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張弘德 編輯 劉洋)
3月29日上午,由中國好創意暨全國數字藝術設計大賽組委會主辦,銀川科技學院等單位承辦的“青瞳視覺-數字造夢專項賽”動捕技術實訓活動在銀川科技學院順利舉行。此次活動吸引了來自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銀川科技學院等多個院校的師生以及寧夏廣播電視臺專業人士的參與,旨在通過動捕技術的實操訓練,助力寧夏地區數字創意人才的培養,推動數字藝術與科技的深度融合。
作為數字藝術創作領域的重要一環,本次動捕專場活動聚焦了光學動捕技術與虛幻引擎實時驅動的應用,帶來了最新的技術展示和實踐指導。上海青瞳視覺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團隊現場展示了8鏡頭光學動捕陣列的搭建與標定流程,深度講解了動捕場地布局優化、鏡頭角度校準以及數據穩定性調試等關鍵技術,幫助參訓人員掌握了高精度設備的使用方法,為后續的數據采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全身動捕環節,參與者完成了行走、跳躍、舞蹈等多樣化動作的實時捕捉,并通過大屏幕即時查看動作數據,進行實時修正和優化。上海青瞳視覺的技術專家詳細講解了動捕數據降噪、關鍵幀優化以及多動作融合技術,解決了動態失真、肢體穿模等技術難題,顯著提升了動作捕捉的流暢度和真實感。
參訓人員還通過團隊協作,創作了多個實驗性作品。部分作品通過創新的技術手段和創意表達,在技術性與藝術性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上海青瞳視覺技術總監表示,寧夏創作者的實踐成果證明,技術工具的運用可以有效釋放藝術想象力,地域文化的融入將為數字藝術創作注入獨特的生命力。
在活動現場,前來參加實訓的學生紛紛表示,從數據采集到引擎驅動的全流程實操,徹底顛覆了大家對動畫制作的認知,團隊的作品質量遠超預期。通過與行業專家的面對面交流,參訓者深刻理解了數字藝術創作中的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關鍵。來自銀川科技學院傳媒學院的師生也分享了他們的心得,認為這次培訓不僅為他們提供了理論知識,更通過實踐指導解決了創作過程中遇到的技術瓶頸,提升了整體創作能力。
銀川科技學院傳媒學院教學副院長伍蕊在采訪中講到,“本次動捕技術實訓活動,不僅是傳媒學院師生了解前沿數字藝術技術的寶貴機會,更是一次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嘗試。”她表示,隨著數字藝術和技術的不斷發展,這類活動將成為推動數字藝術教育創新和本地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據悉,“數字造夢”專項賽的動捕技術實訓活動將在全國范圍內陸續展開,繼續推動數字藝術教育與實踐的深度結合。本次寧夏站活動不僅為區域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也為中國數字藝術人才的培養注入了新的活力。賽事主辦方表示,未來將通過持續的技術培訓和賽事推廣,為更多數字藝術創作人才提供展示平臺,推動數字藝術創作的創新與變革。
活動主辦方還計劃在未來的活動中結合更多行業資源,推動數字藝術創作與文化傳承、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為中國數字藝術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和創新思路。通過這一平臺,更多優秀的數字藝術創作人才將被發掘出來,為中國數字創意產業的未來發展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