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市110報警數、刑事立案數同比分別下降2.1%、7.1%;電詐案件既遂數、接報金額同比分別下降14.1%和21.4%;全市重點區域高峰時段擁堵延時指數同比下降4.01%,高峰時段平均車速同比上升4.97%……一串串數字,是城市平安的標尺,更是警務模式轉型升級的注腳。
今年以來,上海公安機關錨定“世界一流的平安城市、世界一流的警務模式、世界一流的警察形象”奮斗目標,以科技賦能提升新質戰斗力,源頭治理隱患、精準打擊犯罪、優化政務服務,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追求守護“無聲”、安全“有感”的更高境界,以公安工作現代化護航超大城市高質量發展。
織就預警網絡
源頭化解矛盾風險隱患
今年2月,浦東公安分局指揮中心通過警情梳理發現轄區內張先生一周內因感情糾紛多次報警,迅速將線索下發至臨港新城派出所。原來夫妻倆感情破裂后,矛盾不斷激化,甚至發生肢體沖突。民警、調解員一月內為兩人開展四次協商溝通,最終促成和解,消除了沖突升級的潛在風險。
通過全量警情分析系統,對日均上萬起的警情以智能化、標簽化的形式自動碰撞、篩選提煉,從重復、重點警情中找準隱患點,提前預判風險。
“重復警情”為跨前防范化解風險隱患提供了“指引清單”。上海公安運用預警模型對當事人反復報警的糾紛類警情進行深度分析比對,精準定位容易引發惡性案件的矛盾糾紛,避免了一大批“民轉刑”“刑轉命”案件的發生。針對此類警情,分局長,派出所所長“雙長盯辦”,依托“三所聯動”機制靠前主動調解,努力做到“案結事了人和”。今年一季度,共化解矛盾糾紛20余萬起,重點重復警情銷賬率達94.3%。
12345熱線來電、窗口接報等信息也納入了全量警情系統的“數據池”。在此基礎上,上海公安構建主動發現社會治安突出問題線索來源機制,針對區域性、類案性、普遍性的問題,研發智能模型,以科技手段“滾出”數據背后隱藏的風險。今年一季度,已累計助力攻堅破解“出租車非法改裝計價器”等110余個實戰難題。
警情是丈量治安狀況的“晴雨表”,能夠精準反映社會動態;群防群治力量則是基層治理的“前沿哨”,以多元力量構筑預警防線,守護社區安寧。
日前,求職者小王收到一條“免考就能獲得教師資格證”的廣告推送,反詐意識較強的他,立刻通過微信“e嘉人”小程序反映線索,后臺值守人員第一時間通過“嘉治理”平臺線索流轉上報,嘉定公安阻斷詐騙的同時循線追蹤,成功摧毀一個證書培訓考試類電詐犯罪團伙,抓獲91人,涉案金額1.5億余元。
嘉定公安創新推出“微網格”治理模式,整合人口協管員、城運隊員等各方力量,借助“e嘉人”小程序等數字化平臺,將“智力”與“民力”有機融合,實現社區問題隱患快速反饋與處置。2024年8月“微網格”全面推開至年底,嘉定全區主動發現處置各類問題23萬起,第一時間回應解決群眾反映的社會治理問題9900余件。
工作重心前置,深挖潛藏風險,上海公安機關將創新驅動、科技賦能作為提升新質戰斗力的總引擎、加速器,有效提升風險感知、預警、處置、化解能力,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從 “被動應對” 邁向 “主動防范”,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安全就在身邊。
打造智慧中樞
精準鏟除違法犯罪土壤
“有了警務科技的助力和支撐,破案效能顯著提升。”近日,靜安警方偵破了一起特大網絡售假案。面對30余萬條交易記錄的“數據迷霧”,警方通過借助科技手段碰撞比對,將虛擬賬號間的隱秘關聯逐一拆解,精準定位資金流向與犯罪鐵證。得益于科技的“透視眼”,這張跨越多省市的售假網絡最終浮出水面,10名嫌疑人無所遁形。
今年以來,上海警方打造新質戰斗力合成作戰專班“智慧中樞”,以數據分析和會商研判等為抓手,深度挖掘違法犯罪線索,強化打擊整治的精度、速度與力度,借助科技助力形成強大震懾,切實筑牢城市安全防線。
連日來天氣漸暖,無論是充滿老上海風情的黃河路夜市,還是潮流青年聚集的安義夜巷,夜間客流的增多,讓潛在的治安隱患也隨之顯現。為護航夜間經濟,上海警方依托大客流數據,找出案件多發重點區域,針對可能出現的打架斗毆、攤位糾紛等問題,增設臨時執勤點,加派警車警力開展巡查。高科技手段與傳統巡查相結合,讓夜市在繁華中不失秩序,煙火氣里更添平安。
