!此時的P7,確實很酷。
最后補上一個信息。廣本P7上市24小時,訂單達到5365臺。
瀟湘晨報記者毛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