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發起的關稅大戰,讓全世界風雨飄搖。由此引發的各種事件層出不窮,我們先來看幾個非常有代表性的消息。
4月15日,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說法稱,美國財長貝森特已經做好了計劃,打算利用關稅談判的機會,讓70多個國家集體孤立中國,完成“對華脫鉤”,換取美國的“關稅讓步”。具體要求有三個:拒絕中國商品,禁止中國商品轉運,禁止中企在當地設廠規避美國關稅。
當地時間4月16日,美國人口和經濟規模第一大州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紐森宣布就關稅問題正式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他批評特朗普政府濫用關稅政策的行為“違法”,給美國經濟造成嚴重混亂和破壞。加州成為全美第一個就關稅問題起訴特朗普政府的州。
當地時間4月16日,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表示,加征關稅導致了貿易爭端加劇等一系列負面后果,未能準確平衡美國的中期利益。他說,那些用零和思維看待中美關系的人,沒有認識到兩國關系的復雜性和長期發展軌跡。他還認為,中國不會像蘇聯那樣崩潰,中美將繼續共存,長期保持一種可控競爭狀態,雙方要避免沖突,創造合作機會。
當地時間4月9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表示,美國領導地位已終結,中國必須站出來領導世界了。他認為,其他國家不再將美國視為穩定器,不再將美國視為基于規則的秩序。而中國是世界上大約150個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過去幾十年來,一直致力于成為國際體系中負責任的參與者。他還提到,中國應讓人民幣發揮更大的國際貨幣作用。
以上幾個消息可以看出什么呢?【兵國大事】認為:1、特朗普政府還沒放棄利用關稅來圍堵中國的圖謀,并且已經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這也說明特朗普沒牌可打了;2、關稅戰也讓美國自身苦不堪言,由此造成美國內部開始分裂,才會出現加州出來起訴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估計后面的漂亮風景線會越來越多;3、沙利文雖然在位的時候,并不是這么清醒,但這次說的話也有一點道理,當然沙利文的用意也不單純;4、美國學者杰弗里·薩克斯這番話,才是本文要探討的重點,美國霸權是否到了終結階段,中國是否應該站出來領導世界了?
特朗普的崛起,絕非偶然之選,而是歷史洪流中某種必然性的體現。在美式文化步入其末路的今天,這一進程的推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長期累積的結果。深入剖析北美精英階層最本質的基因,我們可以清晰地洞察到,所謂“美式文明”走向衰敗的根源所在。在此過程中,我們或許能從另一個角度,認識到中華文明對于世界的獨特價值與重要性。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亦非憑空而來,它是數十年臥薪嘗膽、韜光養晦的必然結果,又恰逢美國霸權逐漸走向衰落的時機。然而,僅憑這些條件仍不足以確保崛起之路的順暢。天時、地利、人和的巧妙結合,才是實現高效崛起的必要條件。在這個過程中,衰落與復興往往在同一時空交錯,衰落者的垂死掙扎可能給復興者帶來沉重的打擊。因此,一個看似偶然的外部因素,往往成為決定性的力量,使天時、地利、人和得以完美配合。
美國這出霸權大戲,已經上演了一個多世紀。我們見證了它的崛起,也目睹了它的衰落。如今,美國已無人能擔當起合格的領航者角色,就連特朗普這樣的商界網紅,也能搖身一變成為總統。美國這面破鼓,先由美國人自己一通亂捶。現在的美國,正處于一種自我毀滅的模式中,高超音速導彈研發屢屢失敗,而國家崩潰的風險卻日益加劇。這是美式文化自誕生以來就注定的宿命。
我們不禁要問,美國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自我絞殺的?自帝國體系形成以來,掠奪便成為其基本的使命。帝國的邏輯在于,通過掠奪周邊地區來滋養其核心區域。三億多美國人如同一只擁有無數觸角和吸管的大蜘蛛,不斷從外圍吸血以維持其生存。然而,掠奪的本質決定了帝國的短命。因為它只消耗而不建設,將他人的勞動成果據為己有,卻從未體會過他人的艱辛。搶錢容易花錢不心疼,搶了再搶,花了再搶,形成了一個無法打破的死循環。
