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戴云
4月17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守護安全,創新發展,加強特種設備全鏈條監管”專題新聞發布會。針對近期發布的《市場監管總局關于試行特種設備安全沙盒監管制度的通告》,市場監管總局特種設備局副局長周亮介紹,借鑒國際上沙盒監管理念,結合國內汽車等領域試點經驗,推出特種設備安全沙盒監管制度,旨在劃定“安全試驗區”,允許企業在可控范圍內試制試用,并同步監測風險、消除隱患,實現技術創新與安全監管的動態平衡。
市場監管總局特種設備局副局長周亮。封面新聞記者 戴云 攝
據介紹,沙盒監管起源于英國金融科技監管領域,主要用于對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金融產品進行監管,目的是既保護消費者利益,又促進金融科技產業規范發展。2015年發展至今,歐盟、德國、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在金融、人工智能、汽車等領域探索實施沙盒監管制度。
特種設備包括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和客運索道8個種類,量大面廣,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設備設施。
當前,我國特種設備產品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以下簡稱“三新”)不斷應用,傳統監管方式只要求產品在實驗室驗證,難以充分暴露真實場景下的風險,且缺乏過程跟蹤。
面對“三新”產品的應用,如何平衡“創新激勵”與“風險防控”,既推動特種設備技術進步,又防范科技發展帶來的潛在風險,是當前特種設備領域亟待解決的難題。
周亮解釋,為此,市場監管總局引入沙盒監管的理念,建立特種設備安全沙盒監管制度。對采用“三新”的特種設備,在產品正式進入市場前,采用沙盒試驗、技術評審、過程監督等措施進行風險管控,引導企業主動查找問題、消除隱患,保證新產品質量安全性能。
“沙盒監管是針對技術創新的柔性監管制度,在沒有完全掌握新技術、新產品的風險時,為企業提供一個試用平臺和測試周期,在不違反原則性準入標準和安全底線的基礎上,允許企業開展深度測試,最大限度地暴露潛在風險,努力將風險消除在正式進入市場前。”周亮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