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守輝
Lu Shou Hui
1990 年生于甘肅定西,獨立藝術家。自學繪畫。主要從事以紙本材料為主的架上繪畫,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在傳統的宣紙上尋找繪畫更多的可能性以及更廣闊的表達方式。2018年入圍第九屆新星星藝術獎,2020 年入圍第六屆約翰·莫爾繪畫獎(中國)。
老樹
宣紙綜合材料
120×97cm
2024
“星叢”系列專訪
盧守輝:
藝術不死,生命不止
庫藝術=庫:作為一名自學繪畫走上職業道路的藝術家,能否向大家介紹一下您的經歷和專業?
盧守輝=盧:我出生在西北甘肅的一個偏遠農村,那里有著數不盡的大山,一座座大山就像“牢籠”一樣,將那里的人們和外面的世界隔絕,我小時候上學要從凌晨4點起床,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才能到學校,在冬天,我記得我的手腳經常是被凍腫的,太陽出來后,凍腫的地方就會奇癢難耐,回想起那段時光,到現在還是覺得挺苦的。后來我考上了縣里的重點高中,也許是由于我從小就性格內向,不善言談,進入新學校后很難適應陌生的環境和一張張陌生的臉,慢慢地學習成績也開始下滑。有一次我無意間去縣里文化館看了一個小畫展,從那時起,藝術的種子悄悄地埋在了我的內心深處,注定我要走上這條路。在高一下學期,我開始買了一些國畫畫冊和繪畫用具,在宿舍的桌子上開始臨摹那些畫冊上的畫。2009年,要高考的時候,我逃離了考場,逃離了在所有人看來能改變命運的高考,我毅然決然地回到了農村老家,開始了艱難而孤寂的自學繪畫之路,這源于讀書期間我在那個偏遠的地區買到了一本畢加索的畫冊,當我看到畢加索那些天馬行空,富有創造力的作品后,我驚呼原來畫也可以那樣畫,從那時起我就暗自下決心,我也要畫出屬于自己的“東西,”只是后來我沒想到一切都那么難?;氐郊依?,承受著四面八方來的各種壓力,一方面是在繪畫上如何去畫出符合自己的東西,一方面要承受家里人和鄰里親戚的各種冷眼、譏諷和不解。農忙時我在地里跟父母一起干活,農閑時我在家里修自己的“果,”我從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出來時已經是五年之后。那段時光深深地烙印在我的靈魂深處,自那時起,我深刻地體會到了人性的復雜與尖酸刻薄。
籠中人
宣紙綜合材料
120×97cm
2025
孤獨至上
三層長纖維云龍皮紙、墨、國畫顏料、丙烯馬克筆、油畫棒
120×97cm
2025
庫:你認為這些經歷對你的創作有什么影響?
盧:一個人的經歷必然會體現在他的作品中,這是回避不了的。性格內向造成我觀察世界比別人更深入,那些在黃土高坡上隨風搖曳的花草成了我作品中的??停铱偸窍矚g去將那些脆弱的生命通過作品給予它們某種強大,我又何嘗不是弱小且脆弱的呢,那些生命就像一面鏡子,從它們身上可以窺見自我。我最喜歡農村的秋天,暖洋洋的太陽,藍色天空中成群的烏鴉劃過,叫聲似乎是秋天里最響亮的歌聲,大地之上,各種即將干枯的植被在散發著最后的光芒,地里的向日葵托著沉重的葵盤即將迎來它們的最終命運。大山冬日的荒涼刻進了我骨子里,在后來的作品中,我總是喜歡去表現那些不完整的,殘缺的“個體?!?/p>
在絢爛中枯萎
布紋紙綜合材料
107×76cm
2025
庫:你何時開始想成為一個藝術家的?家人支持你嗎?
盧:成為一個藝術家的想法是在我上高二的時候,我接觸到了畢加索的畫冊后開始萌生出做藝術家的想法,再加上性格和自我認知,似乎是水到渠成的。家里人是不支持的,我家祖上三代都是農民,父母都希望我考一個好大學,在他們觀念里,考上大學就擁有了一切,就光宗耀祖了,我奶常說:“考上大學,你就有飯吃了,就是國家的人了,”可是后來我給他們丟了臉,讓他們在村里人面前或多或少有些抬不起頭來。我爸平日里少言,只有醉酒的時候以教育的口吻跟我們說很多話,這一習慣保持到他出意外去世。盡管在自學繪畫的道路上他們并不支持,但他們也無法改變我的想法,最后也慢慢地妥協了,隨我去折騰。父親在那個偏遠小村也算是個開明的人了,也不多說什么,任由我去折騰,但我清楚在剛逃學的那兩年時間里,他的心里也是不痛快的,后來的日子里他也會給我一筆小錢去市里買繪畫材料用,也算是對我的支持。
小小的我
布紋紙綜合材料
107×76cm
2025
庫:現在生活、工作于哪里?