美國的掠奪永無止境,最終必然走向過度掠奪。你怎能指望一個海盜會手下留情?海盜要么在掠奪,要么在掠奪的路上。然而,美國之所以能走到帝國體系的巔峰,是因為它對掠奪體系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創新和體系化構建。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金融和美元這七根大棒,如同北斗七星陣般嚴密無縫地揮舞著。玩轉這個帝國需要極高的智慧,這也是為什么猶太財閥能夠實際上掌控這個國家的原因。
為了維持這個錯綜復雜的帝國體系,美國需要集中全球的優秀人才進行持續經營。與早期的羅馬帝國、波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甚至大英帝國不同,現在的美國更需要復雜精密的頭腦來運轉。因此,我們看到的美國“開放”的移民政策并非出于博愛或胸懷博大,而是為了掠奪全球人才特別是聰明又勤奮的亞洲人。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等都成為了美國的人才庫。
然而與一些公知們的認知相反的是,美國從來不愛世人,它只關心精英人才能否持續為其經營這個窮途末路的帝國體系。美國就像那只大蜘蛛一樣,要將全球的資源都吸干榨盡。至于外圍的國家能撐多久那是它們自己的事情。美國認為全球都必須在它的網下討生活至于這是否永久成立反正美國是這么操作的。美國是典型的“我不要你認為,我就要我認為”的國家。
當美國發現無法動搖中國的經濟地位時,當中國從一只大肥羊變成一只功夫熊貓時,中國自然就不再應該存在于這張網上,更不能存在于任何其他由美國主導的網上。因此美國必須徹底清除中國這個障礙。因為中國多存在一天就可能帶著更多國家脫離美國的控制。
然而美國當下根本無法離開中國的供養。強行與中國脫鉤相當于自斷經脈。但美國為了維護其霸權地位不惜一切代價,哪怕被中國扯破這張網只要贏了就可以重來。而中國之所以在某些時候吃虧,恰恰是因為中國不能“不顧一切”,不能為了短期利益而放棄長遠目標。因為中國還有自己的民族復興大業,還有14億多老百姓要過日子。
現在中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處于弱勢之時,還要應對美國這個強大而又不擇手段的對手。雖然美國的掠奪行為仍然有效,但各國已經越來越警惕,掠奪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因此帝國的崩潰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在《美帝國的崩潰》這部深刻剖析美國政治走向的著作中,美國學者加爾通提出了一種折衷的解決方案,旨在為美帝國指明一條轉型之路。他呼吁美國摒棄其海盜文化——那種以掠奪為生的歷史慣性,轉而投身于創造與建設,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藍圖。這一轉變不僅不會削弱美國作為全球強國的地位,反而能使其超越帝國的舊有形態,步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然而,加爾通的這一構想,在現實主義者眼中,或許更像是一本充滿幻想的童話書,因為美國一旦深陷海盜邏輯的泥潭,便難以輕易脫身,其海盜本質似乎已根深蒂固。
回顧歷史,當白人探險者初次踏上美洲大陸時,他們曾受到印第安人的慷慨援助,后者慷慨解囊,用珍貴的糧食救助了這些遠道而來的陌生人。然而,這份善意并未得到應有的回報。相反,白人探險者及其后繼者幾乎將印第安人趕盡殺絕,從原本的5000萬人口驟降至僅存的25萬,這場種族屠殺之慘烈,令人扼腕嘆息。在這場浩劫之后,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如洪水般席卷了整個美洲大陸,幾乎完全淹沒了印第安文化的痕跡,仿佛后者從未在這片土地上存在過一般。
時至今日,美國社會普遍呈現出一種“只認當下,不顧過往”的短視心態,他們拒絕承認自己的歷史根源和文化傳承,只一味強調自己當前的全球領導地位。這種“欺師滅祖”的行為模式,在美國文化中有著深厚的土壤,不禁讓人質疑:這樣的“燈塔”國家,究竟有何值得仰慕之處?
