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番茄)是家中常備蔬菜,顏色鮮艷,口感酸甜,西紅柿炒雞蛋更是很多人喜愛的一道家常菜。市面上的西紅柿品種很多,有大番茄、櫻桃番茄等,有一些西紅柿沙瓤飽滿,有一些則摸起來硬邦邦的,口感也很寡淡。那么,對于這種常見蔬菜,您了解它嗎?日常食用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西紅柿品種多
西紅柿原產于南美洲,大概在明朝時期傳入我國。最初西紅柿被當作觀賞植物,此后逐漸由觀賞向食用過渡。西紅柿種類很多,按果實大小可分為大番茄、櫻桃番茄(又名圣女果)等;按顏色,普通大果番茄一般分為紅果番茄和粉果番茄,粉果番茄的口感更好。北方地區種植的番茄以口感沙綿、顏色粉靚的粉果番茄為主,適合鮮食。南方地區以質感堅硬、顏色鮮紅的紅果為主,主要用于加工。“北粉南紅”的特點,能讓我們輕松辨別不同地域的番茄。
很多人以為櫻桃番茄是轉基因產物,其實它才是最初的番茄品種。櫻桃番茄顏色豐富多樣,常見的有紅、黃、橙、粉等顏色,現在還培育出了綠色、紫黑色甚至還有復合色彩的花皮球果色的品種。
如果想吃“西紅柿味兒”更足的大番茄,可以選擇沙瓤飽滿、汁水豐盈的普羅旺斯番茄;果肩青綠、口感硬實的草莓柿子,也叫鐵皮柿子,是東北地區傳統的番茄類型;還有皮薄瓤細、酸甜爽口的桃太郎粉番茄。櫻桃番茄有圓潤透亮的千禧小番茄、脆嫩纖薄的釜山88等品種。
營養價值不容小覷
西紅柿美味,營養價值同樣不容小覷。不少人都有被西紅柿汁水濺臟衣服的經歷,這是因為它水分豐富,含水量接近95%。西紅柿低糖、低熱量,血糖生成指數(GI)在15左右,適合需要控制體重和血糖的人群食用。
西紅柿外觀之所以呈現出漂亮的紅色是因為其富含番茄紅素,番茄紅素是西紅柿獨有的一種類胡蘿卜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對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一些癌癥風險有積極作用。
與大番茄相比,櫻桃番茄的維生素C、鉀、可溶性糖和有機酸等含量更高,番茄中的糖和酸含量是影響其口感的重要因素。正是這恰到好處的酸甜比,讓櫻桃番茄經常充當著水果的角色。
生吃、熟吃均有益
西紅柿顏色鮮艷,生吃的時候,酸甜開胃;做成菜肴的時候,味道也很濃郁。無論生吃熟吃,都能為餐桌增添一抹“紅運”和營養。
生吃西紅柿能更好地保留水溶性維生素、礦物質和有機酸等營養成分。大番茄能量低、飽腹感強,需要控制血糖的朋友可以在兩餐之間把它作為加餐食用。
西紅柿做熟之后,番茄紅素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需注意的是,我們在做西紅柿炒雞蛋時,為了讓雞蛋更蓬松、口感更好,會加入大量的油和糖,這樣容易增加能量攝入,不利于控制體重。
食用注意事項
西紅柿中的有機酸對患胃食管反流病和胃腸功能較弱的朋友不太友好,這類人群要少吃或做熟后再吃。腎功能不全或需要限鉀的人群也要注意控制食用量。
沒有成熟的青番茄含有龍葵堿,過量食用可能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癥狀。但有些品種的番茄本來就是綠色的,如綠寶石、青口蜜等。“此綠非彼綠”,大家在購買和食用時要注意區分。
西紅柿表面出現黑斑或大面積黑點,可能是儲藏不當或病害造成的,無論哪種情況都不建議您繼續食用。
鏈接
西紅柿為何變得硬邦邦?
越來越多人感嘆,現在的西紅柿又硬又寡淡。到底是西紅柿變了,還是我們的口味變了,問題出在哪呢?
市面上的西紅柿品種大多往抗病、高產、耐貯運等方向培育。為了適應長距離運輸,西紅柿硬度增加了、外觀也更好看了,相應犧牲了一部分口感。西紅柿變硬的原因還包括采摘時間。您在市場或超市里買到的西紅柿,通常是在它們八成熟時就進行采摘、運輸,摸起來的確會硬邦邦。
此外,栽培方式也會影響果蔬風味。過去西紅柿是應季栽培,現在多數是反季節栽培,光照和溫度可能無法滿足西紅柿生長的最佳需求,即使是同樣的品種,其味道也會有差異。
來源:老年健康報
文: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馬迭微
策劃:鄭穎璠
編輯:陳秀超 楊真宇
校對:馬楊
審核:秦明睿 葉龍杰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訪問yuanben.io查詢【1Q3GXEDS】獲取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