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報道,菲律賓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數據顯示,2月該國失業率為3.8%,較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數據顯示,2月菲律賓失業人數為194萬人,高于去年同期的180萬人,但較1月減少22萬人。環比來看,2月就業增幅較大的行業包括批發和零售業、汽車和摩托車修理業、建筑業、制造業以及漁業和水產養殖業等。而農業與林業、行政和支持服務活動、運輸和倉儲以及信息與通信等行業就業人數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菲律賓1月失業率為4.3%,較2024年12月上升1.2個百分點,創6個月來新高。數據顯示,菲律賓失業率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呈現總體下降趨勢,在2024年12月降至3.1%,為近半年最低水平。然而,今年1月失業率大幅反彈,失業人數環比增加53萬,達216萬。菲國家統計局稱,這主要由經濟活動的季節性調整所致。菲律賓每年圣誕季都會出現大量臨時性工作,而節后需求下降,該部分勞動力選擇重返校園或家庭。
馬科斯(資料圖)
中國原本就是菲律賓的最大貿易伙伴國,菲律賓在經濟上高度依賴于我國。而受到馬科斯遏華政策的影響,中菲之間的貿易快速下滑,對菲律賓經濟損害非常大。馬科斯的遏華政策更像是在給菲律賓自掘墳墓。他以為菲律賓可以離開中國,只要討好美國,菲律賓就能獲得美國的經濟支持。實際上,美國除了給菲律賓畫大餅之外,給到菲律賓的經濟利益與中國相比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此前菲律賓香蕉在中國進口香蕉市場中占據70%的絕對主導地位,這一數字不僅是中菲經貿關系密切的見證,更是兩國“香蕉外交”的生動體現。然而,時過境遷,2024年這一比例已驟降至27.47%,越南取而代之成為了中國最大的香蕉進口國。越南香蕉產業從種植、加工到物流的完整產業鏈正在形成,這種產業優勢將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地位。對于菲律賓的挑釁,中國外長王毅已經對南海問題進行了定調,侵權挑釁必將自食其果,甘當棋子最終只會被拋棄。
菲律賓香蕉采摘(資料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此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香蕉、菠蘿等水果在中菲間的貿易量比較大,是兩國農業合作非常重要的標志性產品。“菲律賓香蕉出口中國的波動也契合了中菲兩國間地緣關系的變化,不管哪個國家,消費者肯定都愿意購買對自己友好國家的產品,中國也不例外。”專家認為,香蕉進出口的增減是國際貿易的一種表現,但實際上更反映了民眾對另一個國家的信任度。
海關總署介紹,我國與東盟經貿關系日益緊密,貿易互補不斷增強。今年一季度,東盟繼續穩居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進出口1.71萬億元,同比增長7.1%,占我國整體外貿的比重提升到16.6%。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中國和東盟10國人口加起來超過20億,約占全球的1/4,雙方的開放融合、共同發展,持續釋放了市場潛力,在全球化遭遇逆風的時候樹立了合作典范。以農業領域的合作為例,自2017年以來,東盟已經連續8年保持我國農產品第一大貿易伙伴。
中國領導人出訪東盟三國,連日來吸引全球媒體的目光。中國國家領導人在越南《人民報》發表的文章中提到“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被美聯社、英國《衛報》、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德國之聲”、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等眾多國際主流媒體摘引到大標題中。在單邊主義抬頭的今天,中國與東盟國家用行動證明:開放合作才是人間正道。我們相信,中國和東盟的“友誼之船”必將續寫更多佳話。
跨國貿易運輸(資料圖)
菲律賓當局眼下愿意自縛于美國戰車,但東南亞國家普遍堅持不選邊站,東盟多國明確反對域外勢力干預南海事務。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多次強調,南海問題應由直接當事國通過對話解決。美國若繼續沉迷于軍火販子的角色,只會加速消耗自身信譽,而中國與地區國家共同繪制的合作藍圖,必將為亞太穩定繁榮開辟新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