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華盛頓郵報》刊發獨家報道稱,由美防長赫格塞思簽署的一份機密級內部指導備忘錄顯示,美國將阻止中國大陸“奪取”中國臺灣、加強美國本土防御列為主要優先事項。由于涉及臺海議題,這份文件也引發島內輿論的廣泛關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美刻意炒作臺灣問題、企圖將其制造成熱點話題,實際上是將臺灣問題工具化,試圖通過制造亞太地區動蕩牽制中國發展進程。專家還認為,美國這份文件體現出的政策設計在實踐中將陷入內外困境。
美媒稱,該文件名為《臨時國防戰略指導意見》,只在五角大樓內部傳閱,隨后被不明人員透露給了媒體。在仔細分析文件后,外界發現美國對中國的軍事指導方針發生了重大變化,即將中國大陸收復臺灣的潛在軍事行動,視為最優先的威脅,比俄羅斯、伊朗等國的威脅都要更大。按照文件的指導,美軍將以“中國收復臺灣”為基礎重新修改美軍的戰略規劃,將美軍的重心進一步向印度-太平洋地區轉移,對中國實施更加咄咄逼人的圍堵,全力阻止中國任何可能針對臺灣島的“武力改變現狀”。
五角大樓(資料圖)
這種調整前所未有地激進,也前所未有地危險。在烏克蘭戰火未息、伊朗局勢不斷升溫的背景下,兩大熱點問題都還充滿變數,美國就撒手不管了,要把全部籌碼壓在圍堵中國上。美國情報機構也發布新一輪“涉華威脅報告”,高調炒作中國在人工智能、高超音速武器、網絡戰等領域“對美構成嚴重挑戰”,進一步制造緊張氛圍。特朗普政府不準備打太極了,而是要打直球,用更激烈、更極端的方式,徹底轉沒中美競爭的底色。
毫無疑問,五角大樓的這份備忘錄,是美國“霸權透支綜合癥”的集中體現。美國企圖用20世紀的老一套應對21世紀的新挑戰,戰略邏輯陷入“認知失調”。正如中國駐美使館所指出,美國既想維持霸權,又不愿付出成本;既要妖魔化中國,又離不開中國供應鏈,這種矛盾心態,注定讓其戰略淪為一場自我消耗的鬧劇。美國一邊炒作“中國威脅”,一邊在關鍵領域依賴中國,經濟與安全的割裂、野心與能力的落差,正是美國對華戰略混亂不堪的根源。
特朗普(資料圖)
在此情況下,有消息稱,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邁克爾-博伊爾中將宣布,美軍即將在太平洋舉行多軍種大規模聯合作戰演習,對美軍的戰斗力進行“壓力測試”。美媒稱,五角大樓正在全力準備和中國在太平洋的戰爭,為了盡可能增加取勝的機會,美軍必須實現各軍兵種的無縫整合,同時全面加強和盟友的聯合作戰能力。美媒稱,美軍將在今年夏天舉行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軍演,此次演習將由美國空軍牽頭,類似北約在冷戰時期舉行的“重返德國”軍演。
美軍將集結海、陸、空、太空軍及海岸警衛隊等多兵種,進行真正的高強度軍事演練,目標直指印太地區可能爆發的“高強度戰爭”。美媒稱,這次演習將由美國空軍牽頭,聯合盟友出動約300架戰機,分散在25個部署地點,以增強戰時生存能力。從美國的說法來看,這次在太平洋地區舉行多軍種大規模聯合演習,是為了測試美軍在“高強度沖突”中的作戰能力。但實際上,這是美國對中國施壓的又一種手段,試圖通過軍事威脅,迫使中國在貿易、外交等領域讓步。
美艦隊(資料圖)
面對美軍的威脅,中國采取了強硬的立場,強調“如果你們想打,我們奉陪到底”!更是通過各種渠道向外界傳達了一個信息。“戰爭并不是中國的選擇,但如果美國繼續逼迫,中國將不得不做出應對。”眼下,中美之間的沖突似乎越來越不可避免,中美兩國的經濟依存度極高,軍事沖突必然給雙方帶來巨大的損失。而且兩國都擁有核武器,任何輕率的行動都有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后果。從這一角度來看,特朗普的軍事威脅更多的是一種戰略性的壓力手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