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臺回復 品牌 免費送你《135本品牌營銷必讀書》
作者 | 王暉 來源 | 首席品牌觀察
又有叱咤風云的企業家大佬,喜提“禁獄系”稱號了。
4月16日,重慶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洪九果品”)突然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鄧洪九,董事彭何、江宗英、楊俊文、譚波及監事會主席余利霞女士等,目前均已被采取不同刑事強制措施,原因與重慶市兩江新區公安分局就涉嫌騙取貸款及/或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之事項進行的立案偵查相關。
公告還提到,自2025年1月6日起公司主要辦公場所之一重慶市渝北區東湖南路3號中鐵峰匯B座22層被公安機關限制人員出入,公司無法正常辦公。公司就該事件收到的信息有限,該事件對公司的影響和潛在可能性無法預測。
? 圖源:洪九果品公告
單從這份公告里,很多人讀出兩個字:涼涼。
從曾經的“榴蓮大王”,到高管集體“鐵窗淚”,“水果巨頭”洪九果品轟然倒塌,但讓消費者深惡痛絕的“水果刺客”,或許仍然不會消失。
“榴蓮大王”的誕生
“中國人每吃10個榴蓮,就有1個來自洪九”,在洪九果品的巔峰時期,有人如此形容。
沒錯,夏天在中國爆賣的榴蓮,就是洪九果品的財富密碼。但鮮為人知的是,創始人鄧洪九曾經只是重慶“棒棒軍”中的一個。
1987年,17歲的鄧洪九只身到了重慶朝天門碼頭創業賣水果。他很快發現,朝天門一帶紅橘的零售價格普遍偏高,一斤要賣七八角,而自己老家長壽的紅橘價格要便宜得多。
發現商機的鄧洪九,將2000元家當全部投入進去,將家鄉的橘子運到重慶,低價賣給街頭的其他水果商販,通過“差價”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從此,鄧洪九開啟了“水果批發狂魔”模式。
2001年,為了搶占砂糖橘市場,鄧洪九跑到了廣東下訂單,結果被當地老板看不起,空手而歸。這件事讓他明白,做生意單打獨斗是不行的。
于是,2002年,鄧洪九和妻子江宗英帶著一群從大山深處走出來的草根團隊,正式創立了洪九果品,并通過開辟新線路,生意越來越好。
2005年,鄧洪九盯上了進口水果,他從東南亞采購榴蓮、山竹等,加工分級后分銷到國內。2006年,一條“臺灣水果進入大陸實施零關稅”的新聞,讓鄧洪九再次抓住機會,把臺灣水果引入了重慶市場,借助與多家超市的合作,當年銷售額就達到了1.5億元。
2011年,鄧洪九正式進軍泰國,一開始虧了不少錢,但他沒有放棄。2012年,洪九果品借了1億元在泰國建廠,雇了上千名工人,還以期貨形式簽下4萬畝水果的長期收購合同,提前將收購款付給果農,這一策略直接改變了泰國水果在重慶的市場格局。
? 圖源:洪九果品官微
2014年,鄧洪九又跑去南美洲采購水果,在智利簽下了7000畝車厘子的長期收購合同。
這是洪九果品發展的巔峰時期,幾乎所向披靡。2017年,鄧洪九在重慶九龍坡建的新水果批發市場投入使用,成了重慶最大的水果交易中心。2018年開始,公司先后獲得多家機構投資,2019-2022年營收從20億漲到150億。
2022年,洪九果品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了“水果第一股”,市值一度沖到600億港元,鄧洪九家族的財富更是一度達到85億,登上了胡潤百富榜。
600億“水果巨頭”的崩塌
用一根扁擔挑出百億生意的鄧洪九,確實是一位傳奇的企業家。
但如今看來,鄧洪九從老家倒賣紅橘到重慶時,就已經埋下了一顆如今大廈傾覆的“暗雷”。
當時,正是通過將老家的數千斤橘子低價分給重慶的伙伴銷售,鄧洪九從中看到了“端到端”模式的巨大優勢,他曾表示,這是自己“花費36年、沉淀出最為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
這一模式的好處在于,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水果行業損耗率高等問題,特別是在水果的跨國運輸中,減少了中間流通環節,就可以大幅度降低損耗率。有數據顯示,2021年,洪九果品的損耗率僅為1.3%,而行業平均損耗率是1%-5%。
