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白宮再次放出"愿意談判但需中方主動"的風聲時,特朗普要求北京"先打電話"的堅持,與其說是談判策略,不如說是為了面子。
隨著北京持續拒絕"主動示好"的劇本,惱羞成怒的白宮團隊可能鋌而走險,將關稅戰推向更危險的境地。
但這樣的策略升級,只會加速全球產業鏈重構進程,促使更多國家加入"去美元化"浪潮。歷史經驗表明,當霸權國家執意用單邊主義維護面子時,往往要付出失去里子的沉重代價。
美國時間4月15日,一紙總統令震動全球
近日,特朗普的言行舉止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他一邊明確表示愿意與東方某個大國進行談判,一邊卻又設下了前提條件:要求東方某個大國必須先主動邁出這一步。
然而,東方某個大國并非特朗普想象中的那么“聽話”。面對特朗普的挑釁和施壓,東方某個大國絲毫沒給臺階,這讓他感到惱羞成怒。他無法接受自己的“面子”受到如此大的挑戰和損害。
于是,特朗普決定再往前走一步,試圖通過新的手段來逼迫東方某個大國就范。當地時間4月15日,他在白宮簽下了一份總統行政令,要求白宮骨干之一的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死守國家安全。
他宣布依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對進口再加工關鍵礦物啟動國家安全調查。這份被外界稱為"資源絞殺令"的文件,將鈷、鎳、鈾等50種戰略資源納入審查范圍,尤其劍指中國主導的稀土供應鏈。
此舉旨在削弱美國對中國、俄羅斯等國的關鍵礦物依賴,但可能引發全球供應鏈斷裂風險。中國目前控制著全球60%的稀土加工能力,美國80%的稀土進口依賴中國。
全球產業鏈恐慌情緒升溫
半導體與新能源行業首當其沖:稀土是制造芯片、電動車電池的核心材料,若關稅落地,全球28nm芯片制程成本可能飆升15%,特斯拉、寧德時代等企業供應鏈成本面臨沖擊。
歐盟與新興市場反制預期:歐盟委員會已啟動“關鍵原材料法案”緊急修訂,擬對美國進口的鋰、鈷等資源加征報復性關稅;
按理來說,特朗普現在弄這個調查,有點晚了,更像是演戲,想蓋住美國在重要方面對中國的依賴。數據顯示,美國對中國的依賴程度讓人吃驚,15種關鍵礦產百分百靠中國,還有差不多30種超過一半都來自中國。
這樣看來,美國威脅要加稅,好像沒什么底氣,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弱點。
更深入地看,就算美國執意進行深海采礦,也會面臨成本高昂和技術不足的難題。國際海底管理局的估計顯示,深海采礦的花費比陸地開采貴很多倍,對于美國龐大的債務負擔來說,更是個不小的打擊。
更重要的是,就像馬斯克說的,中國在稀土的開采和提煉技術上擁有完整的產業鏈。美國想重新建立類似的體系,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時間。
除此之外,美國六代機F-47項目70%的永磁體依賴中國鏑、鋱等中重稀土,而這些材料在全球供應鏈中幾乎沒有替代來源。
五角大樓內部評估顯示,若中國持續限制出口,F-47的量產時間將推遲至少3年,單機成本飆升至5.2億美元,遠超預算的3.8億美元。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波音剛剛憑借F-47項目獲得特朗普政府150億美元補貼,試圖扭轉連續六年被空客壓制的頹勢。
但這項"救命稻草"如今卻成了催命符——F-47的隱身涂層需要稀土元素釔,而美國本土唯一的釔礦開采項目因環保訴訟陷入停滯。
全球秩序的裂變
特朗普政府犯了戰略上的錯誤,他們想用貿易戰來維持美國的老大地位,但沒意識到時代已經變了。現在是數字經濟的時代,全球經濟的運作方式也在發生變化,還用冷戰時期的老思路已經行不通了,只會讓美國越來越沒存在感。
美國政府還在糾結稀土關稅的小細節,而中國正在通過“一帶一路”項目,打造一個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全球經濟合作體系。中國的做法更加著眼于未來,也更有助于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
這種戰略錯位,使得華盛頓精心構建的圍堵體系出現了巨大的缺口。
華盛頓想用貿易戰讓歐洲在它和中國之間做選擇,還拿安全保障來拉攏。但歐洲的領導人們已經明白,美國實力沒那么強了。
美國自己的產業都快保不住了,它說的“安全承諾”根本不可靠。相比之下,中國巨大的市場和穩定的供應鏈,對歐洲來說更有吸引力。
英國商務大臣雷諾茲訪華意義重大,這顯示了一種積極的合作姿態。他這次來中國的任務很明確,就是要加強數字經濟方面的合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共同研究如何實現綠色能源轉型。
這些議題的選擇表明,歐洲特別關注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希望能在科技領域占據領先地位,同時他們也非常重視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以及重塑歐亞經濟格局帶來的新機遇。
總之,雷諾茲大臣的訪問,體現了英國乃至歐洲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深入思考和積極行動。
歐亞大陸的新圖景
歐洲領導人最近頻繁訪問中國,表明歐洲正在拋棄過時的冷戰觀念,希望以獨立的姿態參與到新的世界秩序建設中。
中俄兩國加強合作,中歐關系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加上發展中國家的力量不斷壯大,這些因素共同構建了一個更加多元化的全球安全體系。
美國試圖通過“分而治之”的策略來維持其影響力,但這種做法反而促進了多極化世界格局的形成,讓世界變得更加平衡和多元。
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柏林外交論壇上的講話中,指出了21世紀全球治理的要點:制定全球規則不能由一方說了算,需要大家一起參與。
這句話實際上表達了對美國單邊行動的不滿,希望改變由美國主導的局面,建立一個更加平衡的世界秩序。
這意味著未來國際事務的處理,應該由多個國家共同協商,避免出現少數國家強加規則的情況。這樣的合作才能更好地應對全球性挑戰。
多極世界與未來
世界政治和經濟形勢變得越來越復雜,如果還堅持冷戰時期的想法,只關注表面上的輸贏,最終只會讓自己吃虧。
美國能否看清現實,放棄做世界老大的想法,選擇和大家一起合作,將決定它未來在世界上的地位。
結語:
這場關稅戰的終極悖論在于:美國試圖通過保護主義重建制造業,卻因供應鏈斷裂導致汽車、電子等行業成本上升;中國則以擴大開放應對挑戰,2024 年實際使用外資增長 9.3%,自貿試驗區擴容至 21 個。正如商務部發言人所言:“施壓和威脅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
當白宮沉醉于 “關稅數字游戲” 時,全球經濟正站在十字路口。歷史經驗表明,任何試圖以鄰為壑的短視政策,最終都將反噬自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