盧:現在生活工作在甘肅定西市,父親2019年意外去世后,母親獨自一人不易,且多病身體不好,我跟母親一起,也可以照顧到她。
庫:請談談你現在的創作情況以及在實踐中主要涉及的主題?
盧:現在的作品多以綜合材料為主,在云龍長纖維皮紙和布紋卡紙上,運用油畫棒、丙烯馬克筆、墨和國畫顏料、水彩顏料等進行創作,相較與以前單一材料,多材料創作也使得畫面更加豐富,也是目前我需要呈現畫面的一種選擇。個體在當今社會所面臨的各種掙扎和傷痛、個體的不完整性是貫穿我作品的主題。我們從出生到死亡,是回歸與循環,個體在這個過程中面臨著各種問題,掙扎與傷痛是伴隨個體一生的,我在前后幾年的時間里,面對了親人的接連死亡,后來父親去世時,我跪在父親的墳前,回想著父親如牛馬的一生,我在想,個體的一生是何其不完整,何其掙扎,何其傷痛??!
新生
三層長纖維云龍皮紙、墨、國畫顏料、丙烯馬克筆、油畫棒
120×97cm
2025
庫:在這系列創作中,為什么一定是宣紙?
盧:宣紙承載著東方人的精神與智慧,它柔韌而溫潤,我選擇以宣紙為主要創作媒介,一是我更喜歡紙質材質,紙的那種綿軟柔韌,可以承載很多東西,再者,我想通過最為傳統的紙質媒介去尋求藝術更為廣闊的表達,尋找更多的可能性,在以往的宣紙作品中,大家都是以水墨的呈現方式為主,我想在宣紙上呈現出另類的東西。再回過頭來說,作品的材料選擇是藝術家個人的習慣偏好,重要的是你的作品所蘊含的思想。
三層長纖維云龍皮紙、墨、國畫顏料、丙烯馬克筆、油畫棒
120×97cm
2025
庫:在你的創作中始終會出現一些想通的語言符號,比如類似PS里面的底層方格或者干枯的樹干,這些符號靈感來自哪里?有什么特別的寓意嗎?
盧:馬賽克是今天這個時代的“特產”,我們每天接觸電子產品,所以馬賽克也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日常,我作品中的馬賽克主要代表著消除與隱藏,在我看看來,馬賽克是這個時代的一種“傷痛”,馬賽克一般是無內容的呈現,對已有內容的隱藏與消除,那這種消除也是一種傷痛。作品中樹枝的呈現也在隱喻著傷痛,我從小就生活在農村,農村的山溝里生長著許多白楊樹,一到冬天,干樹枝就會掉落一地,我們經常拾干樹枝燒火做飯,柴成了我兒時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因為沒柴,也就吃不上飯,柴火做飯可以省電費。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晚上我爺放羊回來,瘦弱的胳膊夾著一捆干樹枝,第二天早上,他會用拾的干樹枝燒起土爐子,煮茶喝,樹枝燃燒時發出的噼里啪啦的聲音,仿佛訴說著生活的不易與抗爭。樹枝生長在了我的記憶深處,也生長在我們山里人的血液里,我通過樹枝穿插進“個體”身體來訴說個體的苦,個體的掙扎。
破土
水彩紙、墨、國畫顏料、丙烯馬克筆、油畫棒
112×79cm
2025
庫:你如何將素材轉化到你的創作中?能否介紹一下你的創作方法?
盧:通常我會用鉛筆先畫出草圖,在畫草圖的過程中就已構思好畫面的各個部分所需要呈現的效果,通常會用多種表現方式來分區呈現畫面主體,這看起來就像是拼圖一樣,在同一物體上,會呈現出不同的質感,以這種方式來說明個體的不完整性。在確定好草圖后,用墨跟國畫顏料塑造出畫面的整體,最后用油畫棒去表現局部的一些色彩變化,油畫棒有很強的可塑性,可以揉擦混色等,表現手法更自由,呈現效果上更具豐富性,畫面中的馬賽克部分用丙烯馬克筆,丙烯馬克筆與亞光的國畫顏料會形成對比,會更加突出和吸引眼球,不同的材料有著屬于自身的獨特性和不同的呈現效果。
滑落的時光
宣紙綜合材料
120×97cm
2024
庫:你之前創作什么樣的作品?這幾年在工作方法上有哪些變化?
