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區(qū)遛彎,聽到一位姥姥講述自己的帶娃日常時,不少人都感慨萬千。
她說自己每天天還沒亮,就輕手輕腳的給外孫沖奶粉、換尿布,再趁著孩子沒醒的空檔,趕緊把女兒女婿的早餐準備好。
等到小兩口起床時,熱騰騰的飯菜已經擺在了桌上,而她自己呢,卻連口水都顧不上喝。
這樣的場景,也許在很多帶娃的姥姥身上天天上演。
她們犧牲自己的晚年生活,幫著女兒女婿帶娃,做飯、洗衣,樣樣不落。
可有時候,明明累的腰酸背痛,卻換不來女兒女婿的一句肯定和感激。
其實,說起姥姥帶娃,有時真不是越勤快越好。
一般來說,越是聰明的姥姥,越會懂得適當“躲懶”,尤其是在3件事情上,學會放手,才能讓家庭更加和諧。
01.女兒女婿的家事,別摻和
有些姥姥,在帶娃過程中,女兒女婿家但凡有啥事,往往都習慣于打著“為年輕人好”的名目,橫插一腳,頻繁介入和參與。
但事實上,很多時候往往會導致事態(tài)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fā)展。
就比如說小兩口過日子,難免會有摩擦。
而有的姥姥看不得自己的女兒受委屈,一聽到小兩口拌嘴,就忍不住插手,甚至說糾集娘家人,給女兒出頭。
結果呢,本來是小爭執(zhí),因為長輩的介入,矛盾反而升級,鬧得不可開交。
此外,只要摻和,就容易好心辦壞事。
就像我的一個朋友,剛結婚那會兒,準備把房子買在大城市。
可媳婦的娘家人卻不同意,認為房子買在老家,等他們年紀大了,彼此還能有個照應。
朋友無奈之下,只能妥協(xié)。
可是沒過多久,大城市的房價迎來井噴,而老家購置的房子,不但沒人居住,就連價格都持續(xù)下跌。
因為這事兒,朋友好長時間都對當初妻子娘家人的決策無法釋懷。
所以說,哪怕是姥姥這個角色,也不要在女兒女婿的一些重大事情上,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決策,否則很容易弄巧成拙,遭受出力不討好的反噬。
畢竟,姥姥帶娃,很大程度上是來幫忙的,而不是處理事務的“決策者”,以及調和矛盾的“裁判”。
02.育兒問題,可別自作主張
老一輩的育兒經驗豐富,但時代在變化,年輕人的育兒觀念也在更新。
比如,有的姥姥覺得“孩子哭了不用抱,會慣壞的”,可女兒女婿卻堅持“及時回應需求”。
如果姥姥始終堅持按自己的方式來,就很容易滋生嫌隙、引發(fā)爭執(zhí)。
心理學家皮克哈特曾說:
育兒方式的沖突,本質上是權利之爭。
當姥姥越過父母去決定孩子的養(yǎng)育方式時,女兒女婿會覺得自己不被尊重。
久而久之,雙方就因為育兒問題,變得劍拔弩張,漸漸地水火不容。
而那些明智的姥姥,在這些問題上,就十分懂得“躲懶”。
她們明確自己的角色和身份,把決定權交給年輕人,不自作主張的操持一切,也不標榜過來人的經驗之談。
她們始終會給年輕人留有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學會自己成長。
而在這種情況下,雙方之間就有一定的“邊界感”,姥姥不心累的同時,也能讓年輕人有更多的發(fā)揮空間和機會。
最重要的是,避免了意見不合之下的矛盾沖突,讓家庭運轉更加的和諧融洽。
03.女兒女婿的家務,別太勤快
姥姥帶娃,多是因為心疼閨女。
基于這個原因,常常總想著能多做一些事,就多做一些。
于是女兒女婿的家務,不管是做飯、拖地、洗衣服,基本上都全包了。
畢竟順帶手的事兒,能為女兒女婿減負,何樂不為呢?
可事實上,家務活,可以做,但可別表現(xiàn)的太勤快。
之所以這么說,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老人與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可能會存在一些差別。
就拿洗衣服這事兒來說吧,有的老人不管是三七二十一,全部都扔進洗衣機。
可年輕人呢,洗衣服時要分門別類,講究繁多。
尤其是家里孩子的衣物,更是堅持要跟大人的衣物分開。
所以有時候,姥姥的勤快,很容易弄巧成拙,辦了壞事。
年輕人看見了心里不滿,一時忍不住,發(fā)了牢騷,老人聽在耳里也不舒服,慢慢地,以小見大,可能就會鬧出更多的不愉快。
其二,越是勤快,越是會讓年輕人覺得理所應當。
就像剛才說的,姥姥帶娃是幫忙,但若是事事?lián)屩觯贻p人就會習以為常,覺得老人的付出是天經地義的。
時間一長,就缺乏感恩之心。
還有就是很容易滋生年輕人的懶散,本來該自己承擔的東西,結果有人包辦,自己就樂得輕松,當起了甩手掌柜。
到最后呢,老人只能任勞任怨,形成惡性循環(huán)。
所以說,在家務上適當保留,才會讓他們體會到你的辛苦,也才會學會主動承擔責任,對你感恩。
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一則名為《姥姥》的紀錄片,講述的就是幫著女兒女婿帶娃的“姥姥群體”。
在采訪環(huán)節(jié)中,有一位姥姥采訪時說道:
幫著女兒女婿帶娃這么久,但從沒有聽過女婿喊過自己一聲媽。
沖著鏡頭,她眼神落寞的苦笑道,自己現(xiàn)在想開了,默默無聞,做個無名英雄挺好的。
話雖如此,但她眼神里的失落,仍然讓人心疼。
其實,作為年輕人,我們一定要明白:
眼前的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無論是姥姥還是奶奶,本可以享受清閑的晚年,但卻為了我們起早貪黑,所以別把她的付出當成應該,多一句“謝謝”,多一點體諒,家庭才會更加溫暖。
而對于老人而言,適當?shù)摹岸銘小保⒉皇遣恍奶蹆号菫榱俗屵@個家,更加幸福溫馨。
大家說,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