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體為名,運動為圓,在劇場探索身體的更多可能。4月18日—19日,陶身體劇場數位系列《16》《17》將在上海西岸大劇院上演。徐匯居民有福了,憑身份證在上海西岸大劇院票務中心線下購買(僅限線下),可享120元/張的公益特惠,票量有限,先到先得。
演出海報
陶身體劇場由陶冶、段妮、王好于2008年創立,憑借獨特的“圓運動體系”與脊椎技術,成為全球現代舞領域最具辨識度的中國舞團之一。其作品巡演足跡遍及40余國,曾四度登上《紐約時報》,并被評價為“走在藝術最前沿”。2023年,陶冶與段妮更雙雙斬獲威尼斯雙年展舞蹈銀獅獎,奠定其國際影響力。舞團以“身體即劇場”為核心,剝離敘事與情緒,專注探索身體運動的本質,開創了無手舞蹈、二維身體等前衛形式,被譽為“純舞蹈美學的革新者”。
此次上演的《16》《17》是陶身體2024年最新創作,被威尼斯雙年展委約為重點展演項目,展現了舞團對“圓運動體系”的深化拓展。
演出劇照(資料圖)
《16》以“舞龍”“貪吃蛇”為靈感,16名舞者連結成流動的線性隊列,通過頭部360度旋轉、撞擊、擰繞等動作,驅動全身形成螺旋式運動。舞者宛如“虛擬編碼”,在彩色燈光與電子舞曲中穿梭,構建出微觀世界的無限結構。編舞陶冶將頭部隱秘部位(如額、鼻、耳)作為軸點,探索身體慣性中的空間流變,形成既理性又瘋狂的視覺奇觀。
《17》打破傳統舞蹈與音樂的從屬關系,以聲音為動念信號,17名舞者通過拍擊、喘息等身體聲響與動作同步,形成“可視化的聲波”。作品融合怪誕、混雜的聲效,營造出煙花綻放般的動態張力,觀眾將在舞者能量的傳導中體驗“世界語”般的身體對話。
陶身體的作品一貫強調觀演關系的突破。此次演出中,舞者通過精準的力學控制與圓運動技術,將身體化為“移動的音響”與“時空的畫筆”,引導觀眾從視覺、聽覺延伸至觸覺與想象。正如藝術總監陶冶所言:“舞蹈無需言說,身體自會共鳴。”
福利一:將此文轉發至朋友圈,集滿20個贊,并將截圖、姓名、電話、想看的場次通過私信形式發往“上海徐匯”微信公眾號后臺。我們將隨機抽取1名幸運粉絲,送上4月18日演出380元票2張(演出時間:2025年4月18日19:30)。
福利二:將此文轉發至朋友圈,集滿20個贊并將截圖、姓名、電話、想看的場次通過私信形式發往“上海徐匯”微信公眾號后臺。我們將隨機抽取1名幸運粉絲,送上4月19日演出380元票2張(演出時間:2025年4月19日19:30)。
活動截止時間:2025年4月18日10:00
本次活動同一微信號僅有一次中獎機會。
小編將于活動截止后7個工作日內通過私信回復獲獎者,并告知獎品領取方式,請獲獎者及時關注“上海徐匯”微信公眾號的私信通知,逾期未回復者視為自動放棄獲獎資格,獎品不補發。
注:最終解釋權歸徐匯融媒所有。
記者:王永娟
編輯:寧平英
校對:耿潔玉
審校:韋麗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