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洪山區法院近日受理的特殊借貸糾紛引發熱議。28歲張敏出示的42張轉賬憑證顯示,2021至2023年間她累計向男友陳浩轉賬19.8萬元,備注欄里密密麻麻寫著'化療費''營養費''住院押金'。令人唏噓的是,當陳浩癌細胞清零后,這段歷時五年的感情也同步清零。
《中國青年報》調查顯示,34.7%的90后曾為伴侶背負債務,其中醫療借貸占比達28%。心理學博士李雪指出,疾病考驗常使親密關系陷入'拯救者-受難者'的畸形模式,'當病痛消退,愧疚感往往轉化為逃離動力'。
在深圳某互聯網公司任職的吳曉菲向記者展示手機備忘錄,'靶向藥4980元/盒''基因檢測16800元'的記賬持續了23個月。她的故事更殘酷——賣掉的婚房錢沒能留住男友生命,如今獨自面對87萬債務。
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數據顯示,重大疾病考驗下的情侶存活率不足11%。'我們鼓勵共患難,但更需建立健康邊界。'情感專家王琳建議,醫療支出應保留法律憑證,'愛情不是慈善,婚姻登記才是責任憑證'。
當記者聯系到事件男主角陳浩時,電話那頭傳來麻將碰撞聲:'她自愿給的,我又沒拿刀逼著。'這句話讓調解室陷入死寂。此時張敏的支付寶年度賬單彈出提醒——全年消費437元,分類標簽是'生存'。
當愛情變成交易,我們該如何守護真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