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貿格局深度調整的背景下,中美兩大經濟體的互動深刻影響著中國企業的外貿路徑。據中國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中美貿易額為6882.8億美元,同比增長3.7%。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5246.56億美元,增長4.9%。
從“世界工廠”到“供應鏈中樞”,中國外貿企業正經歷雙重考驗:一方面,美國對華關稅政策、技術封鎖持續施壓傳統出口領域;另一方面,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崛起,成為對沖外部風險的新引擎。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2.68%,在世界主要國家中排名第12位,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11位,是10年來創新力提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盡管中國出口結構的技術密集度在過去十年一直在提升,但關鍵領域的技術壁壘仍是最大挑戰。如何在競合中平衡風險與機遇,將決定中國外貿的未來十年。
中國企業的外貿突圍:市場多元化與供應鏈韌性
全球供應鏈震蕩的背景下,中國外貿企業加速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前5個月,中國對美出口額同比下降8.6%,但對東盟、歐盟出口分別增長11.2%和6.8%,貿易順差反而擴大至3560億美元。
供應鏈自主化成為企業應對技術封鎖的核心策略。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2024年全球機器人統計年鑒》顯示,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一萬名員工配有470臺機器人,中國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報告還稱中國機器人應用速度持續加快,2023年度在機器人密度方面,中國已經超過德國與日本,躍居世界第三。
然而,外部風險仍在加劇。當美國揮舞34%關稅大棒砸向中國芯片產業時,全球半導體市場監測機構的警報聲此起彼伏。當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將是一次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壓力測試。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外貿相關企業超818.8萬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37.4萬余家,從企業注冊數量趨勢來看,近年間除2022年稍有下降外,外貿相關企業的注冊數量大體呈現出增長態勢,并在2024年達到頂峰。從區域分布來看,廣東省以超過24.3萬余家的外貿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全國首位,占比全國企業總數的29.7%。
對美出口主力產業:機電與新能源的“守”與“變”
機電產品始終是中國對美出口的支柱。據中國海關總署及美國商務部數據數據顯示,機電產品方面,在2024年占對美出口45%,達2361億美元,同比增長8.7%。中國對美出口的機電產品依托完整的產業鏈生態持續釋放競爭力。長三角、珠三角形成的精密制造集群,既能滿足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又可快速響應個性化定制需求。
單就某一細分領域來看,如汽車零部件,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汽車零部件相關企業超54.7萬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3.1萬余家,從企業注冊數量趨勢來看,近五年間,汽車零部件相關企業的注冊數量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從區域分布來看,江蘇省、福建省、廣東省汽車零部件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三個省市數量總和超過20.9萬余家,占企業總數的38.3%。
新能源產業成為中美貿易摩擦的“風暴眼”。據海關總署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鋰離子電池出口的第一大市場仍為美國,進口金額為153.15億美元,占國內鋰電池出口總額的比例提升至25%。與此同時,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光伏組件占美進口量的 35%。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光伏相關企業超108.2萬家;鋰電池相關企業超2.9萬家。從區域分布來看,江蘇省、廣東省、山東省光伏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三個省市數量總和超過60萬余家;而廣東省也以超過1萬余家的鋰電池相關企業位居全國首位,占全國企業總數的36%。
值得一提的是,此輪關稅風暴的升級,光伏、鋰電無疑成為了“重災區”。美國對中國加征 34% 的 "對等關稅",疊加此前 20% 的累計關稅及 50% 的 301 關稅,中國出口美國的光伏產品最高關稅飆升至104%,鋰電池產品累計關稅達82.4%。
現狀與展望:技術突圍與綠色貿易的破局之路
當前中國外貿產業正站在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傳統產業方面,美國市場的高門檻倒逼企業提升技術含量。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出口量達11.83萬臺。據中國海關數據,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出口增速達86.4%,其中相當數量比會銷往北美市場。某頭部機床企業開發的五軸聯動數控系統,已進入美國汽車零部件供應鏈,價格比德國同類產品低25%。
在綠色貿易賽道,據高工鋰電研究院測算,中國主導的《動力電池循環壽命標準》可使企業國際認證成本實現降低。據世界鋼鐵協會報告顯示,中國鋼鐵企業通過氫能煉鋼技術,將出口歐盟的螺紋鋼碳足跡削減40%。
未來,區域合作與綠色轉型將重塑外貿格局。世界貿易組織預測,到2030年綠色商品貿易規模將達1.9萬億美元,中國若能在風電、儲能等領域建立技術優勢,或可打開中美經貿的新平衡點。或者,當中國制造從“成本洼地”轉向“技術高地”,美國將不得不重新評估競爭規則。
作為國內領先的商業查詢平臺,通過天眼查的海量商業大數據,可以快速了解和分析外貿、進出口等各領域的動態與產業趨勢。不僅如此,天眼查還擁有天眼風險、商業履歷、司法案件、深度風險、財產線索等維度的內容,更可實現從洞察風險到預警風險的全方位把控,針對個人、企業、政府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對應的解決方案。
天眼查研究院認為,中美經貿博弈,既是一場技術自主與供應鏈安全的攻堅戰,也是一場綠色規則與全球價值鏈的話語權爭奪戰。未來,中國企業的突圍路徑愈發清晰:對內加速國產替代與低碳轉型,對外深化區域合作與標準輸出。正如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伊維拉所言,“全球貿易的規則正在被技術、氣候與地緣政治三重力量改寫”,在這場變局中,中國能否將制造優勢轉化為規則制定權,將決定其在中美經貿新格局中的最終坐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