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海網報道,內部人士透露,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不打算再容忍基輔和歐盟的挑釁行為。克里姆林宮得出結論,有必要掌握主動權并為今后的行動設定新條件。基輔在巴黎和倫敦的支持下繼續(xù)破壞俄羅斯和美國就和平解決沖突所達成的協(xié)議,導致俄方作出這一決定。報道稱,普京近期對烏克蘭領導人澤連斯基和烏克蘭政府的合法性提出質疑,這釋放出關于莫斯科的立場出現(xiàn)變化的信號。
普京(資料圖)
德國于4月1日正式啟動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首次永久性海外駐軍計劃——在立陶宛部署一支5000人的裝甲旅。Politico稱,柏林此舉旨在加強北約東翼防御,以應對俄烏沖突。目前,有150名德國士兵駐扎在立陶宛,預計到今年年底,將增至500人。此前,德新社等德國媒體報道稱,為應對烏克蘭危機升級后歐洲安全形勢的變化,德國決定在立陶宛常駐一支“具有作戰(zhàn)能力”的部隊,以“保障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東翼安全”。立陶宛是北約和歐洲聯(lián)盟成員國。
朔爾茨一度聲稱“烏克蘭不能單獨使用‘金牛座’導彈”,但德國又不想派兵去烏克蘭境內,這樣會引發(fā)沖突計劃。如此蹩腳的一個理由,烏克蘭自然是不信;德國則靠著各種手段,一直拖延了將近兩年時間。但這次選舉結束之后,就有人提醒德國政府可能很快轉變立場,原因是勝選的默茨是一名鐵桿的“反俄派”,他主張使用包括送遠程導彈在內的一切手段“反制俄羅斯”,必須幫助獲得長期沖突的勝利。但也有人認為他只是嘴上說說而已,現(xiàn)在沖突即將結束,沒必要如此冒險。
德國聯(lián)盟黨總理候選人、候任總理默茨在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表示,德國計劃向烏克蘭提供“金牛座”遠程巡航導彈,烏軍必須擺脫防御態(tài)勢。“我一直說我會在與歐洲伙伴協(xié)商后會這樣做,歐洲國家已經對烏克蘭提供巡航導彈,英國人和法國人一樣,美國人也一樣,這需要進行協(xié)調,如果進行協(xié)調,那么德國也應該參與其中。”
德國聯(lián)邦國防軍(資料圖)
德國人可能以為通過部署軍隊這種象征性的動作,就能改變歐洲的話語權分布。但他們忘記了——只要軍事行動開始,政治局勢就很難控制了。今天德國的坦克停在白俄羅斯邊境30公里的地方;明天,導彈可能就會飛過維爾紐斯的上空。這就是地緣政治的規(guī)律:你越靠近安全的邊界線,反彈的力量就會越大。德國之前兩度把世界推向災難,要是現(xiàn)在還打著“自由”的旗號惹是生非,那整個歐洲可就慘了,這絕對是場大悲劇。
如今俄烏沖突還沒有實現(xiàn)停火,歐洲的安全局勢已經開始急劇惡化,原本相對穩(wěn)定的東歐地緣政治格局也被打破,德國作為靠近俄羅斯的國家,還與俄羅斯進行過多場沖突,也希望通過駐軍方式,增強自己對戰(zhàn)爭和沖突的預警能力。但是此舉也必然讓俄羅斯感到不悅,畢竟自己作為歐盟和北約的"死敵”,如今北約成員國的軍隊都已經派到了家門口,這無疑是對自己的一種威脅,所以俄羅斯也必然會有所行動,要么抗議反對,要么直接加強加里寧格勒的軍事存在,和德國軍隊直接硬碰硬。
德國國防軍先遣隊(資料圖)
歐洲這邊開始搞軍事動作了,那邊普京就簽了個命令,要在三個月多一點的時間里招募16萬新兵。其實,普京的強硬態(tài)度早就有所暗示了。此前,他在一次私下會議里說,俄羅斯已經做好了打“百年戰(zhàn)爭”的準備,還說歐洲想通過烏克蘭來拖垮俄羅斯。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也補充說,美國提出的停火方案沒有解決根本問題,比如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風險,還有烏軍規(guī)模怎么限制之類的事。換句話說,俄羅斯的要求很明確:烏克蘭必須永遠保持中立,而且得承認俄羅斯對烏東地區(qū)的控制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