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是春天的壓軸戲,也是播種谷物、孕育豐收與運籌未來的重頭戲。揚州八怪鄭板橋詩云:“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一張宣州紙,幾枝折筆花。”谷雨時節,揚州人賞花、品茗、吃茶食,用極具浪漫主義的生活方式送別著這個春季最后的節令。近日,揚州民俗專家朱韞慧盤點了揚州人谷雨前后的視覺、味覺習俗。
賞花:揚州芍藥名于天下
說起與谷雨有關的文化象征,首推揚州芍藥與洛陽牡丹。牡丹是花王,芍藥是花相。芍藥又以揚州出產的最為著名,蜀岡禪智寺的芍藥尤享盛名,故有“揚州芍藥名于天下,與洛陽牡丹俱貴于時”的美譽。元代詩人方回《芍藥花》詩云:“眼中不復見姚黃,從古揚州亞洛陽。可止中郎虎賁似,政堪花相相花王。”姚黃是牡丹四大名品之一,芍藥伴牡丹,恰似花相伴花王。
北宋時曾有“四相簪花”的典故。韓琦任揚州太守時,后園中有一枝芍藥,分成四岔,每個岔上長出一朵花,花瓣上下呈紅色,中間有一圈金黃蕊,起名“金纏腰”,又叫“金帶圍”。傳說此花一開,城里要出宰相。為觀賞這枝祥瑞之花,韓琦邀請王珪、王安石、陳升之于后園飲酒,并剪下分別插在每人的頭上。說來奇巧,這四人果真先后做了宋朝的宰相,揚州的芍藥也被視作富貴之花。北宋科學家沈括將“四相簪花”的故事,記入《夢溪筆談》,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繪有《四相簪花圖》條軸和《金帶圍》扇面。
揚州芍藥的名品,不止有金帶圍。宋代王觀撰寫《揚州芍藥譜》,描述前人認定的三十一個芍藥品種和新增的八個民間最佳芍藥品種。他說,“冠群芳、賽群芳、寶妝成、盡天工、曉妝新、點妝紅”是芍藥上等名品,“疊香英、積嬌紅、醉西施、道妝成、掬香瓊、素妝殘、試梅裝、淺妝勻”是中上等名品。他認為,唐代居揚日久的名士,少有詩文論及芍藥,所以為“揚州甲天下”的芍藥正名,是他作《揚州芍藥譜》的本意。谷雨前后,正是揚州芍藥盛開的時節。
品茗:鄭板橋以雨前茶寫浪漫
谷雨正是品茶的時候。揚州八怪鄭板橋詩云:“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一張宣州紙,幾枝折筆花。”又說:“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正好清明連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間”。清明谷雨,時間相接,此時的茶葉也是最能顯示大自然清新風韻的時候。
谷雨前后,氣候溫暖,雨量充沛,茶樹生長旺盛,長出來的芽葉飽滿鮮嫩,色澤翠綠,香氣高揚,滋味清新。明前茶和雨前茶一樣,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具有清火、明目、除濕的功效,受到茶友們的喜愛。
揚州出產的新茶,以蜀岡茶為優。客居揚州的新羅人崔致遠曾作《謝新茶狀》,說:“伏以蜀岡養秀,隋苑騰芳,始興采擷之功,方就精華之味。所宜烹綠乳于金鼎,泛香膏于玉甌。”明確記載新茶出自揚州蜀岡。《中國茶經》談到揚州名茶時,蜀岡茶也名列其中。蜀岡茶之外,儀征茶園早在唐宋時期就成為名茶產區之一,宋代將儀征茶列為貢品。儀征茶園土壤以黃棕壤為主,土層深厚,出產的茶葉湯色清澈、香氣高雅、滋味鮮爽,也是綠茶中的上品。
茶食:色、香、味、形俱佳
會生活的揚州人給清香沁脾的揚州新茶配了小食的陪伴。《揚州畫舫錄》記載,“清明前后,肩擔賣食之輩,類皆俊秀少年,競尚妝飾。每著藕藍布衫,反紉鉤邊,缺其衽,謂之琵琶衿。袴縫錯伍取窄,謂之棋盤襠。草帽插花,蒲鞋染蠟,賣豆腐腦、茯苓糕,喚聲輕柔,渺渺可聽”。
風流的少年,精美的小吃,正好配得上清香撲鼻的揚州新茶。揚州人愛喝茶,也會喝茶。百年老店冶春茶社、富春茶社,都是從茶水起家,擴展為花、茶、點、菜結合,色、香、味、形俱佳的淮揚菜名店。
通訊員 揚檔宣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莊劍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