加爾通曾建議美國應積極投身于全球共同發展的大潮中,但問題在于,一個連自身歷史和文化都無法包容的國家,又如何能奢談對其他民族和國家的尊重與理解呢?海盜文化的基因中蘊含著一種自我毀滅的力量,它最終會導致美國在國內外兩個層面都陷入嚴重的透支狀態,進而引發美式文化的崩潰或猝死。
正因如此,中國在面對美帝國的挑釁時,總能保持冷靜與克制。因為中國深知,美帝國所走的道路是一條不歸路,其每一次的掙扎與反撲,都只是徒勞地延長其垂死掙扎的時間而已。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任何生命體的首要責任都是延續自身的存在。一個不懂得自我約束的文明,終將走向毀滅的深淵,無論其歷史多么悠久,都無法逃脫這一宿命。
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綿延五千年而不絕,絕非偶然。它憑借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力量,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中國應當繼續秉持謙遜與謹慎的態度,堅定不移地發展自身經濟和國防實力,以應對來自美帝國的潛在威脅。只有當中國能夠抵御住美帝國垂死掙扎時的猛烈反撲時,它才有資格和能力去拯救這個充滿危機與挑戰的世界。
縱觀當前的國際格局,不僅僅只有中國一家成功,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一大批國家取得了成功,這一切都帶有巨大的示范效應,得到諸多第三世界國家的認可和為第三世界國家提供了新選擇。但西方世界誰也不愿意接受新勢力的崛起,零和博弈由此而生。于是中美進入到了結構性對抗階段,所面臨的復雜性和嚴峻性皆是前所未有的。
大國戰略競爭本身便是一場豪賭,勝則為王,敗則生死堪憂。大國戰略競爭同時并非單純的兩強之間對決,而是殃及全球,選邊站便成為擺在各國眼前最大的一個問題,即使一些國家想在兩強之間尋求平衡或中立也很難。所以對于整個西方世界來說,選邊站本身帶有諸多的矛盾性,美國的強大和中國的經濟優勢,都是他們想要的。
中國經濟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不光是要超越,而且要大幅度的超越。中國當前的GDP規模穩居世界第二位,總比約為美國的70%左右。中國經濟在未來10-20年還能保持一個中速增長,保守估算是5-6%的增長率。
這樣當新中國迎來第80個生日的時候,中國的GDP總額保守可達到24萬億美元,再以平均2%的增長率計算美國的GDP,總額為25萬億美元。到了2029年,中美GDP就非常接近了。
如將時間再后推至建國100年,中國的GDP總額保守將達到79萬億到80萬億美元的水平,而美國還是以平均2%的增長率計算,到了2049年美國的GDP總額也只有37萬億美元上下,屆時美國GDP的總量只有中國的46%左右。這是我們基于保守算法得出的結論,中國經濟的實際發展可能要遠比這個數據要高得多,因為中國有突出的后發優勢。
中國經濟的增長必將帶動科技、軍事以及其他領域全方位的發展和進步。以軍事為例,中國軍費開支占GDP的比率只有百分之一點幾,從未超過2%。到了2049年中國國防開支費用以最低的比率計算也能達到今天美國7000億美元的水平,考慮到中國國防產品采購成本要低于美國,同樣的錢對于中國國防建設所帶來的成就要遠大于美國。
而美國當前對中國所具有的戰略力量優勢將被進一步縮小,屬于美國的時代沒有多久了。中國用獨特的非對稱優勢理念已經完成對本土的保護任務,這一成就是開天辟地式的。中國用成熟的反艦彈道導彈技術,讓美軍在2000公里外的航母,加上1100多公里的作戰半徑以及防區外的機載武器射程,已經難以對中國沿海本土構成致命的威脅。
不過,美軍稱霸全球還有依賴眾多的陸基海空軍基地。受到獨特的地理條件限制,中國不僅僅發展反艦彈道導彈,同時還抱有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常規導彈打擊群,裝備的東風系列導彈,射程從幾百公里到4000公里,打擊精度早已進入小兩位數水平。美國在中國周邊各個方向上的海空軍基地,皆在東風快遞送貨范圍之內。中國通過幾十年的軍事現代化建設,已經完全具備中國本土不受攻擊的能力。
從經濟、軍事角度綜合來看,屬于美國的時代被終結了!而那些妄圖借助美國的余威來抵消中國優勢的國家,更加是一廂情愿的想法,因為連美國都控制不了自己這點僅存的余威,究竟還能堅持多久?或許在中美決戰的前夜,就已經煙消云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