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再次迎來轉折點?
在特朗普宣布將對中國部分商品的關稅達到245%后,可以說中美之間的貿易戰爭是愈演愈烈。
而在貿易戰期間,中方關鍵部門出現了新的人事變動,而根據英媒的報道,此舉是出乎美方意料的。
不僅如此美媒還報道,中方釋放出了可能和美國會談的態度。
那么究竟這位新代表有何過人之處?又是中國哪個部門出現了變動,而美媒分析出了的中國重啟談判的4個條件又是什么?
白宮承認沒有接到電話
特朗普重返白宮不到三個月,就迫不及待地對所有貿易伙伴的商品加征10%關稅。
有意思的是,他一邊揮舞"關稅大棒",一邊又頻頻放話說"很快會和中方通話",而這種自說自話的戲碼,讓不少人看出了門道。
4月16日一位美國企業高管的經歷特別耐人尋味,他致電白宮詢問"通話進展"時,得到的答復卻是"中方根本沒打來電話"。
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一針見血地指出,"從一開始就很明顯,本屆政府嚴重高估了關稅給他們帶來的對華制約力。"
確實這場關稅博弈早已超出了簡單的數字游戲。
當美方把關稅提高到145%時,市場反應異常平靜,這種"淡定"背后,折射出各方對美國關稅戰術的理性認知。
畢竟在全球化深度發展的今天,單純依靠關稅來達成戰略目標,顯然是一廂情愿的想法。
更值得玩味的是,就在白宮苦等電話之際,中國卻悄然完成了一次關鍵人事布局。
前商務部部長助理、WTO大使李成鋼接替王受文,出任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
這一任命之所以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不僅因為其"突然性",更在于李成鋼的獨特背景。
李成鋼作為一位在北大和德國深造的法律專家,他數十年來始終奮戰在外貿法律和不公平貿易調查的一線。
特別是在擔任中國常駐WTO代表期間,他與美方多次交手,展現出卓越的談判能力和維護國家利益的堅定立場。
有趣的是,當美方還沉浸在"等電話"的中時,中國的經濟數據卻傳來好消息。
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超出市場預期,國內生產總值也達到了31.87萬億元。
回看這場貿易博弈的開局,美方似乎陷入了一個認知誤區,過分相信關稅威懾力,低估了中國的戰略耐心。
而中方的應對,既顯示出泰山壓頂不改色的戰略定力,又體現了未雨綢繆的精心布局。
這種反差,恰恰印證了那句老話,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在國際貿易這盤大棋上,光有"關稅大棒"是遠遠不夠的。
然而在白宮承認沒有接到中方電話的同一天,美國媒體彭博社發布了一篇文章,聲稱中方對和美國的會談秉持開放的態度,但也提出了這四點要求。
那么這四點要求又是什么?會談的前提又是什么?
中方開出的四張底牌
在彭博社的文章中在重啟中美貿易談判問題上,中方立場顯得更加慎重。
4月16日根據彭博社的消息來源,北京方面可能對談判重啟設置了前提條件,其中特別強調了美方在外交禮儀和言論態度上的要求。
可以說在國際貿易談判中,提出條件本身就是一種藝術。
根據美媒體的報道,中方可能會提出四個談判重啟條件,可謂是字字千鈞,這些條件不僅涉及談判的具體操作,更觸及到了中美關系的深層問題。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條件,要求美方遏制官員對華不當言論,也就是說要保持對中國的尊重。
而根據彭博社的報道,中方對雙邊會談的基本立場已經明確。
知情人士透露,北京方面可能將互相尊重作為開展對話的基礎條件,這反映出中國在外交事務中對禮節和對等原則的重視。
這種態度表明,在國際交往中,中方不僅關注實質性議題的討論,更看重雙方是否能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氛圍下進行溝通。
而根據美媒體的報道,中方并沒有明確地點明是什么不當的言論。
但不免讓人想到了近期美國副總統就公開稱中國為"鄉巴佬"的言論,而這種失態言論嚴重損害了雙方互信。
外交場合的言辭失當,絕非小事一樁,一個連基本禮儀都無法維持的談判對手,如何能讓人相信他們會認真對待協議內容?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條件頗具技術性,要求美方派出獲得總統明確授權的談判代表。
這一要求看似程序性實則意味深長,畢竟在此前的談判中,美方代表時常出現"口是心非"的情況,今天承諾的事情,明天就可能被推翻。
這種反復無常的做法,使得談判成果難以落地。
還有一點就是關于美方立場一致性的要求,則直指問題核心。
畢竟當下美國政府內部在對華政策上存在嚴重分歧,鷹派與溫和派各執一詞。
這種內部不協調導致政策搖擺不定,讓談判陷入"今日簽字,明日變卦"的怪圈。
最后一個條件則是原則性的紅線,反對將關稅作為脅迫工具,不得觸及中國核心利益,尤其是在臺灣的問題上。
這實際上是在告訴美方,想通過極限施壓來達成目的是行不通的,尤其是近期美方在臺灣問題上的一些舉動,更加凸顯了這一條件的必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條件的提出恰逢中國經濟韌性顯現之際。
中國已連續多個季度保持穩健增長,對美貿易依存度不斷下降,與東盟等新興市場的經貿往來日益密切,這種經濟基本面的變化,為談判立場提供了堅實支撐。
有分析認為,這四個條件實際上是一個整體,既有技術性要求,也有原則性底線,既講究談判操作,更強調相互尊重。
這種多層次的條件設置,展現出中方在國際談判中的智慧,既不失靈活性,又守住底線。
來源:新京報2025-04-16——李成鋼任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
BBC2025-04-16——面對關稅風波,中國任命新貿易特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