盧:之前的作品大都是以單純的墨和國畫顏料創作的,在色彩上就不會顯得那么突出,現在的作品由于加入油畫棒和丙烯馬克筆的緣故,畫面色彩也更加飽和,利用油畫棒可塑性強的特質來加強作品局部的質感,并利用揉擦讓畫面中的各種形象形成一種消逝感,這源于我近來對于作品中時間概念的思考。
盧守輝在工作室創作
庫:你最喜歡的藝術家有哪些?
盧:喜歡的藝術家挺多的,優秀的藝術家我都喜歡,像20世那些橫空出世的藝術家們,作品極具個人特色與時代精神,后來的霍克尼、理希特、歐姬芙等,喜歡的藝術家太多了。
庫:你讓自己堅持創作的內驅力是什么?
盧:一種在藝術上的信仰,一種偏執,我覺得人不管干什么事,都需要有信仰,有信仰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去做這件事,我的信仰就是藝術不死,生命不止。
孕育
三層長纖維云龍皮紙、墨、國畫顏料、丙烯馬克筆、油畫棒
120×97cm
2025
庫:你認為藝術家在社會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你是否認同藝術家應該承擔超越個人欲望的責任和使命感?這種責任和使命感體現在哪些方面?
盧:首先藝術家在這個社會中也是一個普通人的角色,其次,藝術家跟普通人又有所區別,普通人以物欲的滿足來填補生活的空缺,包括精神也是物質屬性的,而藝術家卻能將一些獨特的思想通過作品呈現給世人,留存下來,在我看來,改變世界的是思想。藝術家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每個人看來都不一樣,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藝術家充當著探索者和創造者的角色,是思想的引領者,探索世界更多的可能性,創造新的觀看世界的方式。我認同藝術家應該有超越個人欲望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藝術家應該通過自己的創作實踐為后來者提供一種新的觀看世界的角度與方式,至少能帶給后來者新的啟發,再者今天的藝術家在我看來應該關注社會的一些具體問題,當然每個藝術家注重的問題不同,通過作品提出問題,雖然藝術家解決不了社會的實際問題,但可以通過作品提出問題和表達看法,呈現自己的態度,例如在巴以沖突中失去生命的那些普通民眾,藝術家們可以通過作品來表達自己對待此事件的態度。
一生
宣紙綜合材料
120×97cm
2024
遙遠的向日葵地
布紋紙綜合材料
120×90cm
2024
庫:在追求藝術的路上,您是否曾面臨過外界的壓力、質疑或者誘惑?您是如何應對的?
盧:壓力是經常有的,外界的質疑和誘惑也是常有的事,面對質疑,放平心態,堅定自我,時間會給出答案,因為外界不足夠了解你,沒有必要太在意,將注意力放在作品上,踏踏實實做作品就好。
殘翠
宣紙綜合材料
120×97cm
2024
庫:在當今這個藝術被日益消費化和娛樂化的時代,您如何看待藝術作為真理媒介的可能性?藝術中追求真理的價值是否依然重要?
盧:藝術作為真理媒介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在今天這個碎片化、消費化、娛樂化的時代,藝術對真理價值的追求或許比以往更為重要。如果藝術失去了對真理價值的追求,那藝術的核心價值也就失去了,也就失去了它的“真”,而藝術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它所傳達的某種真理,盡管這種真理是寬泛的,沒有具體的指標。
庫:2025年你有什么展覽或項目計劃?
盧:目前有兩個群展,其他的沒有了,踏踏實實做作品,思考,看世界,體驗生命的苦與樂。
現場
布紋紙綜合材料
76×107cm
2024
大地之上
布紋紙綜合材料
107×76cm
2024
五一假期特別活動
“色彩繪畫“創研工作坊即將啟動
“在色彩中探索繪畫新的可能性”
國內外導師攜手構建一個獨立的繪畫體系
Rediscovering Color, Transcending Oneself
色彩繪畫
創研工作坊(第四期)
導師陣容:
馬樹青、英格麗·弗洛斯(德)、黃拱烘(德)
線下工作坊啟動時間:
2025年5月1日
授課方式:
線上理論教學 + 線下實踐創作 + 跟蹤創作點評
線下授課地點:
課程亮點:
從繪畫觀念、色彩理論到個體獨立創作,體系化的課程設計,助力成員全面提升藝術創作能力。
全階段成員權益:
- 參加本期工作坊舉辦的線上成果展,展示個人作品;
- 加入“色彩繪畫”師生專享交流群,與導師及同行深度互動;
- 參選“色彩繪畫”年度主題展覽,獲得更多展出機會;
- 獲得由庫藝術教育與“色彩繪畫”研究中心共同頒發的結業證書;
- 優先獲得現場參與《庫藝術》舉辦學術主題論壇活動的現場席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