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衛健委負責人做客“民生訪談”回應關切
落實“免陪護”增設AED
昨天,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聞大翔在做客2025上海“民生訪談”時透露,上海將在靜安等四區率先推廣“健康畫像”,實現人工智能更多場景應用。此外,社區將進一步做實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兜底”,增加家庭病床數量,未來還將規范培訓護理員隊伍,更好落實市民關切的“免陪護”服務。
聞大翔透露,上海今年計劃建立臨床醫療、公共衛生、中醫藥、健康管理和專病等五大類語料庫,建設250TB原始數據和語料加工,并在這一基礎上依托經信委、人工智能企業開發模型。
在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于人工智能的居民“健康畫像”已落地。對比傳統的健康檔案,“健康畫像”具有三方面創新優勢:第一,提升臨床理解力。中心組織61名臨床診療專家,對數千份患者的真實病歷做出批注,訓練大模型,讓AI能以醫生的視角理解患者數據,并自動生成推理證據鏈。第二,提高診療效率。醫生以往就診時需要逐項翻閱患者就診信息,檢查檢驗報告,現在系統在30秒內就能夠根據診療邏輯自動生成患者的就診重點。第三,更新服務模式。系統不僅能預警患者的疾病風險,還能自動生成患者健康方案,推動居民從被動就醫轉向主動管理健康狀況。
聞大翔說,“健康畫像”將在全市推廣。
目前,上海有24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開展家庭病床服務。2023年全市家床為8.8萬張,去年達9.1萬張。截至去年底,全市社區平均配備藥品品種達682種,在原來基礎上增長近10個百分點。延伸處方有400余種品種。這意味著,將近1100種藥品可以在社區配到。
今年上海在三級醫院開展首批免陪照護服務試點。聞大翔表示,市衛健委與市人社局等部門正在攜手制定推進本市醫療護理員隊伍建設政策文件,從加大培養力度、規范護理員崗位的職責和管理(包括激勵機制、強化待遇保障等),推進本市醫療護理員隊伍職業化規范化建設,為市民提供更加專業的照護服務。
今年上海市衛健委還將小區設置AED(體外除顫儀)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全市同步開展AED操作人員培訓。據統計,上海市紅十字會已在全市培訓了8萬名操作員,按照今年新增7500臺AED的目標,將再培訓9萬名操作員。未來三年,上海AED布置數量將達100臺/10萬人,相當于新加坡的配置水平。市衛健委還將建設上海AED設備電子地圖,與120院前急救系統對接,實現“一網統管”。
國家衛健委明確提出,今年在全國范圍開展“體重管理年”,連續三年開展“精神衛生服務年”。上海對此積極響應。市衛健委聯合16個部門印發《上海市“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提出一系列針對性的體重管理措施。二三級醫療機構推廣覆蓋體重管理相關門診。
目前,全市已建成超100家智慧健康驛站以及慢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截至今年3月底,大部分市級醫院和區級醫院、近半數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開設與體重管理相關的門診,其中包括肥胖專病門診、營養門診、運動門診、中醫藥減重門診和兒童肥胖門診以及孕產婦在孕期的體重管理門診等。
最近幾年上海已完成近10家區級精神衛生中心新建、遷建或擴建,精神衛生醫療資源正在不斷擴容。數據顯示,上海全市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核定床位約9988張,但實際開放的床位超1.5萬張。目前全市精神專科醫療機構均設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已有64家醫院開設心理門診,48家開設睡眠門診,未來還將不斷拓展服務。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顧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