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浪潮中,一群青年志愿者正以獨具匠心的方式,讓沉睡千年的兩漢文化煥發新生。近日,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創意的文化傳播活動,打造了一場場沉浸式的文化盛宴,為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提供了生動范本。
青山泉香包活動——巧手制香包,童心傳非遺
春意融融的三月,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灼灼風華服務隊走進泉山區子房村,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香包制作活動。志愿者們以“非遺傳承+志愿公益”為主題,帶領孩子們穿針引線、填充香料,在動手實踐中感受傳統手工藝的精妙。活動現場,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挑選布料、搭配彩繩,制作出一個個獨具特色的香包,稚嫩的臉龐寫滿成就感。通過互動教學與趣味問答,志愿者們不僅傳遞了香包驅疫祈福的文化內涵,更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文化傳承的種子。
徐博研學活動——一針一剪探古今,非遺文化潤童心
當非遺技藝遇見博物館課堂,碰撞出無限創意火花。灼灼風華服務隊在徐州博物館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通過“講、學、做、展”四步曲,帶領青少年解鎖香包與剪紙的千年密碼。志愿者們以生動故事揭開非遺背后的民俗智慧,手把手教授縫制香包、剪刻紅紙的技巧。孩子們或凝神穿針引線,或巧手裁出花樣,在傳統紋樣與現代創意交融中,完成了一件件充滿童趣的作品。活動尾聲的“非遺小展廳”里,孩子們驕傲展示成果,眼神中閃爍著對傳統文化的全新認知。
徐州東站漢服迎賓——漢服翩翩迎遠客,文旅融合展彭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水韻江蘇”主題旅游列車活動中,灼灼風華服務隊的志愿者們化身古風使者,以漢服禮儀為徐州文旅代言。高鐵站臺間,衣袂飄飄的志愿者們向旅客遞上特色書簽、香囊,用盈盈笑意傳遞楚漢故里的熱情。不少游客駐足合影,驚嘆于漢服華裳的典雅之美。這場古今交融的迎賓儀式,不僅成為車站里亮麗的風景線,更讓八方來客在第一時間感受到徐州“國潮漢風”的城市名片。
督公湖桃花節——漢服花海相輝映,文旅賦能鄉村興
灼灼風華服務隊應邀參與賈汪區督公湖桃花節,將漢服文化融入萬畝桃林的春日盛景。志愿者們身著曲裾深衣、唐制齊胸襦裙,與灼灼桃花共繪詩意畫卷。活動現場,她們配合文旅部門開展文化宣傳,通過漢服巡游、傳統禮儀展示等形式,吸引游客打卡互動。高校學子的青春風采與非遺文化的典雅韻味相得益彰,為“以花為媒、文旅興農”的桃花節注入了鮮活的文化內涵。
校園華服日——霓裳舞動青春,筆墨書寫傳承
杏花疏影里,一場穿越千年的華服盛宴在校園綻放。灼灼風華服務隊以“杏花春明,華衣錦上”為主題,策劃了集體驗、展演、創作于一體的傳統文化嘉年華。從香囊佩贈到碑拓傳習,從翰墨丹青到漢服T臺,志愿者們通過十余個互動項目搭建起古今對話的橋梁。同學們或提筆寫下祈愿箋,或嘗試飛花令對詩,在歡聲笑語中領略“衣冠載道”的深遠意境。這場活動不僅展現了中華服飾的流光溢彩,更讓年輕一代在參與中讀懂文明延續的脈絡。
從深閨非遺到街頭快閃,從博物館課堂到城市窗口,青年志愿者們用創意與熱情搭建起文化傳承的“青春橋梁”。我們期待通過“非遺+研學”“漢服+場景”的新模式,讓兩漢文化真正走進生活、走向世界。(李昱 顏圣婷 王申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