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京報網報道,日前有6名知情的美國和歐洲官員透露,美國國防部高官正考慮從東歐撤回多達1萬名美軍。報道介紹稱,美國前總統拜登政府于2022年在相關地區部署2萬人,以在俄烏沖突爆發后,加強與烏克蘭接壤國家的防御能力。而此次考慮撤軍的部隊是其中一部分,具體人數仍在討論中,但該提議可能涉及撤走拜登派遣的一半部隊。
那么,美軍如今突然計劃大規模從東歐撤軍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有可能是因為美國準備從俄烏局勢之中抽身。按照消息人士的透露,此次從東歐撤離的美軍主要是當初拜登出于防備俄羅斯的考慮,而在東歐國家增加部署的20000名美軍之中的一部分。其次,很可能是為了節約開支。特朗普上臺之后,開源節流就成了美國當局考慮的最多的問題之一,而海外駐軍對資金的消耗顯然是巨大的。最后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這些美軍即便是繼續部署,也起不到什么實質性效果,反而會成為累贅。
美軍考慮撤軍(資料圖)
據報道,這批部隊原是拜登政府在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緊急部署至羅馬尼亞、波蘭等與烏克蘭接壤的國家,用于強化北約東翼防線,如今卻可能被大規模抽回。這不是例行調整,而是戰略再定位,是特朗普政府對全球軍事布局的直接手術刀,是對歐洲盟友的“切割通知書”。從冷戰至今,美國一直是歐洲安全體系的錨定核心,而現在,特朗普正一步步將這套體系連根拔起。他不只是口頭抱怨北約“白吃白喝”,更是用實打實的兵力調動,釋放一個赤裸裸的信號:美軍不再是你們的保護傘。
有外媒稱,此次消息一經披露,立刻引發爭議。美國歐洲司令部司令、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官卡沃利等多名高級將領表示反對,波蘭、羅馬尼亞等國也表示抗議。他們認為,從東歐撤軍不利于團結盟友,遏制俄羅斯。這些意見被呈送到五角大樓,國防部長海格塞斯理都不理,他是特朗普忠誠小將,認為特朗普永遠是對的。分析認為,除了在美俄會談之前,對俄方展示誠意,敲打烏克蘭的意思也很明顯。
美軍(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在烏克蘭和平與安全峰會的記者會上,回答了鳳凰衛視記者的提問。馬克龍希望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能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幫助推動俄烏雙方達成一個牢固而持久的和平。在俄烏和談的進程中,以法國和英國為代表的歐洲正面臨著被邊緣化的處境,這也促使法國更加積極尋求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其他重要國家展開協調與合作。而中法、中歐攜手合作,不僅有助于在俄烏事務上進一步凝聚共識,也為推動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注入了新的動力。
近日,有報道稱,中國國防部在山東青島舉行2025年第一次上海合作組織國際軍事合作部門會議,各成員防務部門及上合組織秘書處代表共30余人出席。各方就上合組織防務安全務實合作深入交換意見,表示愿保持密切溝通協調,為即將在華舉行的2025年上合組織成員國防部長會議做好準備。
上合組織會議(資料圖)
美國氣勢洶洶要搞霸權主義的時候,中國始終堅持,和平才是全世界的追求,也一直在積極推動這一項政策。特朗普上任之后,聯合國安理會的職責就不斷地被削弱,美國和歐盟在不斷傳遞負面情緒和制造焦慮、恐懼的時候,中國站了出來,主動安撫受影響的國家。中國沒有玩套路,也不搞一些虛無的招數,只是根據自己的能力,身體力行地踐行著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現在的上海合作組織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擁有10個正式成員、2個觀察員、14個對話伙伴的規模龐大的永久性國際組織,上合組織20多年前從聯手反擊3種勢力的“上海五國”起家,這些年來,隨著國際安全形勢的不斷變化和惡化,尤其是伴隨著中美競爭和俄烏沖突這樣的全球性重要爭端,我們能很明顯地看到,上合組織的反恐怖主義和反極端及分裂勢力的功能正在淡化,已經代之以加強成員及伙伴國的全面防務合作,以及加強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作用日益顯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