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在第25個“4·26”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上海知產法院知產二庭受邀赴黃浦法院新天地國際商事巡回審判站開展案件庭審、旁聽、講評“三合一”活動,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部分黃浦區人大代表及法檢干警參加旁聽。
此次庭審案件系新類型糾紛,涉及店家在網購平臺上的“搭便車”引流行為,上海知產法院知產二庭法官范靜波、張寧、葉菊芬組成合議庭審理該案。
庭審后,范靜波以本案爭議焦點為切入點,介紹了涉案行為的性質以及就該類行為的認定在學界和司法實踐中存在的不同觀點。
“由于被訴行為一般不會造成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來源的直接混淆,更多是在流量獲取和競爭機會上的搶奪,故在司法實踐中,針對這類‘搭便車’行為的性質認定和法律適用是當下的熱點問題之一。”范靜波說。
知產二庭庭長、二級高級法官錢光文對案件中涉及的不正當競爭問題進行了講評,就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基本原理、與其他專門法的關系、保護范圍以及保護老字號方面發揮的作用進行授課,并與代表面對面交流。他指出,反不正當競爭法作為市場法和行為法,主要通過間接保護的方式,確保市場競爭的公平性。這與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專用權的直接保護有所不同。
“如果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比作冰山上露出水面的部分,那么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就是冰山下更為龐大的部分,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錢光文說。
參與活動的人大代表表示,聆聽了上海知產法院法官對不正當競爭相關內容的講解,尤其是關于學界和司法實踐中對“搭便車”行為的不同見解,讓大家收獲頗豐。代表們能夠在“家門口”體驗到上海知產法院的庭審,不僅能直觀感受,更拓寬了視野,對法律在維護市場秩序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本次活動將審判過程轉化為法治宣傳課堂,“零距離”貼近市場主體,促進司法公開透明,提高公眾對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下一步,上海知產法院將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深入推進多方參與構建知識產權保護的社會共治格局,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文字:陳蘊智
責任編輯:奚曉詩
我知道你在看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