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4月17日訊(記者 徐昇)珙桐是新生代第三紀留下的孑遺植物,有“植物活化石”之稱,為中國特有的單屬植物,具有非常高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堪稱國寶級植物。近日,南京中山植物園珍稀瀕危園中的珙桐已經步入花期,潔白的花朵很像白鴿站在枝頭。由于珙桐長在密林深處,植株瘦高,人們需要仰頭才能看到“白鴿”停駐枝葉間的景象。
珙桐 中山植物園供圖
據介紹,珙桐為藍果樹科、珙桐屬落葉大喬木。球形頭狀花序,花瓣狀苞片2-3 枚,初時淡綠色,繼變為乳白色,后變為棕黃色而脫落。花期在4月。珙桐拉丁名 中屬名Davidia,源自人名David,因法國神父David首先在我國中部地區發現珙桐。
珙桐花兒好似白鴿飛舞 中山植物園供圖
“有趣的是,珙桐的花是沒有花瓣的,常常被人們誤認為白色‘花瓣’其實是 它花序外面的總苞片。苞片中間紫紅色的才是頭狀花序的花,似鴿子頭部,當微風輕拂,葉動花搖,翩躚舞動如鴿子飛舞,所以珙桐又被植物學家命名為‘中國鴿子樹’。”中山植物園工作人員介紹,作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也是世界著名的珍稀樹種和觀賞樹種,它的葉、花、果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珙桐花兒好似白鴿飛舞 中山植物園供圖
不要以為珙桐的總苞片長成這樣只是為了扮酷,它們對珙桐的繁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珙桐花逐漸成熟,它那兩枚苞片會由淡綠色漸漸變為乳白色,這時昆蟲就會接收到花已成熟的信號,訪問頻率也會大大增加。因此珙桐的苞片已經替代了花瓣吸引昆蟲前來傳粉。此外,珙桐苞片的另一個作用是保護花粉。珙桐的花粉很脆弱,遇水后活力會大大下降,它碩大的苞片就像雨傘一樣可以保護花粉不被雨淋。
此外,目前中山植物園珍稀瀕危園中的秤錘樹也進入了花期。秤錘樹是南京本土的珍稀瀕危植物,它最早由我國蕨類植物研究奠基人秦仁昌先生發現于南京幕府山,并由胡先骕根據秦仁昌先生1927年采集的模式標本而定名,是我國植物學家發表的第1個新屬,也是我國特有的少種屬,國家二級保護漸危種。
秤錘樹開花了 中山植物園供圖
秤錘樹為落葉小喬木,枝葉繁茂,葉色濃綠,春季小花潔白如雪,秋季葉落后果實宿存,倒掛懸垂,隨風拂動,宛如秤錘,頗有野趣,為優良的觀賞樹種。
狹果秤錘樹也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與秤錘樹的主要區別在于果實形態。狹果秤錘樹的果實看起來更瘦長一些,單看花倒是區別不大。狹果秤錘樹的植株也比秤錘樹更矮小一些,為小喬木或灌木狀。珍稀瀕危園里的狹果秤錘樹引種時間不長,現在還不到兩米高,但已經在開花了。
校對 盛媛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