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宋人山寺圖》是張大千在抗戰(zhàn)勝利后、離開大陸之前創(chuàng)作的絹本小青綠山水畫。此畫創(chuàng)作于張大千力追五代北宋山水畫高峰期,是其得意之作。畫作題識為“宋人山寺圖,蜀郡張爰擬之”,尺寸為136×75厘米。
畫作以壯麗的瀑布為中心,茅亭草閣分置左右,掩映在老樹虬枝及朦朧的竹樹之間。畫面中點綴著高士策杖過橋相會的場景,以及倚欄觀瀑的雅士。瀑水流經橋下,發(fā)出潺潺水聲,匯為前景的渦流。這種構圖使畫面富有層次感和動態(tài)感,瀑布作為視覺中心,吸引了觀者的目光,而周圍的茅亭草閣、人物等元素則豐富了畫面的內容,營造出一種寧靜而又充滿生機的氛圍。
細觀其多變的山石皴法及造型,可以看出張大千融合古人、置身北宋的精心杰構。他以清勁細秀的線條勾勒山石,極少皴擦,點苔也不多,用墨清淡,秀逸閑靜而不失沉郁豪雄。這種筆墨技法既展現了北宋山水畫的雄偉氣勢,又具有文人的雅致韻味。
瀑水的描法如行云回旋,線條婀娜輕盈、曼妙流動,尤為特絕。線條的運用不僅描繪出了瀑水的動態(tài)和質感,還增添了畫面的藝術感染力。
又以李郭派蟹爪法所作古木枯枝,從山前山崖到山頂,配合略似云頭皴有實體質感的巨石崖壁以及勁挺的松樹,剛柔的對比,豐富了畫面的詩情。松樹在險惡的生長環(huán)境中依然高聳挺立,枝葉茂盛,顯示著頑強的生命力,可謂深溟秀逸而兼奇肆渾茫。
此畫屬于淡彩山水,用水墨再加上熟練的筆法清晰地描繪山水、樹、亭閣、樓等的輪廓,再用小青綠色做主色,輕描淡畫地為畫上色,均勻、清淡、透明。松樹運用墨綠色,以顯示樹的郁郁蔥蔥,畫正中間卻有棵深藍色的樹更是獨具特色。這種色彩運用使畫面呈現出清新明快的特點,同時小青綠色的主色也增添了畫面的古樸典雅之美。
山頂叢林掩映中的朱欄樓觀,更增添人間仙境般的境界,使人生出世之想。畫的最上方幾座高山的山峰沉浸在云霧當中,若隱若現,更增加了仙境的韻味。整幅畫典麗溫雅、小青綠色為主,使人目眩神搖,體現了中國山水畫獨特的意境之美,讓觀者仿佛置身于一個超凡脫俗的仙境之中。
《仿宋人山寺圖》是張大千融合古人、置身北宋的精心杰構,展現了他卓越的山水畫技藝和深厚的藝術修養(yǎng)。畫中的丘壑具有北宋的雄偉,而筆墨則兼具文人的雅致,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精髓。其獨特的構圖、精湛的筆墨技法、巧妙的色彩運用和深遠的意境營造,都使這幅畫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該畫在拍賣市場上備受矚目。2009年北京匡時春拍中,估價在750萬至900萬,最終以1280萬落槌價成交;2011年中國嘉德秋拍上,更是以RMB 40,250,000的高價成交。這些拍賣成績充分展現了張大千山水畫的卓越價值和深遠影響,也反映了市場對這幅作品的認可和追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