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均華為”成為現實,車企還是要靠沒有華為的部分。
4月16日,又是個汽車行業的好日子,大約5場汽車發布會扎堆召開,而流量的中心依然屬于華為,屬于鴻蒙智行,但實際上當天的“含華量”不止體現在鴻蒙智行的發布會上,還體現在稍晚的嵐圖技術發布會上。
當晚,嵐圖汽車在主題為“天元智駕·安心智駕”的技術發布會上,正式發布了其L3級智能架構“天元智駕”,這一架構以“青云L3級智能安全行駛平臺”和“鯤鵬L3級智能安全駕駛系統”為核心。
注意,嵐圖發布的是L3級智能架構,而非已經量產的L3級智能駕駛產品,雖然業內關于L3級的量產落地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但嵐圖此時拿出這樣一個架構,不僅從今年車企的“智駕平權”混戰中跳脫了出來,立住了“技術領先”的站位,也實現了營銷上的一點差異化。
更重要的是,嵐圖展現出了傳統車企“利用”華為的一些戰略思考,而這些思考是邁入品牌2.0階段的嵐圖能否大步向上的關鍵。
擁抱華為的“姿勢”
在華為用銷量和盈利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后,傳統車企擁抱華為的速度明顯加快,甚至已經出現了車企擁抱華為的迫切需求和華為無法無止境擴張鴻蒙智行之間的矛盾。
目前,加入鴻蒙智行的車企已經增加到了五家:賽力斯、奇瑞、北汽、江淮、上汽,數量多到華為絕大部分線下門店都不可能擺齊所有車型的程度,或許是出于這樣的考慮,也或許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考慮,沒有加入鴻蒙智行的華為合作伙伴,開始尋找其他跟華為“貼貼”的方案。
典型案例是從華為HI(Huawei inside)模式升級到HI Plus模式,即將華為提供全棧集成解決方案,升級到雙方在產品定義、商業計劃、項目研發、渠道、銷售流程、營銷模式全環節中均共同協作。
可以理解為,除了不叫X界、不在華為發布會上發布、不在華為線下門店銷售之外,其他方面無限接近鴻蒙智行的合作模式。
阿維塔和廣汽的“華望”是這個模式的兩大代表,根據相關報道,這兩大品牌還都在全面引入華為的IPD(集成產品開發)和IPMS(集成產品營銷)體系流程,力圖構建全新的流程,貫穿產品定義、營銷以及生態服務等環節。
嵐圖與華為的合作則稍顯復雜,模式上看,嵐圖采用了華為HI模式1.0,但東風集團在不斷加深與華為的合作,東風奕派選擇了HI Plus模式,更有消息傳出東風與華為也將誕生一個X望的新品牌,而嵐圖前不久又傳出消息已經引入華為IPD體系流程。
總得來看,東風集團希望與華為進一步加深合作,旗下的各個品牌則在探索跟華為合作的“度”,而嵐圖是這場探索的“先鋒”,同時也是華為HI/HI Plus模式如何跨入2.0階段的一個觀察點。
為什么嵐圖會是一個觀察點,原因在于阿維塔跟華為的合作深度早就進入了HI Plus模式,其旗下車型早早全面搭載了華為的智艙和智駕,進一步深化合作后會有什么效果,有待進一步觀察,至于華望落地還有一段時間,因此今年全面搭載華為智艙智駕的嵐圖或許能為我們帶來一些新思路。
嵐圖該怎么用好華為?
首先我們要明確華為到底能為車企帶來什么,筆者認為包括三方面——技術、流量、體系化改造,隨之而來的考驗是華為的技術怎么整合進自身的技術生態里、華為的流量怎么轉化成自己的、華為的體系怎么跟企業自身體系相融合。
技術整合上,文章開頭提到的嵐圖技術發布會可以看做是品牌的一種新解題思路,“智架+智駕”的提法,一方面充分借勢華為的技術優勢,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嵐圖自身的技術站位,并且將自身的技術變成了“底座”,而華為技術則是底座上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進一步,嵐圖對于新技術“將深度挖掘用戶可能面對的所有場景”的描述,也把技術從“功能性”升級到了“場景化”。
潛臺詞是,華為的技術大家都可以有,但沒有強大的底層架構是用不好的,沒有場景化開發能力也是會有欠缺的。當然在具體的產品上,依然要把華為智艙智駕技術拿出來當賣點。
這套打法是明智的,有技術高度也有務實的賣點,但嵐圖還需要解決華為技術的另一個問題——貴。
眾所周知,在智能化技術上,華為的價格在一眾供應商中都是排在前列的,這也是鴻蒙智行各品牌都定位高端市場的原因之一,可市場又越來越卷,所以嵐圖需要在其他方面做好降本,以保證搭載華為技術產品的競爭力。
這方面嵐圖有兩大優勢,第一是ESSA電動架構,其通用配置率高達85%,可將開發周期縮短至少12個月,模塊成本通用率達到70%。
第二是嵐圖業務基盤已經成型并趨于穩定,從2021年8月到2024年,嵐圖完成了“三年三品類、四年四款車”的戰略布局,擁有了覆蓋轎車、SUV、MPV三大主流細分市場的產品矩陣(追光、FREE、知音、夢想家),并打造出了一款細分市場標桿車型——嵐圖夢想家。
無論是架構帶來的高通用化率,還是規模化都能幫助嵐圖更好的控制成本。
流量轉化上,嵐圖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怎么把吸引來的消費者變成客戶,二是怎么讓吸引來的人記住嵐圖而非僅僅是華為,這就非常考驗嵐圖營銷的能力了。
在這個問題上,嵐圖的優勢在于已經有了一款明星車型——夢想家,有這臺車較高的市場認知度,嵐圖要把品牌標簽持續提煉、銳化,并在旗下全系車型全面搭載華為智能化技術后大力推廣,最終形成嵐圖品牌的市場認知。
體系融合上,嵐圖不需要太過擔心,因為其底子不錯。在過去幾年,嵐圖進行了多輪組織架構調整,2023年嵐圖的調整尤為值得關注,這次調整中一級部門由多變少,二級專業減少,并整合歸口,后臺形成品牌+產品聯動,三級匯報的扁平化管理,可以讓用戶與企業更好的直聯,打通從決策端到執行端的超級鏈接。
擁有一個相對高效的組織架構,嵐圖就能更好的抓住市場內卷中的機會窗口,哪怕是“人均華為”,嵐圖也有機會突圍成功。
在發布新技術之余,嵐圖也高調宣告了全新嵐圖FREE要沖擊中大型SUV銷量TOP3的目標,這臺四年磨一劍的車,不只是品牌2.0階段的開山之作,更是嵐圖關于如何“用好華為”的一份答卷。
嵐圖到底能交出什么樣的答卷,應該是今年汽車行業最值得期待的事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