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印發《關于維護廣告市場秩序 營造良好消費環境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廣告市場秩序整治,組織依法嚴查“神醫”“神藥”廣告、食品廣告療效化宣傳、保本無風險的金融理財廣告、職業技能培訓類違法廣告、互聯網違法廣告等,切實守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當廣告深度滲透進當代生活,便擁有了切實影響消費行為的一體兩面。一方面,形形色色的廣告刺激著消費者的神經,激發了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各種“忽悠人”的廣告亂象透支了消費者的信任,進而影響消費信心和意愿。
曾經有一句話廣為流傳:不看廣告看療效。誠然,這是在強調應注重實效,但也直觀表達了消費者對廣告的不信任,人們對這句話的認同體現出“忽悠人”的廣告亂象已一步步消耗了消費者的信任。當輕信了天花亂墜廣告語的消費者花大價錢買回一堆毫無用處的“保健品”,他們對保健品市場的整體信任將被嚴重打擊;當滿懷期待走進職業技能培訓班的年輕人發現師資力量名不副實、資格證書毫無助益,他們對自我提升的熱情將被極大消耗。虛假違法廣告在掏空了部分消費者錢包的同時,傷害的是更廣大消費群體的信任度,透支的是相關消費市場的信用度。
圖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開展廣告市場秩序整治,將有利于提振消費信心。提振消費,提振消費信心是關鍵。而消費信心的構建源于營造讓消費者放心、安心、舒心的消費環境。當花樣百出的“神醫”“神藥”廣告被嚴查,消費者便能更科學地選擇醫療服務;當夸大其詞的食品廣告療效化宣傳被遏制,消費者便能更理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健康產品;當保本無風險的金融理財廣告被專業理性的分析所取代,投資者便能在進行充分評估后審慎理財……可以預見,當廣告市場趨于規范后,消費者將不再為一不小心就會“踩坑”而憂慮,消費意愿將會進一步增強。
開展廣告市場秩序整治,將有利于釋放消費潛力。消費,很大程度上是人們對自身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在供給端提質的同時,需要不斷提升消費者對消費新品類的興趣度和對消費新場景的參與度。在激發消費需求、強化品牌塑造、活躍市場經濟等方面,廣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廣告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高質量的廣告將能充分發揮引導健康消費、促進新型消費的積極作用,有利于助推消費新增長點的形成,釋放更多消費潛力。
開展廣告市場秩序整治,將有利于促進供需兩端更好適配。市場監管總局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事業單位和規模以上企業廣告業務收入首次突破1.5萬億元,達15464.1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十四五”時期以來共增長63.7%,年均增長率達13.1%。廣告業是生產性服務業,擁有良好秩序的廣告市場將迎來更健康蓬勃的發展,廣告產業發展動能的不斷釋放,將能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有利于打通生產、流通和消費環節,推動供需更好適配。
(大眾新聞記者 趙小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