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昭通市經濟總量實現歷史性突破,提前一年邁上2000億元臺階。2025年,昭通市立足新的坐標方位、發展形勢和使命任務,作出深入推進農業強市、能源強市、交通強市、生態強市、教育強市“五大強市”建設的工作安排,接續奮進,加快邁向全省“第一方陣”,努力闖出一條順應時代潮流、符合昭通實際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之路。
昭通:深入推進“農業強市”建設
推動傳統農業大市邁向新型農業強市
推進“農業強市”建設,是昭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昭通市堅持把農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一號工程”,以高端化、品牌化、市場化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做好“土特產”增值和“科技賦農”大文章,推動昭通從傳統農業大市邁向新型農業強市。
技術賦能 助農增收
眼下正值蘋果樹萌芽的關鍵期,昭陽區蘇家院鎮一場以“高接換頭”技術為核心的提升行動正如火如荼展開。果農許朝林計劃將50畝樹齡10 年的蘋果樹,通過嫁接的方式,把優良品種的接穗嫁接到低產蘋果樹上。
望著果園里剛剛嫁接的瑞雪、中田等優良品種,許朝林欣喜地說:“老品種蘋果市場價每斤2元至3元,一畝地凈利潤才5000元,更新品種后產量顯著提升,收入有望翻番。”
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和蘋果育種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優良品種不斷涌現。為打破傳統粗放生產模式,提高昭通蘋果產業的市場競爭力,近年來,昭通市將蘋果產業作為高原特色農業重點培育,不斷完善扶持政策,大力推廣標準化、綠色化、高端化等優質生產技術。通過專家領航、培訓賦能、技術引領、技能競賽等措施,為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針對昭陽區、魯甸縣蘋果產區的實際情況,包括種植水平、生產特點等,我們制定了相應的措施和方案;針對示范園的打造,確定了地塊和品種,有效推動示范園蘋果品種的更新和品質的提升。”昭通市蘋果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說。今年,昭通市計劃在昭陽區、魯甸縣打造2000畝高端優質蘋果示范園,帶動周邊果園提質增效,推動昭通蘋果產業向高端化、品牌化、綠色化發展。
昭通是我國南方最大的優質蘋果生產基地。經過近百年的發展,蘋果產業已從百余株果苗成長為近百萬畝的大產業,帶動13.8萬戶52.7萬人增收致富,蘋果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金果果”。2024年,昭通蘋果實現產量130萬噸、綜合產值150億元。
創新突破 延伸鏈條
“土豆還可以做成‘大米’!”不久前,全球首條“土豆米”生產線在巧家縣投產的消息引起大家關注。
“這不僅是我國第一條把新鮮馬鈴薯變成干燥‘大米’的生產線,也是世界第一條。”研發團隊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奇接受采訪時介紹。“土豆米”是用新鮮土豆加工而成的米粒狀淀粉制品,它保留了土豆90%以上的天然營養成分,與傳統精制米面相比,蛋白質含量提高了27%,口感上既有大米的軟糯,又有土豆的香甜。
昭通是云南馬鈴薯主產區,也是世界最適宜生產優質馬鈴薯的區域之一,曾被世界馬鈴薯大會授予“世界馬鈴薯高原種薯之都”的稱號。數據顯示,2024年,昭通市馬鈴薯完成種植面積237萬畝,產量達350萬噸,綜合產值約100億元。這條“土豆米”生產線的成功投產為昭通馬鈴薯的深加工和產業升級開辟了新的道路。
“土豆做成‘大米’后,產值將翻10多倍。”巧家洪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昱霖告訴記者,“土豆米”生產線每小時可處理新鮮土豆20噸,2.5噸土豆能加工1噸“土豆米”。首條“土豆米”生產線投產后,公司年加工新鮮土豆2500余噸,生產“土豆米”1000噸,實現產值3000余萬元。
從田間地頭到工廠廠房,昭通不斷探索農業發展新模式,統籌抓好農業基地建設、經營主體培育、特色品牌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深挖潛力,做好“土特產”大文章,高原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
天麻是昭通六大高原特色農業產業之一,全市天麻種植面積近12萬畝。圍繞天麻,彝良縣小草壩鎮將寶藏村打造成了集康養、旅游、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精品示范村。“開業至今,我們共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120余萬元。”寶藏村黨總支書記姜雄發高興地說。
同時,昭通市借助科技創新,加強對天麻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加大品牌化建設力度,天麻產業完成了從單一種植到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的華麗轉身。
“我們先后引進培育了‘好醫生’‘國藥種業’‘一心堂’‘定風草’等20余家龍頭企業,開發了天麻飲料、天麻蜜片、天麻牙膏等9個系列的50余個產品。”昭通市天麻特產局負責人表示,2024年,全市天麻產業綜合產值達93.91億元,帶動15萬余名農村群眾增收致富,聯農帶農效益進一步顯現。
從“大”到“強”,昭通市六大高原特色農業品牌越擦越亮,蘋果、天麻等產業品牌優勢逐漸凸顯。截至2024年,全市農業綜合產值突破1500億元。下一步,昭通市將深入推進“農業強市”建設,大力推進“1+10”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啟動11個縣(市、區)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園建設,強化“綠色昭品”品牌打造,力爭農業綜合產值達1800億元。
“重點以鄉村建設、設施農業發展為抓手,夯實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基礎;以做強蘋果、竹子、馬鈴薯,做大天麻及特色養殖,做優花椒產業,做特一批小眾產業為抓手,打造高原特色優勢產業集群。聚焦農產品基地建鏈、加工補鏈、品牌強鏈、市場延鏈,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昭通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扛起使命擔當 加快建設“農業強市”
強市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市強。今年,市委五屆九次全會作出“農業強市”建設工作安排,并把它放在“五大強市”之首,表明市委、市政府加強“三農”工作的鮮明態度,發出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
昭通是傳統農業大市,蘋果、竹子、馬鈴薯、天麻、花椒種植規模均位居全省前列,建設“農業強市”有基礎、有條件、有潛力。全市上下要堅決扛起使命擔當,錨定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目標,以奮進姿態、超常舉措,努力推動昭通從傳統農業大市邁向新型“農業強市”。要以高端化、品牌化、市場化為主攻方向,充分發揮生物多樣性和高山林地、干熱河谷等資源優勢,加快高附加值產業布局和種植養殖結構調整步伐,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因地制宜做好科技賦農和“土特產”增值大文章,全面做強蘋果、竹子和馬鈴薯產業,做大天麻和特色養殖業,做優花椒產業,做特一批小眾產業。要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利益聯結主體的支持力度,創新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要進一步豐富農文旅融合業態,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全面解決農業項目上的“卡脖子”問題,奮力開創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市”建設新局面。
來源/昭通日報 記者 葉康 王國江 孫貴波 圖片來源 新華社 巧家融媒 微彝良 沈迅
終審/胡華玉 編審/保進 校對/何淑倩格 編輯/馬思
投稿/ ztsxwzx@126.com
轉載請注明來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