創新“小切口”整治,摒棄“大呼隆”人海戰術。聚焦城市安全治理的細微難點與群眾關切,上海警方推動警種和分局、派出所自主開展“小而精”的清查整治,日均開展30余項任務,以“短平快”的方式對癥下藥、靶向施策,減少對市民正常生活干擾的同時,消除治安隱患問題,讓城市在安安靜靜中保持太太平平。
得益于新質戰斗力對治安掌控力的提升,勤務精準性和科學性進一步提升,“用警更少、效果更好”成為現實。今年春節安保工作中,上海警方通過細致分析、精密測算,在不同區域分別部署相應勤務等級,推動警力配置、防控措施與實際需求精準匹配,在安保任務更重的情況下,實現報警類110同比下降5.9%。
新技術裝備的升級應用,既精準回應群眾平安訴求的同時,也助力民警從繁雜事務脫身。清明期間,智能監控大屏實時呈現墓園周邊道路、停車場的人流車流熱力圖,警方提前制定疏導方案,減少警力步巡時間成本;南北高架上,無人機實時監測交通事故、車輛拋錨等突發狀況,第一時間飛抵回傳實景圖像并配合開展先期處置,民警無需再奔波趕赴現場。
智能算法讓隱蔽違法犯罪無所遁形,大數據推演風險態勢實現警力資源的精準投送與高效調度。上海警方以科技賦能助力推動警務模式轉型升級,通過“小切口”精準施策,讓城市的秩序與活力在數據與算法的交響中實現共生。
聯通數據鏈路
傾力優化便民惠企服務
“原來跨省遷戶口起碼要回老家一次,有時候材料少了錯了,就得多跑一個來回,現在在上海就能辦,真是太方便了。”近日,來自安徽的李女士在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亭林派出所成功辦理戶口跨省遷移,避免了來回奔波。自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公安機關率先探索戶口跨省遷移“一站式”辦理服務以來,深受群眾好評。
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前提是公安政務數據的安全共享。為統一技術應用標準和數據使用規范,降低不同地區間的數據共享復雜度,上海公安創新打造“長三角公安政務服務內部協作平臺”,通過對接四地公安業務系統,讓辦事材料、辦事結果等信息得以跨區域流轉,為“辦戶口”“換證件”等重點事項跨省通辦奠定扎實基礎。
數據的高效流轉也打破了傳統屬地管轄限制。人口管理部門通過派出所“跨所合作、聯動辦件”,構建起戶籍業務“全市通辦、就近能辦、異地可辦”的新模式,真正做到“全市通辦一小步,便民服務一大步”。目前,已實現戶口遷移、戶口注銷、戶口登記項目變更三大類18項高頻戶籍業務“全市通辦”。
為了與群眾辦事需求精準匹配,出入境管理部門以首創性改革推進引領性開放,推出互聯網+智慧便捷出入境服務,率先試點出入境證件“全程網辦”,目前,4.2萬名市民實現“零次跑”;赴港澳商務簽注實行“智能速辦”“全國通辦”,共辦理超5000證次,七成以上立等可取,停留期限延長至14天,持續助力提升上海城市開放能級。
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法治的支撐和保障。上海公安打造17家“藍鯨”護企工作站,開通線上“滬企管家護企有我”專窗,主動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風險防范、內控堵漏等服務,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2024年4月以來,警方累計破獲涉企經濟犯罪案件2160余起,幫助百余家企業挽回經濟損失6.3億余元。
聯通數據鏈路,優化服務模式,每一處細節都彰顯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護航發展的決心。上海公安機關堅持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企業和群眾,以主動擔當作為的姿態融入城市發展大局,助推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設。
值班編輯:盛杰
臨近婚禮,定情信物卻離奇消失……
小哥教你利用退貨賺到60萬和玫瑰金手銬
你換身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