靠著這套玩法,洪九果品成了中國最大榴蓮分銷商,年賣2500萬顆榴蓮,毛利率高達24.5%。
但弊端在于,這一模式對現金流的要求非常高。洪九果品需要保證上游端向原產地果園支付預付款以鎖定優質水果供應,下游端為零售客戶預留應收款項賬期,才可以實現供應鏈的暢通。
? 圖源:洪九果品官微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當洪九果品向上游支付了巨額收購費,下游客戶又把賬期拉長到幾個月,規模越做越大,資金回籠慢的問題就開始暴露出來。
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洪九果品高達93.5億收不回來,只能被迫貸款了27億維持正常運營。2024年,這種情況仍然沒有得到改善。僅1月份,洪九果品支付了約15.2億元預付款給供應商,當月收到的回貨僅約4.50億元。
2024年3月20日,由于沒能按時發布2023年年度業績報告,上市僅兩年的洪九果品被港交所停牌。
而2023年的年報就卡在了預付款項上。公司前任核數師畢馬威對其2023年給多家新增供應商支付的34.2億元預付款提出了質疑,他發現這些供應商有的注冊資本遠低于預付款,甚至參保人數為0,“做假賬”的質疑聲甚囂塵上。
停牌后,為了緩解資金壓力,2024年4月-9月,鄧洪九和妻子頻繁質押股份,累計質押股份占直接持股的65%,占總股本約14%。2024年,多家金融機構因為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起訴洪九果品,部分分公司被貼上了封條,成都分公司員工全部離職。
如今,隨著公司高管被采取不同刑事強制措施,洪九果品終于落得一地雞毛。
進口“水果刺客”,打不過國產水果
洪九果品的崩塌,其實還折射出一個事實,那就是“高端水果”的生意不好做了。
近幾年,“月薪兩萬,吃不起水果”的話題,不時都要在社交媒體上討論一番。當打工人下了班想買水果犒勞一下被掏空的身體,結果隨便買一盒草莓幾十塊,如果多買幾樣水果,幾百塊大洋就搭進去了,實在是痛心。
網絡吐槽最多的其實是百果園,在洪九果品上市的次年(2023年),不甘落伍的百果園也登陸了港交所,成為了“中國水果連鎖零售第一股”。
正是靠著用“高端水果”打出差異化,百果園賺得盆滿缽滿,巔峰時期的2023年,收入高達113.91 億元,相比2022年增長0.7%;凈利潤3.62 億元,較上年增長了11.9%。
? 圖源:百果園官微
盡管一個是批發,一個是零售,商業模式不同,但“高價水果”是百果園和洪九果品共同的“致富經”。
尤其是車厘子、榴蓮等水果,帶著“進口”“稀缺”的光環,即使價格不菲,被捧成了“水果貴族”,中國消費者也愿意買單。
但是,高價水果的“泡沫”被戳破,往往只需一場降價。
從去年到今年,國內高端水果品種開啟了價格集體“跳水”模式,100元三個榴蓮、10元4斤陽光玫瑰、8.99元的車厘子等等,讓“水果刺客”搖身一變成了“水果護衛”,月薪5000元的打工人,終于實現了水果自由。
這背后,離不開國產水果的規模化量產。比如云南、山東、安徽等地通過大棚盆栽技術實現了藍莓的全年供應,價格較進口藍莓下降40%-60%;海南榴蓮種植面積已超3萬畝,2025年預計產量突破2000噸;山東、河南等地將陽光玫瑰畝產提升到了3000斤,成本下降50%……
當國產水果突破了“卡脖子”的地域性瓶頸,洪九果品下游客戶高價囤的進口水果就可能賣不出去,也就無法及時交付貨款,連鎖反應下,這成了壓死洪九果品的最后一根稻草。
嘗到苦果的還有百果園,根據財報,2023年實現盈利3.62億元的百果園,2024年預計全年虧損3.5億元至4億元。
再看洪九果品的崩塌,或許更像是一個寓言,它告訴人們,高價泡沫終會破滅,靠壟斷和資本堆砌的帝國,往往一夜傾覆。
不知道鐵窗里的鄧洪九,會不會懷念當年挑著扁擔賣紅橘的日子。畢竟,那時候,至少賬是現結的。
*編排 | 三木 審核 | 三木
品牌最新資訊,盡在【首席品牌觀察】↓↓↓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